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基于战场搜救装备体系的构建实际,探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装备体系作战能力需求论证方法。方法:采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中的作战视角和能力视角,构建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能力需求论证方法框架。从战场搜救行动、组织关系和作战节点关系3个方面分析作战需求。采用行动-能力映射分析能力需求,并对能力需求重要度进行定量评估。结果:通过该方法可分析出战场搜救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需求,而且论证过程结构化,逻辑更加清晰。结论:该论证方法能为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能力需求论证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指标和试验设计进行研究,验证战场搜救装备体系建设效果。方法:基于战场搜救的特殊要求提出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试验需求。采用逐级分解的方法构建搜救体系效能指标、体系融合度指标和体系贡献率指标,采用重要度(Concernment )、有效性(Validity)、稳定性( Stability),即CVS方法进行指标体系筛选,以定位感知能力指标体系为例给出指标值度量方法。结合卫勤演训任务,在作战试验想定和作战试验科目设置基础上开展体系作战试验。结果: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方法能够满足作战试验要求。结论:战场搜救装备体系作战试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为评估搜救装备体系效能、体系融合度和体系贡献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对战场伤员时时感知、精确定位、快速救护等问题,采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定向,及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结合部队卫勤力量组织架构,研究设计战场伤员搜救系统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作业模式;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具备可满足战救时效性要求的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并显著提高战场联合战救作业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野战卫生装备战场损伤评估方法与损伤修复方法,为野战卫生装备战场维修保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野战卫生装备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功能项目,分析探讨战损评估的内容和程序以及损伤修复的工作类型。结果:得出了战场损伤评估的一般程序流程与损伤修复的工作流程。结论:作为卫生装备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的一种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战争战场维修力量的配置和使用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围绕部队涉核武器核事故应急装备体系建设开展探讨,重点分析美国核应急装备的技术现状和主要特点,梳理总结与之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结合当前核应急工作的新形式和新要求,论证核应急装备的任务界面和能力需求,提出核应急装备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部队核应急处置工作中,对于快速有效开展核应急处置行动、提高部队核应急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证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技术和方法,探讨其配备药品、器械的品种和数量,研制机载医疗救护装备,解决我军搜救直升机缺少标准医疗救护装备问题。方法:采用调研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论证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装备的勤务需求,研制医疗救护装备。结果:提出的技术方法、救治原则和药品、器械品量及装备形成了技术规范;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装备体积与质量小,功能配套齐全,在机上固定牢固,展、收迅速;该装备在直升机的震动、噪声、颠簸、低气压等工作条件下工作状态不受影响,性能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研究的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技术、方法和装备满足被迫跳伞受伤飞行员的救治要求.解决了部队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未来战场伤员搜救作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救护效率,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伤员搜救系统。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完成以战场伤员感知信息引导下多种搜救作业模式的有效应用,作业过程清晰可视,实现由战场粗略感知寻找伤员向快速精确定位救护伤员的历史性转变。经检验应用表明,系统作业效能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战救保障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水上搜救机营救任务系统所需达到的技术性能要求、设计原则,为研制水上搜救机营救任务系统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水上搜救飞机的特点、国内外现有装备水平,提出了水上搜救机营救任务系统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最后指出了设计的水上搜救飞机营救系统能满足水上搜救飞机的功能要求和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适合于一线救护的伤员搜救与后送、远程医疗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与士兵同在.方法:立足军队现有远程医疗技术,利用北斗卫星同时具备定位与双向通信的能力,设计一整套伤员搜寻、后送与远程医疗体系架构.结果:构建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伤员搜救、后送与远程医疗平台设计方案.结论:解决了战场伤员精确定位、援救与后送的难题,满足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传染病防护装备评估指标体系,为传染病防护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装备选型及科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专家调查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针对传染病防护装备的定义、分类、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指出了国内传染病防护装备的缺项和不足.为装备体系的完善和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决策支持。结论:构建传染病防护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引领和指导该类装备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系统性地梳理海军军医战救能力培养的“三段式”体系,对各个阶段的培养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各个培养阶段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文章对现有海军军医战救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可供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式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中,存在着应急响应相对滞后、预案缺乏针对性、卫生力量筹划与部署不到位、军地协同机制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应从组织指挥、预案制定、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科研训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军民融合式的一体化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我军核医学救援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军队在核医学救援装备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核医学救援信息化软硬件及功能体系建设方面的基础与差距,提出了未来中国核医学救援监测预警、防护与洗消装备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建设重点,同时也提出了加强中国核医学救援体系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关注经费投入、人才建设及军民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野战搜救系统的研制,实现信息化战救保障体系从单兵“鸣叫定位”有限距离的搜救,到全时空多维度感知伤员和扁平化快速搜救的突破;解决单兵交战终端与单兵搜救终端间的数据交互;依托自组织网、战术互联网、基地导控网等,成功将战救数据平滑接入战救训练平台、作战指控平台和联合导控平台,有效加速战救快速反应效能,大幅提高卫勤保障质量,向实战化运用迈出坚实的一步。针对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优化改进、深度融合和规范化使用管理得到解决,采取基地化培训及拓展训练模式等,不断创新实战化卫勤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军地一体化医疗救援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度统一的卫勤指挥体系和科学高效的指挥策略,是实现军地救援力量效能最大化,灾区医疗工作长效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军地医疗救援力量优势分析,对军地一体化医疗救援体系构建目标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地震灾害军地一体化医疗救援体系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外救援直升机用于平战时卫勤保障的资料着手,分析救援直升机在现当代及未来的战场搜索、救援和医疗后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并对我军适当综合配备卫勤救援直升机、建立直升机搜索和救援体制,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