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下矿山的资源开采遗留下大量采空区,采空区的隐患成为左右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之处,因地质灾害频发,采空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对非煤矿上地下采矿区域的危害展开分析,提出一系列采空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张衍林 《中国科技博览》2012,(20):144-144,148
在贵州省,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在全国占有很大比例。根据该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规模和频率,大致有采空区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目的是研究这些地质灾害的不同特征和总结、升华现有的治理方法,引申出对贵州省这些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降低矿区附近地质灾害的发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风力发电场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为项目所在地区开发输送绿色清洁能源,为国家一次性能源的节约和保护环境作出贡献,更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通过对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查清拟建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对场地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价,为拟建工程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煤窑私挖滥采破坏煤田完整性,在井工煤矿改露天煤矿后形成大范围的采空区,塌陷、自燃等地质灾害给剥离工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以山煤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首采区基建工程中大规模采空区治理为例,结合采空区易陷落坍塌、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处理时间紧张等特点,运用预制混凝土柱填塞贯穿炮孔,采用高精度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使用逐孔起爆技术,对采空区区域进行穿煤一次处理。并在利用爆破手段快速剥离露天煤矿大规模采空区的同时,获得了快速处理采空区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煤窑私挖滥采破坏煤田完整性,在井工煤矿改露天煤矿后形成大范围的采空区,塌陷、自燃等地质灾害给剥离工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以山煤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首采区基建工程中大规模采空区治理为例,结合采空区易陷落坍塌、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处理时间紧张等特点,运用预制混凝土柱填塞贯穿炮孔,采用高精度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使用逐孔起爆技术,对采空区区域进行穿煤一次处理。并在利用爆破手段快速剥离露天煤矿大规模采空区的同时,获得了快速处理采空区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主要存在一些小规模的小型黄土滑坡和黄土崩塌,拟建工程多纵跨北部黄土丘陵区和南部黄土塬两个次级地貌单元。北部黄土丘陵区沟谷深切,沟壁陡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区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本文对该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均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明确提出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不同技术进行有效治理,以确保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煤活动造成的地下采空区会引发地表沉陷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根据煤矿采空区表现出来的地球物理特征,能够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地震勘探、测氡法等物探方法探测其位置和范围。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物探解译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井内风流脉动的特性,基于矿井通风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空气动力学 理论、传热传质学理论、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建立了矿井风流脉动下采空区流场的计算模型;通 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脉动风流作用下采空区流场的分布特点,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测试和 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采空区非稳定流场的数学模型可用于研究采空区流场分布状态,并 为采空区火灾防治提供有效的手段。   相似文献   

9.
《工程爆破》2022,(6):85-89
针对民采空区可参考资料不全、处理难度大的情况,以大宝山露天矿709平台高陡边坡下的民采空区为背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钻探手段探测并分析了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相关参数,确定了其基本状况。由于现场打钻较为困难,综合采用切割孔、加密孔及辅助自由面的形式,并对边坡下的采空区采用爆破振动效应及挤压作用处理,通过爆破参数的调整及起爆网路的优化,成功消除了民采空区的安全隐患,为民采空区的治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民采空区可参考资料不全、处理难度大的情况,以大宝山露天矿709平台高陡边坡下的民采空区为背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钻探手段探测并分析了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相关参数,确定了其基本状况。由于现场打钻较为困难,综合采用切割孔、加密孔及辅助自由面的形式,并对边坡下的采空区采用爆破振动效应及挤压作用处理,通过爆破参数的调整及起爆网路的优化,成功消除了民采空区的安全隐患,为民采空区的治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平原区拟建公路可能遭受的主要地质灾害是区域性地面沉降,其次是因公路工程建设改变了地质环境而诱发的隧道洞顶坍塌及洞口仰坡失稳、开挖路堑产生高边坡失稳以及平原区软土分布地段因填方路堤导致软土变形,包括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及路堤失稳等一系列地质灾害。一般软土路段的填方路基段在采取软基处理措施基础上,其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但对于隧道浅埋段及进出洞口段、高边坡段、较高填方段、区域性地面沉降段等危险性中等的区段均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2.
采空区剩余沉降量计算是确定采空区危害程度的一种定量的方法,其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采空区治理质量的好坏。本文通过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西沟新村基建下覆采空区剩余沉降量进行计算,经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结果相一致,说明该计算方法准确可靠,可为基建下覆采空区质量检测以及剩余沉降量的计算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因此,工程地质勘杏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的总体质量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空区在爆破振动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坍塌事故,研究爆破振动对不同埋深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确保采空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分别建立了10 m、15 m和20 m不同埋深的采空区爆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采空区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空区埋深为10 m时,其顶板的水平方向振速为23.41 cm/s,大于采空区中部及底板位置的振速,主要原因是爆破地震波在采空区顶板处发生反射和折射,使其振速发生叠加放大,随着采空区埋深的增加,其顶板的水平方向振速由23.41减小至16.94 cm/s,呈现出明显的衰减作用;爆破振动作用下采空区的顶板位置出现了拉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其应力远大于采空区其他位置,且当采空区埋深为10 m时,其顶板处的有效应力达到1.1 MPa,超过了岩体的极限抗拉强度,随着采空区埋深的增加,其顶板处单元的有效应力由1.1 MPa减小至0.25 MPa,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行驶列车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振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铁路周边等有振动影响的区域也出现了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系统对大都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振动影响,越来越多地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结合工程实际,对铁路附近——拟建场地进行振动数据采样,并将测得的地面加速度作为对拟建建筑物的激励。拟建建筑物是从低到高的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根据计算结果,对拟建建筑物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最后将数值结果与允许振动标准作出比较,得出了一些列车经过对附近建筑物振动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矿山井下采空区探测难题,保障安全生产,采用Termtem仪器、小线圈回线装置对井下采空区进行探测。通过不同的解译软件对同一测线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比对,表明瞬变电磁可以在并下进行中浅采空区的探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时间经验,简单论述了煤矿采空区,构造及陷落柱等不同地址条件下,应用三维地震和电磁发探测采空区边界及含水性的技术方法与地址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物探法的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空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出了分析,指出我国金属非金属采空区最严重的隐患是建材和化工矿山所形成的连续分布采空区;大中型采空区主要分布在有色和治金矿山区;热点矿区采空区的安全隐患最严重,治理起来最困难;采空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出有关政策和建立起相关激励机制,并从政策导向、技术保障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治理采空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消除业已存在的采空区对矿山开采带来的安全隐患,矿山亟待对存在的采空区进行有效的处理。常规方式处理采空区难度大、安全隐患多、费用高,为此提出从地表穿孔,采用电子数码雷管爆破技术,真正实现一次爆破全孔高度成井方式处理采空区。将一次成井爆破的矿岩充填采空区,同时也成为外部充填采空区的通道,可从外部回填较大采空区。采用电子数码雷管成功地实现了一次爆破成井32m,并成功地处理了采空区,为矿山处理采空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典型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监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丽 《硅谷》2009,(10):77-77
主要介绍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说明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的必要性,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及其工程监理的几点建议,为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