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新成员,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通过作用于心血管、肾脏、肾上腺,控制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压,是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经典的RAS主要成分有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关键性酶,ACE2被认为是ACE-血管紧张素(Ang)Ⅱ-Ang受体(AT)Ⅰ轴引起的血管收缩、增殖、纤维化、促炎的内源性调节因子〔1〕。ACE2能维持RAS系统的平衡。RAS系统中ACE是二肽酶,能水解底物AngⅠ羧基末端的两个氨基酸转化为AngⅡ,AngⅡ是RAS系统中主要的活性肽,AngⅡ与ATI结  相似文献   

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体内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在血管系统收缩血管、增加血容量和升高血压,在组织器官也有相应的活性。RAS 在心血管系统平衡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作用重大[1]。肾素转变为血管紧张素原(AGT)再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然后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进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AngⅡ是整个 RAS 的核心,是整个 RAS 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活性分子[1]。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4种血管紧张素的受体,即 AT1、AT2、AT3、AT4,AT1进一步分为 AT1a 和 AT1b,ATⅡ可以和 AT1和 AT2结合[2]。AT1介导了 AngⅡ的大部分作用,如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等,而对AT2我们则知之甚少。我们常见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均是选择性 AT1阻滞剂。  相似文献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是应激反应系统,在维持机体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原由肝脏产生,在肾脏产生的肾素作用下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由肺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其他一些酶的作用下还可以产生其他一些活性物质,如AngⅡ、AngⅣ(Ang3~8)和Ang1~7,AngⅡ是主要的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受体包括AT1、AT2、AT3、AT4四种,AT1又分两个亚型,AT1a和AT1b。已知大部分AngⅡ活性是由AT1受体介导的。最近研究证明,很多组织器官存在局部RAS,如大脑、心脏、肾脏、性腺、肾上腺、胰腺等,这种组织RAS独立地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在各自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局部组织RAS拮抗剂可对这些组织器官疾病产生积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将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Ⅰ ,AngⅠ或Ang1-10)转化为具有血管收缩效应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或无活性的血管舒张因子缓激肽.AngⅡ是RAS中起主要生理病理作用的组分,ACE抑制剂能够减少A ngⅡ的生成,从而控制血压的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应用ACE抑制剂的标准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心功能衰竭的发展和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活性肽,它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为经典途径,由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生成;另一为非经典途径,通过非ACE依赖性旁路。由蛋白酶激活直接产生。AngⅡ的生物学效应是由特异性的受体即血管紧张素受体Ⅱ介导的,血管内皮上的受体由循环激活,而心脏、血管壁、肾脏等器官中的受体则由以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生成的AngⅡ激活。  相似文献   

7.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认识史 从100多年前发现肾素开始,对RAS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深化,有着如下重要里程碑:1898年Tigerstedt及Bergman发现肾素;1939-1940年Braun-Manendez等及Page等发现血管紧张素(Ang);1954-1956年Skeggs等成功地提纯了Ang Ⅱ、Ang Ⅰ及血管紧张素原,并发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1970年Yang和Erdos等报道ACE又为激肽酶Ⅱ,除能催化Ang Ⅰ生成Ang Ⅱ外,还能降解缓激肽~([1-3]).1970年Goodfriend和Lin~([4])发现Ang Ⅱ存在两个受体,即Ang Ⅱ1型和2型受体(AT1R和AT2R).  相似文献   

8.
综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β细胞脱分化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提示胰腺内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两条通路,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轴和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Mas轴之间的不平衡参与了β细胞脱分化,ACE2作为RAS中的一员,与维持血糖稳态及保护胰岛功能有关,可将AngⅡ降解为Ang(1-7),Ang(1-7)结合Mas受体后起到对抗AngⅡ对β细胞的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9.
RAS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确切的,特别是肾脏局部的RAS.肾脏存在RAS的所有成分,包括: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ATl)受体.本将会探讨DN时此系统各个成份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哺乳动物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特异性受体Mas的发现,形成了RAS中一个对心血管有益的新分支:ACE2-Ang-(1-7)-Mas轴。其中ACE2可以水解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Ang-(1-7)。Ang(1-7)则通过Mas受体拮抗AngⅡ的作用,引起血管舒张、抑制细胞增殖。这一新分支的发现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维持人体心脏血管和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该系统的主要活性肽 ,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过去认为AngⅡ在体内是由血管紧张素I(AngⅠ )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作用下生成的含有 8个氨基酸的多肽 ,现在认为AngⅡ产生除ACE经典途径外还有组织蛋白酶G、胃促胰酶、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等非经典途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可抑制ACE途径 ,但不抑制其它途径产生的AngⅡ ,所以不能完全阻断AngⅡ的产生。AngⅡ受体拮抗剂是在受…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及时、有效制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可阻断肝硬化的发生。最近发现,在体外培养的激活的肝星状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使这些细胞产生收缩和增生,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血管紧张素酶(ACE)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酶,其最显著的作用是激活AngⅡ,在血管及其他组织,ACE能调节间质液内AngⅡ的最终浓度。目前研究表明肝脏局部存在RAS系统,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酶,能水解血管紧张素Ⅰ(ATⅠ)产生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后者已证实是引起糖尿病肾组织损伤的核心环节之一。近年来一种与ACE高度同源的ACE相关羧肽酶(ACE—related carboxypeptidase,ACE2)正引起国外一些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就这一新近发现的酶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介绍。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其主要产物Ang(1-7)生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个重要的血压和水电解质调节系统。经典的RAS是指由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释放入血液循环,在肾近球细胞产生的肾素作用下转化为10肽的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再经肺循环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转化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上述经典(循环RAS)外,局部组织如心脏、血管壁、肾脏、脑等组织还具有独立的RAS,主要凋节局部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循环和局部的RAS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生成的有三条途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途径、胃促胰酶 (Chymase)途径和非ACE非Chy mase途径及其临床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最初是作为循环内分泌系统被认识的 ,通过影响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参与机体血压的调节。近来研究证实 ,心脏和血管组织中也存在着RAS ,它们以旁分泌、自分泌和胞内分泌的形式参与心肌肥厚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病理过程。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 )是RAS最重要的效应肽。传统观念认为 ,AngⅡ主要是由AngⅠ经ACE水解生成。但近年研究发现 ,在人类及灵长类动…  相似文献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RAS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代谢过程中的相关酶,其中AngⅡ在RAS中起主要作用,参与压力反射、水盐调节、醛固酮释放、抗利尿激素释放等.  相似文献   

1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过度激活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作为RAS的新成员,可高效水解血管紧张素(Ang)Ⅱ生成Ang(1-7),并竞争性作用于ACE的底物AngⅠ,与ACE共同调节RAS稳态。ACE2可改善胰岛血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纤维化及胰岛素抵抗,并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ACE2,对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机体维持心血管正常功能及电解质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过度激活RAS后,将会引起身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而RAS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紧张素(Ang)Ⅱ通过激活血管紧张素Ⅱ(AT)1型受体在介导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的病理作用已被广泛认同.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同系物ACE2的被发现,AngⅡ的代谢调节方式又出现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激素,它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ngⅡ的作用通过细胞表面的AngⅡ受体介导,根据与不同受体拮抗剂的选择性可将其受体分为两个亚型:AT1受体和AT2受体。已知的AngⅡ的生理作用是由AT1受体介导的AT2受体的功能尚不清楚,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抑制RAS活性的药物;一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它抑制AngⅡ的生成;二是AT1受体拮抗剂,它阻断AngⅡ相应受体的生理学作用。AT1受体拮抗剂的潜在临床实用性正在得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人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直接作用。在RAS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裂解为血管紧张素(Ang)Ⅰ,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使AngⅠ转换生成AngⅡ。AngⅡ是RAS中主要活性物质,一方面,通过血管收缩、水钠潴溜导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引起心肌重构、炎症、血栓形成及斑块破裂等~([1])。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AngⅡ受体阻滞剂(ARB)可达到降压、延缓心肌重构等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