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郑晔 《工企医刊》2014,27(6):1113-1114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插管全麻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72例患儿的哭闹时间为(1.8±0.4)min,疼痛反射消失时间为(2.7±0.6)min,苏醒时间为(15.4±3.9)min;对照组50例患儿的哭闹时间为(1.7±0.3)min,疼痛反射消失时间为(2.5±0.7)min,苏醒时间为(33.5±5.2)min。两组比较,在哭闹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方面,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在苏醒时间方面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可达到插管全麻效果,苏醒时间较短,适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技术,评估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优势。方法选择4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均于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接受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Ⅱ组接受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维持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七氟烷吸人诱导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静脉复合全麻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满意。结论七氟烷吸人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反应轻,苏醒迅速,麻醉舒适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与局部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在婴幼儿斜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0例婴幼儿斜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局部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对照组(B组)选择静脉全麻;分别观察基础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术毕清醒时BP、HR、R变化,氯胺酮用量,术毕至清醒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等。结果 A组较B组明显循环稳定,氯胺酮用量显著减少,术后疼痛轻微(P〈0.05)。结论局部麻醉在婴幼儿斜疝手术中具有与静脉麻醉同等重要的作用,局部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效果更确切、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七氟烷、氯胺酮静吸复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氯胺酮静吸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占20.00%,对照组出现27例不良反应,占60.0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烷、氯胺酮精细符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麻醉效果显著,复合麻醉有效降低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蔡健宁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58-175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180例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给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并发症状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来某院进行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传统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5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血肿,切口疼痛,切口异物感,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切口疼痛,切口异物感,尿潴留,复发等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七氟烷、氯胺酮以及七氟烷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评价复合麻醉在小儿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住院患儿150例,分别为七氟烷组(A组)、氯胺酮组(B组)和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AB组),每组50例。使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观察基础麻醉期间患儿的合作情况。结果 B组患儿生理反射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A组及AB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氯胺酮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完全适用于小儿斜疝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83-1484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的感染/睾丸萎缩、切口积血/积液、阴囊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止痛药物应用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并发症较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术后应用个性化康复辅导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12月收治的1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术后给予个性化康复辅导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别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下床活动、肠道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切口感染、呕吐、腹胀与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采用个性化康复辅导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抑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 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现代养生》2014,(2):123-123
目的:对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照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对照组则实施传统的手术。对照2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单侧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1例(2.08%),再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痊愈;对照组复发7例(14.58%),其中3例转腹腔镜手术治疗,4例实施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效果相对传统手术较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硬膜外麻联合全麻)和对照组(静脉全麻)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P0.05);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明显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率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静脉全麻,未增加手术不良反应及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对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行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Ⅱ组行单纯静脉复合全麻,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较少。Ⅱ组小儿麻醉期间有心率增快、流泪、体动等反应,需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苏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两组麻醉期间心率、术毕清醒时间、所需氯胺酮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预防。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接诊的60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疝囊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疼痛轻、创伤小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同时发现与处理对侧的隐匿性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102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实施治疗手术的方法不同,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针对实施不同手术后的相关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单侧手术及双侧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儿在愈合率和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行静脉全麻复合骶麻;B组40例行单纯静脉复合麻醉,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未追加氯胺酮。B组小儿麻醉期间有心率增快、流泪、体动等反应,需追加氯胺酮,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2组比较麻醉期间心率、术毕清醒时间、所需氯胺酮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前术后舒适护理经验。方法将1 238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782例和对照组45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心率、血压、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率、血压、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不适感及减少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自2016年1至9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6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单乳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常规腹腔探查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型双钩疝针法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单钩疝针法手术,对比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切口甲级以下愈合发生率、阴囊或阴唇血肿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对侧疝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通气时间早、下地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6、4.97、5 62、4.98、5.51、4.7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甲级以下愈合发生率、阴囊或唇血肿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对侧疝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4.88、5.32、4.75、5.25,均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行改良型疝钩针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膜外疝优势明显,相较于常规单钩疝针法手术具有对身体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陈建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96-2397
[目的]比较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缺点。[方法]总结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方式与腹腔镜的治疗特点。[结果]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前诊断明确,36例行传统术式,44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术式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结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