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婷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38-239
探讨临床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意义。对1527例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产后出血临床干预措施,对每位入院孕妇评估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针对孕妇存在的不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在产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及相应处理。及时纠正并发症。实施临床干预措施前后比较,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根据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对入院孕妇进行高危因素评估,并积极采用临床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其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68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0例,观察组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产后出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19例,出血率5.59%,对照组产后出血50例,出血率14.7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情况的发生,保证产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预防护理干预对减少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实行阴道分娩的180例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给予预防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3例(3.3%),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17例(18.9%),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组产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阴道分娩产妇实行预防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率与出血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措施对产后出血率的降低作用,对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48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之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第三产程、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以及出血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第三产程、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明显要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保护产妇生命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5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指导、疼痛安抚、心理护理、产后干预等方法护理,并对两组初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产后内阴道出血量、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例数减少,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结论产后出血现象可通过护理干预得到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可使分娩质量提高,减少产妇产后痛苦。  相似文献   

6.
郭菲  杨芳 《贵州医药》2023,(10):1546-1547
目的 分析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自然分娩的高危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孕妇均由同一组产科医师及助产士进行围产期干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5 min、产后15~30 min内、产后30 min至2 h内、产后2~24 h、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1 min宫缩次数、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用药后30 min、60 min宫缩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宫底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产后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具有更好的预防高危孕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案是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更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7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38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8例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早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测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5%vs27.50%),产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助产士门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2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助产士门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24h出血量与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轻度疼痛与中度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门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9月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25例产妇(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拟经阴道分娩25例孕妇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20例(占80%),对照组21例(占84%)产妇顺利分娩,两组产妇均无一例发生子宫破裂和产后感染。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足月妊娠选择阴道试产者,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产前积极准备,产中严密观察,产后防止出血,阴道分娩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的4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性发生6例,发生率为3.0%;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性发生24例,发生率为12.0%;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提高产妇产后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阴道分娩的280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阴道分娩产妇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和文献资料等,实施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产前预见性护理、产程预见性护理、产后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分娩知识掌握94.29%、护理满意度98.57%高于对照组的84.29%、92.86%(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增强阴道分娩产妇对生产过程的认知,降低心理负面影响,减少出血,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生产的需要护理的74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7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临床护理后的产后出血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会阴撕裂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1.33%高于对照组的3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孕妇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会阴撕裂伤发生率,达到临床护理的理想效果,同时也提高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80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53例)和剖宫产组(27例),分析两组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计算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结果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残破等是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阴道分娩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815 ml,剖宫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1465 ml,阴道分娩组发生休克8例,剖宫产组发生休克13例,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休克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有所差别,而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较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休克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产后出血(P<0.05)。临床医师要严格按照剖宫产指征对患者实施剖宫产分娩,鼓励产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产后出血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顺产、存在不良情绪且无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10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7例。对实验组给予积极的心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不良情绪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不良情绪与产后出血发生率密切相关(p<0.01)。结论对产后出血产生不良情绪的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许伟荣 《中国药房》2014,(12):1084-1086
目的:观察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地塞米松防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6例有高危因素的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地塞米松1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推注,催产素20 IU静脉推注或臂部肌肉注射后,观察组产妇给予卡贝缩宫素100μg单次静脉推注;对照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剖宫产产妇单次子宫体肌肉注射,阴道分娩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经臀部肌肉注射。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产前、产中给药前及给药30 min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产后2 h内和224 h的出血例数和平均出血量,产后2 h内子宫张力变化,产后24 h内是否需要额外干预治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总有效率、产后2 h内子宫张力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0 min后两组产妇SBP、DBP、HR均显著高于产前及产中给药前,两组产妇产后224 h的出血例数和平均出血量,产后2 h内子宫张力变化,产后24 h内是否需要额外干预治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总有效率、产后2 h内子宫张力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0 min后两组产妇SBP、DBP、HR均显著高于产前及产中给药前,两组产妇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同组2 h内,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内均无需要额外干预治疗的情况发生。结论: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卡贝缩宫素联合地塞米松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在改善产妇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结局中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妇产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拟阴道分娩待产妇3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0例)与实验组(1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产妇采取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各产程时间、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窘迫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DS、S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转剖宫产率(6.00%、15.33%),阴道分娩率(94.00%、84.67%),出血率(0.67%、11.33%),胎儿窘迫率(1.33%、1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产妇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采取产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产妇产前负性情绪,缩短产妇各个产程时间,提高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窘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孕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产前心理反应情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前心理反应正常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给予产妇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的减少焦虑等负面情绪发生,且有助于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现象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产前护理干预在改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产妇(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28日至2017年2月28日,把产妇分为两组(随机抽签),两组产妇数量均为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常规护理+产前护理(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两组剖宫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有效的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48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产后出血的原因,比较剖宫产术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情况,并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 148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123例(83.11%),胎盘因素18例(12.16%),软产道裂伤6例(4.05%),凝血功能障碍1例(0.68%)。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148例患者中有高危因素者132例(89.19%),其中产后出血量>1000ml者12例(8.11%),均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危因素。结论应加强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认识,准确评估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