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对于胚胎反复植入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helperTcell1,Th1)、Th2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做3次以上胚胎移植仍未获得妊娠,准备再次做冻融胚胎移植的101例患者。根据其在接受标准激素替代治疗时是否还接受宫腔灌注PRP治疗分为PRP组(62例)和对照组(39例)。使用高通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RP组外周血IL-4、IL-6、IL-10、TNF-α总体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RP组中30例患者经宫腔灌注PR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T辅助细胞(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连续输注,对照组仅采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后(T0)、手术结束时(T1)和手术后1 h(T2)的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IL-10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术前和术后1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T1和T2的 IFN-γ和IFN-γ/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的IL-17、IL-17/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观察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IFN-γ和IL-17表达水平,减少IL-4和 IL-10的表达水平,促进对Th1/Th2和T17/Treg平衡转向Th1和Th17,从而调节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74例皮炎湿疹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在每晚对患处进行清洁后,进行1次涂抹,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患者采取他克莫司软膏,每天晚上对患处进行清洁后,进行1次涂抹,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89%(34/37)比67.57%(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L-6均高于对照组[(45±10)ng/L比(35±6)ng/L、(53±10)ng/L比(45±9)ng/L、(48±10)ng/L比(42±8)ng/L、(58.32±10.53)ng/L比(47.15±9.21)ng/L](P<0.05),IL-4、IL-5均低于对照组[(32.98±8.07)ng/L比(37.02±9.02)ng/L、(52.34±8.54)ng/L比(58.02±9.21)ng/L](P<0.01)。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2±0.3)分比(4.1±0.8)分](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皮炎湿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可缓解患者的瘙痒程度,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外周血恒定自然杀伤T (iNKT)细胞活化对炎症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组和CLP模型+CD1d阻断性抗体预处理组(抗-CD1d组).CLP术后24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iNKT细胞水平,ELISA法后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γ(IFN-γ)和IL-4等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NKT细胞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检测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的细菌菌落数.观察各组小鼠CLP后10 d生存率.选取脓毒症确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20例,年龄18~70岁,检测脓毒症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iNK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NKT细胞与细胞因子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模型组小鼠的iNKT细胞和TNF-α、IL-6、IFN-γ、IL-4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外周血及腹腔中细菌菌落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7d内小鼠全部死亡;与脓毒症模型组小鼠相比,给予抗-CD1d抗体预处理后,抗-CD1d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胸腺的iNKT细胞比例下降(P<0.05,P<0.01),外周血TNF-α、IL-6、IFN-y和IL-4水平及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细菌菌落数减少(P<0.05,P<0.01),术后第10天时小鼠仍存活4只.脓毒症患者的iNKT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L-6、IFN-y和IL-4水平相比健康对照组增加(P<0.05,P<0.01),且iNKT细胞与IFN-γ、IL-4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早期外周血iNKT细胞水平明显增加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提示iNKT细胞可能在脓毒症炎症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胆囊癌患者免疫及炎性状态的综合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1年6月于本院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40例胆囊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4周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放疗前至放疗结束后1、4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血清hs-CRP、TNF-α、IL-6、IFN-γ、IL-4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且放疗后4周优于放疗前(均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对胆囊癌患者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更为轻微,说明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及血清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M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MS患者为MS组,另选择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4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细胞水平,并计算Th17细胞与Tr细胞的比值(Th17/Tr);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 MS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显著高于对照组,Tr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进展期M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Tr细胞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缓解期M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细胞水平及Th17/Tr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8、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初次发作喘息患儿为轻症组(A组),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患儿为重症组(B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IL-4和IL-10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A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4、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h1/Th2平衡的紊乱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94例的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次,每周2次,肌肉注射;治疗组加服中药沙参麦冬汤口服,每日1剂。均持续治疗3个月。检测干扰素-γ(INF-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TNF-α、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比较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INF-γ水平升高(P0.01),CRP、IL-4、TNF-α水平降低(P0.01),CD_3~+、CD_4~+、CD_4~+/CD_8~+水平升高(P0.01),CD_8~+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NF-γ水平较高(P0.01),CRP、IL-4、TNF-α水平较低(P0.01),CD_3~+、CD_4~+、CD_4~+/CD_8~+水平较高(P0.01),CD_8~+水平较低(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沙参麦冬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可能与调控TNF-α、T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消瘿方是否通过调控辅助性T细胞(Th)比例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方法:将40只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健脾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小鼠采用皮下注射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高碘水喂养诱导HT模型。造模结束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每天给予0.5 mL饮用水灌胃,健脾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给予健脾消瘿方颗粒剂水溶液(剂量分别为8.632 g/kg、17.264 g/kg、34.528 g/kg)灌胃,连续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7(IL-17)、T-bet、RORγ-t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T-bet、RORγ-t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原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病及致病过程密切相关,是RA原发致病靶抗原.文中通过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对RA患者外周血CCP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 INF)-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阐明PNS治疗RA的机制.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4组处理观察,分别是RA空白对照组、RA CCP组、RA甲氨喋呤(MTX)对照组及RA PNS组.各组细胞体外培养72h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及IL- 4水平. 结果 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RA CCP组分泌的INF-γ升高(P<0.05),IL-4降低(P<0.05),INF-γ/IL-4升高(P<0.01).经PNS作用后,与RA CCP组相比,INF-γ有所下降(P<0.05),IL-4升高(P<0.05). 结论 PNS可抑制RA患者外周血CCP-AST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NF-γ,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 4的分泌,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状态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能在治疗RA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RRTI患儿为RRTI组,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 RRTI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INF-γ、IL-4、INF-γ/IL-4、IgA、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和停药后12个月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INF-γ、IL-4、INF-γ/IL-4、IgA、IgM水平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停药12个月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存在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漂移,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动态平衡漂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复苏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创伤组),随机分为醋酸钠林格氏液(AR)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LR)组,各28例,另选择健康医师志愿者18名设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和Treg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LR组+AR组)外周血Th17、Treg比例及IL-17、IL-6、IL-23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1)。复苏前,LR组和AR组病人外周血Th17、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30 min,LR组Th17比例和IL-6、TNF-α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AR组(P < 0.05~P < 0.01);2组Treg比例、IL-17、和IL-23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 h,LR组和AR组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乳酸钠林格液相比,使用醋酸钠林格液早期复苏能更进一步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Th17、IL-6和TNF-α释放,进而减轻病人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在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24例治疗前结核性胸腔积液以及28例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标本进行有核细胞计数、分类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并计算CD4^+/CD8^+值;利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胸液标本中INF-γ、IL-18、TNF-α以及IL-10的浓度。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T辅助淋巴细胞以CD3^+CD4^+细胞为主,其CD3^+细胞比例、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值均高于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组(P〈0.01)。2组研究对象INF-γ、IL-18、TNF-α以及IL-10的浓度分别是(中位数):结核性胸腔积液组942.0、1526、62pg/ml和153pg/ml;恶性胸腔积液组10.35、1763、8.85pg/ml和66.85pg/ml。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NF-γ、TNF—α以及IL-10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中的水平(P〈0.01),且平均分别高约90倍、7倍和2倍。IL-18在2组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IL-18/IL-10明显低于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表现为Th1免疫应答为主;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种低下可能主要以T辅助淋巴细胞受损、Th1免疫应答降低以及Th2免疫应答升高为主。IFN-γ可作为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型肝炎患者恢复期T 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TIM)1 和4 mRNA 水平与 体液免疫的关系,了解TIM-1 和TIM-4 在体液免疫抗体产生过程中的相关作用。方法 选取甲型病毒性 肝炎典型病程的60 例患者于恢复期留取血液标本,以同期60 例健康体检志愿者血液标本作为对照,qRTPCR 检测TIM-1 和TIM-4 mRNA 水平,ELISA 检测外周血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肿瘤坏 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总Ig(IgG、IgM 和IgA)水平。结果 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IM-1 及 TIM-4 mRNA 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4 和IL-10 水平高于对 照组(P <0.05);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Ig(IgG、IgM 和Ig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 TIM-1 及TIM-4 水平升高可能通过提高IL-4、IL-10 和TNF-α 来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方法:118例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9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抗炎及促炎因子、Th1/Th2平衡状态等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促炎因子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抗炎因子IL-10、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γ-干扰素(IFN-γ)、IL-4/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抑制,高炎症状态等均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切皮前将乌司他丁30万单位稀释至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静脉输注;对照组(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T2)、术后1(T3)、3(T4)、5(T5)天,采集外周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C组IL-6及TNF-α在T2、T3、T4时段均较T1明显升高(P<0.05);而U组IL-6及TNF-α浓度在T4已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IL-6及TNF-α浓度比较在T2、T3、T4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IL-8浓度在T2、T3较T1显著上升(P<0.05);而两组T2、T3时段IL-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围术期IL-6、IL-8、及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效。方法选取15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经IL-4、GM-CSF、TNF-α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DC,悬浮细胞经CD3单抗、γ-干扰素、IL-2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CIK细胞,DCs在培养的第7 d、第8 d、第9 d、第10 d分别回输给患者,CIK细胞在培养的第11 d、第12 d、第13 d、第14 d分别回输给患者,于治疗结束4 w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7(IL-7)、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INF-γ和IL-7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除27例患者出现发热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18-121
目的:探讨川畸病(KD)患儿在疾病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细胞免疫的变化特点。方法:70例住院治疗的KD患儿,记为KD组;40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参照,记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CD25。比较不同病情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KD组和对照组、合并/不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KD患儿的上述检测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KD组疾病不同时期血清TNF-α、IFN-γ、IL-2、IL-4、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清TNF-α、IFN-γ、IL-2、IL-4、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恢复期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CD3、CD4、CD4/CD8、CD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亚急性期CD4/CD8、CD25和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恢复期CD4、CD4/CD8、CD25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AL的KD患儿疾病不同时期血清TNF-α、IL-6、IL-10、CD4、CD4/CD8、CD25与不合并CAL的KD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免疫活化状态和血管炎性损伤是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的重要疾病特征,且合并CAL的KD患儿上述特征表现更为显著,KD患儿疾病不同时期对细胞因子和T免细胞疫功能检测对指导临床干预、预测CAL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