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瓦窑堡采油厂油藏低孔、低渗等特点,对比分析了注水开发效果及其规律。对各个公司历年在瓦窑堡采油厂做过的调驱、调驱井作效果评价,总结历年稳产措施成败,在此基础上,找出对瓦窑堡采油厂油藏有利的调驱技术及化学药剂组合。经过分析认为常规强凝胶调驱堵水技术和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不适合于低孔、低渗油藏的控水稳油。预交联颗粒通过吸水膨胀后能够有效封堵大裂缝出水通道,调整吸水剖面;考虑到中小裂缝与常规孔隙型油藏的差别,其渗流能力很强,缔合聚合物深部调驱凝胶有别于常用的强凝胶调驱堵水剂和弱凝胶深部调驱剂,具有中等的凝胶强度和较长的成胶时间,不仅能够有效驱替中小裂缝中的原油,而且可以进入地层深部,使注入水发生流向改变,显著提高波及效率,进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对适合于瓦窑堡油藏应用的预交联颗粒/缔合聚合物凝胶复合深部调驱体系应用性能进行了效果分析评价。在瓦窑堡油藏平均温度33.1-46.4℃和矿化度58788mg/L-97148mg/L条件下,预交联颗粒具有膨胀倍率高、耐温耐盐性能好、封堵效率高、调驱吸水剖面能力强和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潜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裂缝性油藏,提出了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研究了预交联凝胶颗粒与裂缝宽度的匹配关系,以及表活剂对调驱体系的影响,通过驱油实验评价了体系在裂缝中的调驱性能。结果表明,预交联凝胶颗粒对裂缝性油藏具有较好的调驱效果,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后,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弹性减弱,预交联凝胶颗粒能够运移至裂缝深处,预交联凝胶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能够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裂缝岩心采收率13%~14%。  相似文献   

3.
空气泡沫/凝胶复合驱技术综合了凝胶和空气泡沫的双重优势,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地区特低渗油藏地质储层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凝胶和泡沫的注入顺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凝胶注入量、泡沫液注入速度、空气注入速度和泡沫总注入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水驱高含水后,优先注入凝胶段塞,再注入泡沫,调堵效果最好。空气泡沫/凝胶复合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低温油藏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注水区块现有深部调驱颗粒类深部调剖剂存在耐温、耐盐性差,抗剪切能力低,高压下易破碎,在油藏内使用易分解,很难有效封堵厚油层内的高渗透条带,效果均不理想。为改善高温高盐油藏调堵技术,研制出一种悬浮凝胶颗粒复合调堵剂,主要是由聚合物、交联剂、悬浮凝胶颗粒等物质组成。该堵剂是一种带有分子柔性链的耐温、耐碱基团并且具强度高,韧性大的弹性体颗粒调剖剂,解决目前颗粒类调剖剂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在油藏地质条件下聚合物与交联剂形成凝胶体系的携带液与悬浮凝胶颗粒同时注入,增强了调堵剂封堵效率,提高了堵水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注水开发的持续进行,渤海B油田地层的非均质性愈加突出,逐渐形成地下水流优势通道,使得开发效果受到较大影响.针对渤海B油田的油藏条件研发了以弱凝胶+聚合物粘弹性颗粒+乳液聚合物的液固共存复合调驱体系,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弱凝胶的成胶性能、聚合物粘弹性颗粒的溶胀性能以及持续增粘性能;通过实验优化,初步开发出适合B油田条件的液固共存复合调驱体系配方.注入性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液固共存复合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和调驱效率,可以大大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弱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君庙油田进入了后期开发,针对其严重非均质性油藏的特点,分析了弱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弱凝胶调驱可以改变注入水流动方向,提高波及效率,同时弱凝胶具有粘弹性,在孔隙附近有较高的速度梯度,改善了剥离油膜的能力;在室内研究评价调驱剂配方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老君庙油田油藏特点的羧酸铬弱凝胶体系;现场应用表明,地层吸水指数明显下降,采油井产液上升,含水率下降,弱凝胶调驱能够较好的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中存在的水窜问题,开展高温高盐油藏用调驱剂的攻关研究是大幅度提高高温高盐油藏采收率的基础。该文综述了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聚合物、弱冻胶、沉淀类、体膨颗粒、冻胶分散体、含油污泥、柔性体以及无机凝胶涂层8种深部调驱体系。分析了每种调驱剂的优缺点、调驱机理和现场应用情况。展望了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青海尕斯油田油藏条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了适合该油藏条件的交联聚合物凝胶+水膨体颗粒复合调驱体系的注入参数,并对配方体系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复合体系的配方为:1500mg/LHPAM+400mg/L有机酚醛+100mg/L稳定剂+100mg/L除氧剂+0.5%水膨体颗粒时,该复合调驱体系可有效封堵大孔道、改善注入水剖面,并有很好的驱油作用,其具体效果为封堵效率可达到90%以上,提高采收率可达到17.8%左右。  相似文献   

9.
渤海S油田属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自化学驱以来一直单一聚合物段塞注入,较易出现剖面反转,即注入液沿高渗层突进,而低渗层动用程度较低的现象,一旦水流优势通道形成,含水将快速回升,导致聚驱有效期变短.针对以上问题,优选与聚驱油田油藏相匹配的普通聚合物、界面活性聚合物体系、速溶凝胶体系分别与增粘型粘弹颗粒相组合形成3套复合增效体系,并开展增粘性粘弹颗粒与3套复合增效体系的静态性能评价、调堵性能评价及驱油实验研究.驱油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增效体系的驱油效果,特在聚驱增效体系之前注入弱凝胶调剖段塞,形成调剖+增效的组合提效方法,形成适合海上注聚油田的复合增效组合调驱技术体系.最后优选出性能较优的粘弹颗粒P4,并以此为主剂复配形成的3套复合增效体系;经考察3套复合体系的静态性能及调堵性能,均满足目标油田调驱要求;AP-P4增效体系、交联聚合物增效体系、界面活性聚合物增效体系3套复合增效体系的驱油效率均较高,相对聚驱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13.85%、10.58%和12.61%.  相似文献   

10.
海1块为一注水开发普通稠油油藏,分层注水和水井调剖是这一油藏的主导开发技术,处于"双高"开发阶段,面临剩余油分布零散、水驱动用程度严重不均等开发矛盾。开展弱凝胶调驱试验前区块采出程度35.6%,综合含水86.3%,2010年开展了弱凝胶深部调驱工作,规划29个井组,设计三个段塞,注入量为0.2PV,先期实施的5个井组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表明常规水驱油层动用不均、弱凝胶调驱有效降低油水粘度比、合理的井网井距、聚合物成胶稳定性是调驱见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调驱剂交替注入可以使调驱剂进入油藏深部,实现深度调剖,同时又可以避免对中低渗层的损害,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渤海油田现场油田堵水技术需求,以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各项仪器设备,建立物理模型,开展调驱剂不同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综合分析得知,在交联剂和聚合物类型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凝胶分子线团尺寸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大,聚合物类型相同时,交联剂3所配制的线团尺寸最大;"强化调剖段塞+弱凝胶+微界面溶液"交替注入既扩大了波及体积,又提高了洗油效率,使得增油降水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储层微裂缝简单调驱后,注入水易沿高渗条带发生绕流造成开发效果严重受限的问题,评价了泡沫体系起泡、稳泡性能和一种改性淀粉凝胶成胶性能,开展了泡沫微观调驱和裂缝性低渗岩心复合体系协同驱油实验,并利用径向流模型模拟油藏实际井网对复合体系协同驱油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起泡剂和稳泡剂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0.1%,改性淀粉凝胶体系成胶后具有较高强度和突破压力;注入泡沫体系后水驱,小孔隙微观驱油效果较前期水驱提高14.21%,其在渗透率级差约为30时具有更好的调剖性能;裂缝性低渗油藏水驱过程中,采用改性淀粉凝胶联合泡沫协同驱油效果最佳,其较注入单一改性淀粉凝胶或泡沫体系后水驱采收率可分别提高22.17%和46.07%,且径向流模型验证实验表明该协同驱油方法在裂缝性低渗油藏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26块中、高渗稠油注水开发油藏,在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黏度比大等原因,导致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等开发矛盾,在海26块分采区开辟5个先导试验井组,实施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利用弱凝胶的高黏弹性降低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通过注水压力、注入及产出剖面、视阻力及残余阻力系数、含水率、最终水驱采收率等指标对调驱效果进行评价。截止2018年12月先导试验井组,累计注入调驱凝胶体系38.6×104 m3,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35,截止到2018年12月累计增油117 2 9t,最终水驱采收率提高到4 2%。  相似文献   

14.
处于注水开发后期的油田由于油层渗透性的差异,注入水在注入过程中进入油层相对高渗透层,造成油井水窜,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有效的调剖堵水措施。普通调剖措施对处于注水多年的高渗透率油藏调剖堵水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为"注入量小、有效期短、增产低"。我们多年来一直进行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堵水技术的室内研究,主要做了胶态分散凝胶与高升油田污水配伍性试验,并应用于现场试验,得到了很好的增油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盐的地层环境在调驱时,容易导致调驱体系失效,并且体系的有效期短。为此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研制出了针对高温高盐油藏的胶态分散凝胶调驱体系。文章主要从流动性能、注入性能、封堵性能等方面,对该体系的性能进行评价,以确保该体系能够切实解决高盐油藏在开发中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区块,注入井剖面动用不均匀,低压井所占比例大;采出井受效不均衡,区块高含水油井所占比例高等问题,开展了三元复合驱区块整体调剖技术攻关应用。由于三元复合驱储层中同时存在碱、表活剂,近井地带pH值高,整体调剖选择了耐碱颗粒调剖剂及抗碱多元络合凝胶,进行段塞组合应用,即先大剂量注入耐碱颗粒调剖剂,再注入凝胶型调剖剂使其充填到颗粒调剖剂形成的骨架内,可阻止后续注入液的窜流,并与颗粒调剖剂协同作用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较强耐冲刷的调剖剂屏障,从而强化段塞整体流动性,既可提高调剖后水驱突破压力梯度,又能明显改善其封堵率。  相似文献   

17.
尤景红  杨显志 《辽宁化工》2010,39(6):627-630
普通调剖措施对高渗透率油藏调剖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注入剂量低、有效期短、增产幅度小"。通过对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堵水技术的室内研究,重点做了胶态分散凝胶与高升油田污水配伍性实验,并应用于矿场试验。在试验期间试验井组产油上升,含水下降,油层吸水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调驱剂在裂缝性高温、高盐油藏调驱效果差的难题,以丙烯酰胺、衣康酸、二甲基二丙烯酰胺基磺酸钠为聚合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化学交联剂,锂皂石为物理交联剂,合成了一种耐温、耐盐预交联凝胶颗粒KY-2,并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化学交联剂质量分数对预交联凝胶颗粒吸水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其耐温耐盐性能、抗剪切性能和调驱性能。结果表明:颗粒的吸水速率随着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该颗粒具有很好的耐温耐盐性和抗剪切性能,在渗透率级差为4的条件下,水驱后提高采收率幅度达15.5%。预交联凝胶颗粒KY-2对裂缝性高温高矿化度非均质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文明寨油田采出程度高、层间差异大,油层多,层间矛盾严重的问题,应用污泥充填凝胶颗粒调剖技术,既增强了污泥调剖剂强度不足的问题,又缓解了纯凝胶颗粒调剖费用高的难题。针对层内和层间调剖对调剖剂强度的要求,研发了三大不同特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体系,并研究配套的调驱工艺。2013年~2015年,在文明寨油田实施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剖调驱15口井,累计注入调剖剂46845m3,对应油井累计降水9160m3,累计增油2173t,投入产出比1∶2.35。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特点,研究出了高温抗盐颗粒型凝胶调驱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该体系的性能特点、调驱机理;研究了其在地层中的运移规律;评价了其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膨胀性、油中的收缩性以及长期热稳定柔顺性,该体系具有膨胀速率较慢,柔顺性强(挤压变形程度大)可大剂量注入,从而达到深度调剖和驱油的目的。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高含水的“三高”特点,该技术可以适应于中原油田大部分油藏,将是“十五”期间中原油田主导技术之一,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