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灌胃给药C57BL/6小鼠后脾脏中淋巴细胞及其相关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将黄芪通过灌胃给药小鼠,6 d后将对照组和黄芪组小鼠的脾细胞进行分离,制备单细胞悬液,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细胞、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及其相关表面分子CXCR3、CD69和CD62L的百分比含量。结果黄芪组小鼠脾脏中B细胞和NK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而T细胞和CD8+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和P0.01)。黄芪组CXCR3分子在NK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组CD69分子在CD8+T细胞和NK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组CD62L分子在B细胞、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C57BL/6小鼠在给药黄芪后,其脾脏中上述淋巴细胞及其相关表面分子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黄芪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以产生多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表面多种细胞信号分子所介导的细胞活化或凋亡信号在RA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154(cD40L)、CD30和凋亡受体CD95(Fas)的表达。结果: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偏移,CD4^+T细胞增加,CD8^+T细胞减少;共刺激分子CD154在CD4^+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均上调,但CD30分子的表达均降低,并以CD4^+T细胞降低更为明显。同时,凋亡受体CD95分子在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RA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多种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共同导致了RA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BTLA信号对T细胞活化的起始和早期阶段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BTLA分子在T细胞上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各个阶段不同时相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阴性选择磁珠分离纯化获得T淋巴细胞。检测T细胞上BTLA、CTLA-4和PD-1的表达;用CD3抗体刺激T细胞活化,比较BTLA、CTLA-4和PD-1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CD3抗体联合CD28抗体活化T细胞,在不同的活化时间,MTT法检测BTLA单抗8H9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GM-CSF和IL-4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未成熟DC,CD40抗体刺激DC成熟,流式检测HVEM在DC上的表达。用DC诱导T细胞活化,加入游离8H9或抗HVEM抗体,阻断HVEM和BTLA结合,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静止T细胞组成性高表达BTLA,不表达CTLA-4和PD-1分子。T细胞活化后,BTLA分子表达有所降低,然后迅速回升至高水平。CTLA-4、PD-1分子在活化后两天几乎不表达,第三天开始表达并逐渐上升。8H9可以抑制CD3和CD28抗体活化的T细胞增殖。CD3和CD28抗体预先活化T细胞24小时或48小时后,再加入8H9仍然具有抑制效应,但不如在T细胞活化之初加入8H9的抑制效应。单核细胞诱导的不成熟DC上高表达HVEM,当DC成熟后,HVEM表达降低。用游离8H9或HVEM抗体阻断DC表面HVEM与T细胞表面BTLA结合,48小时之内均明显增强了DC诱导的T细胞增殖。结论:BTLA信号可以提高T细胞的活化阈值,在T细胞活化的起始和早期阶段发挥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γδT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T淋巴细胞表面可分别表达两种与CD3分子相关联的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由α链和β链(TCRαβ)或γ链和δ链构成的异质二聚体.人们一直对αβT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予以很大程度上的关注,而对于γδT细胞研究投入要少些.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认为TCRγδ细胞是一个外周淋巴细胞库中的数量较小的亚群,不大可能在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γδT细胞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3%~10%,在其表面表达CD3分子,但绝大多数不表达CD4及CD8分子.然而在长期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HIV-1C亚型gp120负载人树突状细胞(dentriti ccell,DC)疫苗,并对其体外功能进行初步检测。方法利用Amaxa细胞核转染技术将pcDNA3.1-gp120质粒转染至人成熟DC,以Western blot检测gp120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D8+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及其分泌IFN-γ的变化。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p120在DC中得到了正确表达。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80表达率由刺激前的33.34%上升至43.20%,CD86表达率由刺激前的60.08%上升至90.34%;负载gp120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率为86.72%;CD8+T细胞表面分子CD25表达率由刺激前的5.27%上升至74.21%,IFN-γ的表达率达37%。结论负载了HIV-1gp120的人树突状细胞能够显著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CD8+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表达以及促进CD8+T细胞分泌IFN-γ,为下一步DC治疗性疫苗的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质粒pcDNA3. 1 IL- 15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L- 15, 以其转染小鼠骨髓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的DC表面CD40、CD80及CD86的表达, 并分析转染的DC刺激脾淋巴细胞中CD4 、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用MTT比色法检测转染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用ELISA法检测T细胞产生IFN- γ的水平。结果: pcDNA3. 1- IL- 15转染的DC表面CD40、CD80及CD86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重组质粒转染的DC可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 、CD8 T细胞增殖, 但CD4 /CD8 T细胞的比值降低。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1 -IL- 15转染可提高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并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鼠肠上皮内成熟T 细胞绝大多数都表达CD3相关T 细胞受体(TCR)。这些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均力CD_4~-8~+细胞。并发现约有半数带有CD3分子的IEL 在其表面不能测出Thy-1。与其它外周CD8~+  相似文献   

8.
T细胞表面具有很多重要的膜分子,它们对于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效应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功能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TCR-CD3复合物,使T细胞能够识别抗原提呈细胞上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向细胞内传递活化信号;(2)CD4分子和CD8分子:分别辅助CD4+和CD8+T细胞的TCR识别抗原和参与T细  相似文献   

9.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与CD28分子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序列的同源性及基因表达具有十分相近的关系,都是共刺激分子B7的受体,主要表达于被激活T细胞表面。但是作为淋巴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CTLA4与CD28分子的功能是相反的,CTLA4与B7结合后能抑制小鼠和人T细胞的激活,在T细胞活化中起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HIV/AIDS患者CD28在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上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国内HIV AIDS患者CD2 8在外周血CD4 + 、CD8+ 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 、CD8+ 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 8分子的表达 ,用bDNA法检测 11例HIV感染者和 18例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CD4 + CD2 8+ T细胞的绝对计数与百分比、CD8+ CD2 8+T细胞的百分比均显示为正常对照组 >HIV感染组 >AIDS组 ;而CD8+ CD2 8+ T细胞的绝对计数显示HIV感染组和对照组显著大于AIDS组 ,HIV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CD4 + 、CD2 8+ CD4 + T淋巴细胞计数与血浆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结论 HIV AIDS患者外周血CD2 8在CD4 + 、CD8+ T淋巴细胞上表达随着病情进展而降低 ,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随着疾病进展损害逐渐加重 ,是判断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NZB小鼠中是否存在与其CD8^+T细胞增殖相关的CD48和CD244分子表达异常及其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NZB和NZW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CD48和CD244分子的表达。利用DNA序列测定进行CD48和CD244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NZB小鼠活化的CD8^+T细胞表面CD48和CD244分子表达水平均高于NZW小鼠。DNA序列分析显示CD48和CD244 eDNA序列在NZB和NZW小鼠问不存在多态性,但是NZB小鼠的CD48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19bp处存在5个碱基缺失。结论:NZB小鼠活化的脾淋巴细胞高水平表达CD48和CD244分子可能是其CD8^+T细胞增生的原因之一。NZB CD48基因转录调控区域异常可能与其高水平表达CD48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T淋巴细胞. 方法 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自然分化形成的类胚体(EB)中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独特细胞环境,加入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α1,体外诱导小鼠ESC向T淋巴细胞分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诱导细胞表面T淋巴细胞发育相关的表面标志CD25、CD44、CD3、CD4、CD8以及T细胞受体(TCR)αβ和TCRγδ分子的表达水平. 结果 诱导3 d后,出现CD44+细胞;第6天出现CD44+、CD44+CD25+和CD25+细胞群;第15天开始表达CD3分子;1周后开始出现CD4+CD8+双阳性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CD3+细胞和CD4+CD8+细胞的百分比不断升高.培养1个月后,出现少量的CD4+和CD8+的单阳性细胞.诱导细胞早期表达TCRαβ和TCRγδ.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T细胞进一步成熟,诱导细胞以TCRαβT细胞为主. 结论 细胞因子和胸腺肽α1的共同作用可以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具有T淋巴细胞表型的细胞,且细胞的表型变化与T细胞体内正常的胸腺发育过程中的表型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T细胞亚群的凋亡受体CD95分子与共刺激分子CD28、CDl52(CTLA-4)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的凋亡受体CD95(Fas)与共刺激分子CD28/CDl52表达。结果: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CD3^+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比值增加(P=0.008),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D95分子表达均上调(P=0.001),以CD8^+T细胞上CD95分子增加更为明显;CD28和CD152分子在不同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均上调(P〈0.05),然而,CD4^+T细胞以CD28分子表达增加为主,而CD8^+T细胞则CD152分子表达增加为主。结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细胞亚群失衡,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表达异常增加,提示T细胞活化与抑制性调节发生紊乱。T细胞亚群上凋亡受体CD95分子表达增加,以CD8^+T细胞为主,说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者淋巴细胞的减少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受体配体途径和负性共刺激分子CD152抑制信号途径,其中以CD8^+T细胞减少为主,造成患者细胞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14.
CD154(CD40L)的表达与初始和记忆CD4+T细胞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54 细胞的表型特征与初始和记忆CD4 T细胞以及与细胞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CD3 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培养后,利用多种抗细胞表面分子和抗细胞因子以及抗CD154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体外刺激PBMC6h后,CD154表达于CD4 T细胞,而不表达于CD8 T细胞。对比分析CD4 CD154 T和CD4 CD154- T细胞上CD45RA(初始)和CD45RO(记忆)表面分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CD4 CD154 T细胞为记忆细胞。当利用抗CD3或抗CD3 抗CD28mAb刺激后,分泌IFN-γ、IL-2和TNF-α的CD4 T细胞均为CD4 CD154 T细胞,而且单个细胞可以同时分泌两种以上细胞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CD4 CD154 T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CD25,不表达CD62L,50%左右的细胞表达CCR7。结论:体外短时间刺激PBMC,经过对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表明CD154分子结合其他表面标记或细胞因子的表达可以用于鉴别初始和记忆CD4 T细胞。  相似文献   

15.
观察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 down,KD)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常规分离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CD3和CD28抗体刺激后,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h;24h;48h)细胞中miR-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用Con A、CD3和CD28抗体刺激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检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IFN-γ和IL-10表达的变化;FACS检测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CD4+T细胞膜分子CD44、CD62L和IL-4、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miR-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WT小鼠相比,在Con A、CD3和CD28抗体作用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而IL-10表达显著下调(P0.05);FACS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明显上调(P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4+T细胞膜分子CD62L水平显著下降,CD69及IL-4、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miR-7敲减以后可显著影响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本实验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在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激发型抗gp130分子单抗B S12对树突状细胞 (DC)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 CSF和IL 4作用下分化为未成熟DC后 ,加入B S12单抗 ,观察它对DC表型、摄取抗原的能力以及DC分泌IL 12、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趋化T细胞能力的影响 ;同时比较B S12和激发型抗CD4 0单抗 5C11对DC的作用。结果 :激发型抗gp130分子单抗B S12作用于未成熟DC ,可以上调DC上CD1a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成熟DC的标志CD83分子的表达 ,下调CD14的表达 ,降低DC摄取抗原的能力 ,增强DC分泌IL 12、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趋化T细胞的能力 ,但这些作用都稍弱于 5C11对DC的作用。结论 :未成熟DC上gp130分子的直接活化可以诱导DC的分化和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分子由一类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跨膜蛋白组成,其胞浆区段具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作用,因而在细胞的信号传导及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CD45mRNA外显子的不同剪切拼接方式,能编码产生CD45RA、CD45RB、CD45RC、CD45RO等多种蛋白亚型。CD45亚型分子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功能相关,且随着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激活,分子亚型可发生转换。近年研究显示,CD45基因D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结合的蛋白以及RNA剪接位点的突变等多种因素可以调控CD45不同外显子的剪接,从而调节淋巴细胞表面CD45分子不同亚型的表达。调控CD45外显子在成熟转录本的保留或者缺失的因素,也可能最终调控淋巴细胞CD45分子亚型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的功能,并与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观察CD4+CD25+T和CD4+CD25-T细胞的表型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自小鼠脾脏制备单个细胞悬液,分离CD4+T细胞、CD4+CD25+和CD4+CD25-T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记,激活后进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细胞表面分子、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CD4+T细胞中,约有7.8%的细胞同时表达CD25分子。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CD44的表达略有增加,CD45RB的表达明显下降,CTLA-4和Foxp3明显增加。以同时表达CTLA-4和Foxp3的细胞为主,其次为单独表达Foxp3的细胞。细胞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IL-2、IFN-γ明显减少,而只产生IL-10的细胞略有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无论在表型、转录因子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表达方面均于非调节性T细胞不同。  相似文献   

19.
CD4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桓  顾宗江  张学光 《现代免疫学》2004,24(5):429-431,436
树突状细胞 (DC )作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 ,是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1] 。未成熟DC定居在外周组织 ,具有极强的捕获抗原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捕获入侵的病原体、损伤或恶变的组织后迁移至淋巴结 ,将加工过的抗原以MHC 抗原肽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启动机体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 ,DC逐渐发育成熟 ,伴随着膜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如CD4 0、OX4 0L、CD80、CD86表达的上调。然而 ,DC抗原提呈功能的完全成熟需要T细胞提供的共刺激信号 ,其中CD4 0相关的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机体年龄的增长和病毒感染都会引起免疫衰老,主要表现在T淋巴细胞数量、细胞亚群数量、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发生变化,导致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和异常。T淋巴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端粒长度缩短或者端粒酶功能受损而导致。而影响端粒长度和端粒酶功能的是活性氧的产生以及细胞应激通路引起的DNA损伤。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会受到影响,表达衰老相关蛋白。我们总结了引起T细胞衰老的原因,T细胞衰老后特征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T细胞衰老在慢性肝炎感染免疫失调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