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埋土防寒区篱架酿酒葡萄斜干水平式新树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葡萄树形单一,皆为直立龙干形。课题组参照国内外葡萄树形,设计了斜干水平式新树形。经过5年试验证明:该树形比直立龙干形便于冬季埋土防寒,葡萄质量与产量稳定,树势均衡,修剪简单。但因稀植,前期产量不如直立龙干形。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90%以上的酿酒葡萄栽培区需要冬季埋土防寒,埋土时间最长可达半年。而传统的葡萄栽培模式,存在着在埋土防寒期间,地表裸露,极易引发土壤风蚀扬沙等问题。根据葡萄最小化修剪的库源关系调控理论,以及我国冬季埋土防寒区葡萄种植限制性因素等,设计了爬地龙葡萄栽培模式,并进行了持续20多年的研究推广,该模式能基本满足我国埋土防寒地区栽培葡萄所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需求,达到葡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河北地区葡萄越冬防寒被覆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埋土防寒地区葡萄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于2012-2014年冬季分别采用防寒被覆盖的方法,对多个品种葡萄进行了越冬试验。结果表明,葡萄越冬采用防寒被覆盖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防寒效果,与传统的埋土防寒相比还具有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独龙干形和多主蔓扇形葡萄园标准化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西部埋土防寒区广泛采用的独龙干形和多主蔓扇形两种整形方式无法保证葡萄浆果品质及成熟期均匀一致,难于实现机械化管理的缺陷,本文介绍了两种树形改造成"厂"字形(斜干水平单臂龙干形)标准化的方法、配套措施及其改造后的管理技术,以期加速推进西部埋土防寒区葡萄标准化、机械化省工栽培,提高葡萄品质,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葡萄覆盖防寒越冬研究初报曹锦贤,马全奎(新疆吐鲁番市红柳河园艺场,838002)葡萄是吐鲁番地区主栽果树之一,在露地大面积种植需埋土防寒越冬,因这里的绝对低温值为-29℃,远远低于埋土防寒临界值-15℃,不埋土葡萄地上部被全部冻死,所以本地区均采用地...  相似文献   

6.
葡萄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果树树种之一。但在我国北方栽培葡萄每年均需进行程度不同的埋土防寒才能安全过冬,而如何能选育出不埋土防寒就能露地越冬的栽培葡萄,特别是适合酿酒用的白葡萄新品种,一直是葡萄育种工作者所想往的意愿。为此,我国不少葡萄育种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提高葡萄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北方冬季低温持续时间长,春季干旱,埋土防寒是葡萄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遇特殊年份,南方低温胁迫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我国葡萄产业化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提高葡萄自身抗寒性的措施,埋土防寒方式以及近年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葡萄单干双臂整形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于1985年从法国引进13个优良酿酒葡萄品种,在崂山、平度等地进行大面积的栽培,在吸取国外整形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立地冬无严寒,不需埋土防寒(或半埋土防寒)等特点,采用了单干双臂整形方法。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具有...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宜的简化防寒方法以替代树体下架埋土防寒,采用温湿度实时监控技术,检测了泰安地区最低气温情况,并对比研究了泰安地区冬季最冷时段葡萄园在简易覆盖和埋土防寒情况下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月所监测葡萄园冬季最低气温达到-15~-16℃;与埋土防寒相比,各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提高不同深度土层温度的最低值和平均值,保温效果依次是双毡+膜双毡=单毡埋土。其中,单层毡布覆盖操作简易,价格低廉,其地下5 cm、10 cm、20 cm及40 cm土层极低温度分别为0.91℃、1.28℃、1.69℃、2.80℃,均在0℃以上,明显优于埋土防寒的-2.95℃、-0.45℃、0.66℃、1.80℃;覆单毡后地下20cm土层的相对湿度为76.47%,较埋土防寒提高23.4%,利于葡萄度过干旱的冬季;覆单毡后赤霞珠的物候期比埋土防寒推迟7 d;但发芽率和坐果率没有显著差别。本研究表明,在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6℃的泰安或类似地区,采用覆毡的简易防寒方式有替代埋土防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场自1958年栽植的龙眼,由于病害重,不埋土防寒,加以土、肥、水管理工作跟不上去,亩产一直徘徊在500斤上下,自74年开始进行龙眼丰产的探讨,自73年冬以来连续三年进行了埋土防寒试验,共五架棚架葡萄,占地2亩,75年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叶幕微气候对葡萄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影响,将鲜食酿酒兼用葡萄品种‘摩尔多瓦’设置为篱架 直立叶幕和棚架水平叶幕两种类型,连续两年于果实膨大期实时监控两种叶幕下果实周围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后9~15 周葡萄果皮花色苷单体组分与含量,以及果皮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 酶的基因表达量与活力,分析两种叶幕下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与篱架直立叶幕相比,棚架水平叶幕显著降 低了果实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波动幅度及高温比例,提升了成熟期的果实品质;2015年水平叶幕下果实还原糖质量 浓度、百粒质量和花色苷、类黄酮含量分别比直立叶幕提高2.39%、5.48%、27.11%、44.89%;2016年水平叶幕下 果实总酚、花色苷、黄烷醇含量分别比直立叶幕高5.09%、6.45%、13.67%。花后11~13 周棚架水平叶幕葡萄果皮 UDP-葡萄糖-3-O-类黄酮糖苷转移酶基因(Vitis vinifera UDP-glucoseflavonoid 3-O-glucosyltransferase,VvUFGT)、 O-甲基转移酶基因(Vitis vinifera O-methyltransferase,VvOMT)和多酚氧化酶基因(Vitis vinifera polyphenol oxidase, VvPPO)表达量显著上调,UFGT、OMT以及花青素苷-5-O-葡萄糖基转移酶(anthocyanin 5-O-glucosyltransferase, 5GT)活力则在花后13~15 周保持较高水平,而在花后9~13 周,篱架直立叶幕的UFGT、无色花色素氧化酶、 OMT、5GT以及PPO 5 种酶的基因表达量与相应酶活力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成熟期花色苷单体分析表明,水平叶幕 下21 种花色苷单体中,13 种单体含量显著高于直立叶幕,花色苷的修饰程度显著提高,但单体种类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寒冷地区栽培葡萄,重要的是必须埋土防寒,在防寒过程中,不仅葡萄枝蔓、芽眼易受机械损伤,影响来年产量,而且用于防寒的物资和需要的人力之多也是非常惊人的,有鉴于此,我们于1951年开始在兴城进行抗寒酿造葡萄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多年来几经周折、教训颇多,总结过去,认为葡萄抗寒育种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得值商榷:  相似文献   

13.
我国90%酿酒葡萄栽培区域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制约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且不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越冬措施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为可代替越冬保护措施的研发提供参考。试验以"爬地龙"栽培模式的‘赤霞珠’葡萄为材料,进行了埋土防寒不挂枝和喷施可降解液态地膜加挂枝(免埋栽培措施)两种处理,分析不同越冬措施对越冬后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埋栽培措施延迟了葡萄的萌芽日期,对葡萄皮与籽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均具有有利影响,提高了葡萄皮中总黄烷醇、总酚、总单宁及总花色苷的含量。并且免埋措施可降低越冬成本,提高葡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泽山葡萄有较大的发展,优良的生食、酿酒品种逐年增多,为了早期丰产和稳产高产,并能用机械操作,立架式栽培面积日益扩大。立架葡萄的防寒,多年来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也未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致葡萄不断发生冻害,严重影响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平度县冬季气温较低,雨雪稀少,一般葡萄栽培品种不加防寒不能安全越冬。纵然有些年度里不埋土防寒也可以侥幸过冬,但三、五年一度的严寒,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北京市延庆县红地球葡萄有机栽培技术要点,重点介绍了葡萄建园、枝蔓管理、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修剪及埋土防寒等环节的主要管理技术,并对葡萄有机栽培中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分析河北怀来葡萄产区近年来葡萄发生冻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因素、栽培管理不当、立地条件较差等,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防止冻害的措施:逐步实行品种区域化、推广嫁接苗、加强综合管理、认真细致做好埋土防寒、恢复受冻葡萄生长等。  相似文献   

17.
葡萄覆盖防寒和埋土防寒越冬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无核白、新郁、紫霞、贝达等为试材,研究了天津产膨胶棉加双层塑料膜、乌鲁木齐棉被加塑料膜、双层无纺布加塑料膜、连木沁棉被覆盖及埋土防寒对葡萄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棉被加塑料膜进行的葡萄覆盖防寒越冬在无核白和火焰无核两个品种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贝达采用几种覆盖物均可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8.
大伟 《中国酒》2013,(10):70-70
要想生产优质葡萄酒,就必须要有优质的葡萄。20年来,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专家的合作中,山西运城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找到了在中国埋土防寒区生产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的法宝——“爬地龙”葡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的葡萄栽培中,秋季的埋土防寒是必要环节,因此适宜的整形技术是保证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以‘赤霞珠’和‘马瑟兰’等主要酿酒品种为对象,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厂”形的四步整形技术:一年培育壮苗,二年培育壮蔓,三年上架结果,四年基本成形。通过调查各品种幼龄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栽植第一年多数品种的新梢在秋季的成熟芽眼数达到10个以上,但第二年‘赤霞珠’‘美乐’‘马瑟兰’3品种的长势较好,其它品种长势较差;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查发现,各品种四年生树的产量较低,并以‘赤霞珠’和‘马瑟兰’品种表现较好,分别达到十年生树的78.19%和68.65%;而果实品质与十年生树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厂”形树形适用于西北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如果将中国冰酒生产按照地域划分成三大产区:云南,辽宁和甘肃,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记明(以下简称李):按照<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037-2006中冰葡萄酒的定义:冰葡萄酒的原料必须在-7℃下在树枝上保留一定时间,在结冰状态下、采收、压榨,然后发酵而成.在我国,冬季能够满足上述温度条件的区域很多,辽宁、吉林、甘肃、宁夏、新疆、陕北等地均能在冬季达到-7℃的持续低温.但是,在上述地区,葡萄冬季均需要埋土防寒,而解决葡萄在树上结冰和埋土防寒的矛盾是种植冰葡萄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