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性膜型阻塞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加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4月~ 2 0 0 0年 8月 ,对 2 9例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实施多支架压栓并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 ,对其中 11例肝静脉堵塞患者再次行肠腔分流术。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平均 2 7.33± 4 .12cmH2 O下降至术后的平均 11.4 2± 2 .11cmH2 O ,上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平均 4 .0 8± 5 1cmH2 O上升至 8.83± 2 .6 2cmH2 O ,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2 3.12cmH2 O。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3个月~ 5 .5年 ,效果良好。结论 :对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氏综合征 ,可施行多支架压栓加肠腔分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介入加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以膜型阻塞为主,阻塞远端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堵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实施经皮经腔内支架压栓、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再次行肠腔分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8.5 a。结果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68±0.40)kPa下降至术后的(1.12±0.21)kPa,上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0.40±0.15)kPa上升至(0.87±0.26)kPa,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2.27±0.36)kPa。术后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综合征,可施行多支架压栓加肠腔分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布加综合征 (BCS)治疗困难 ,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大 ,风险大。我院自 1988年 8月始开展BCS综合治疗的研究 ,共治疗各型布加综合征 6 2 2例 ,其中行介入治疗 2 6 7例。 1996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6例肝静脉再堵塞病例进行肠腔分流术后得到治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9~ 5 1岁 ,平均37.4岁。其中 3例已行下腔静脉破膜扩张并内支架置入术 ,3例行多支架压栓治疗并内支架置入术。于术后 2~ 5年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和下肢指凹性水肿与足靴区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加氏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5例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肝静脉节段性阻塞2例,膜性阻塞2例,广泛性闭塞1例。5例均行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造影。采用经颈静脉途径,开通阻塞肝静脉。2例膜性阻塞的用硬质导管导丝顺行开通,2例节段性阻塞的用RUPS100肝穿装置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段下腔静脉,建立肝静脉—颈静脉导丝轨道,行球囊扩张成形或植入血管内支架治疗。1例广泛性闭塞,未行TIPSS。结果:5例患者,成功治疗4例,无严重并发症。3例实行了球囊扩张术(PTA),1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随访1例复发狭窄,行再次治疗。结论:肝静脉型阻塞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应采用多途径穿刺联合破膜技术,在B超引导下可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只要开通一条足够大的通道即可恢复肝静脉系统压力。  相似文献   

5.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性或完全性梗阻性血液回流障碍而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顽固性腹水、食道静脉曲张或呕血、便血、躯干浅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浮肿等.布-加氏综合症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我科于1999 年8月3日成功地为一名严重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施行了肠-腔和腔-房联合分流术,针对围手术期出现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策,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60例布-加综合征病人采用介入、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273例次,其中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60例次,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型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7例次,下腔静脉加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型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次;常温直视根治术8例次,肠腔转流术16例次,肠颈转流术5例次,肠房转流术8例次,腔房转流术6例次,脾肺固定术18例次;肠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7例次,经右房手指破膜术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8例次。结果下腔静脉压由术前28~39cmH2O下降至术后12~20cmH2O。门脉压由术前29~45cmH2O下降至术后24~28cmH2O。肝静脉压由术前26~36cmH2O下降至术后8~18cmH2O。手术死亡2例,1例介入病人心包填塞死亡,1例手术病人大出血死亡。随访3个月~6年,20例复发综合病征;其中7例死于肝衰,其余病人恢复满意。结论布一加综合征首选介入治疗,不宜介入或介入失败及复发应选用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一加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3年-2002年,采用超声介入及手术方法治疗48例布加综合征的疗法结果。超声引导下支架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38例,其中内支架术联脾肾分流术治疗5例,支架术联合肠腔分流术治疗8例;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4例,肠腔转流术治疗2例,肠颈转流术治疗2例,经右心房联合破膜2例。结果:随访1个月-9年,平均4.68年,37例获显疗效,2例改善,6例行二次手术治疗,3例死亡。结论: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腔内超声介入方法治疗布一加综合征,简便、准确、安全、疗效肯定;联合分流术解除肝静脉梗阻,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布-加氏综合症介入放射学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布 -加氏综合征不同类型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效果。方法  1例患者经下腔静脉造影后采用球囊成形术 ,其余 3例均造影后行球囊成形 支架置入术。结果  1例膜型梗阻经球囊成形术后治愈 ,2例节段型梗阻患者经球囊成形术后分别置入“Z型支架 ,1例肝静脉型置入wallstent支架治愈。结论 介入放射学在诊治布 -加氏综合征方面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的超声特点,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氏综合征52例,将超声结果与X线造影及临床手术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52例中经X线造影或手术证实49例,下腔静脉型23例,肝静脉型14例,混合型12例,误诊3例,符合率94.2%.结论 布-加氏综合征超声特点有: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上段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改变,频谱异常,下腔静脉生理性搏动消失,肝静脉交通支形成,副肝静脉扩张等.肝肿大重力后压引起下腔静脉假性狭窄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改变体位,减轻肝对下腔静脉的压迫,观察下腔静脉变化是一种较好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邻近的下腔静脉发生阻塞而引起的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以往布-加氏综合征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创伤大,再狭窄率高;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开展,采用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它以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血管内支架是用金属丝制成的管状结构,该金属内支架放置在血管闭塞或狭窄部位靠其膨胀力来维持血管的长期畅通.2004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此患者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