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简析了“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历史与现实,并结合《孙子兵法》的相关论述,指出中国必须全面审视、理解和坚持“韬光养晦”策略,并要正确认识到“韬光养晦”相较于一种手段更是一种价值。该文认为,破除激进主义的简单思维,破除盛世的迷梦,冷静地正视,有效地反击,运用东方文明的智慧,从而最大限度地突破围堵,为国家的和平发展营造最佳的战略环境,才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逻辑经验主义者在继承康德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截然二分的基础上,拒斥形而上学,运用一阶谓词逻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奎因从同义性、保真的可替换性和语义规则三个角度对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分析性"概念的说明进行了反驳,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维坦作为霍布斯式主权国家学说的代名词,在政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利维坦是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产物,因此有必要从契约论的视角对利维坦加以研究。按照契约论的一般理论结构,将从契约的基础、契约的缔结两方面去考察利维坦诞生的必要性、合法性。在经过以契约论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旧时代冲突在利维坦上打下的烙印,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并指出研究利维坦对于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察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史可知,"推广论"不仅是苏联学者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之产生的基本理解模式,而且也是他们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这一理解模式从根本上消解了实践原则在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实践原则"的确立是马克思超越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所在,并由这一原则的全面贯彻和落实,马克思哲学形成了全然不同于一切旧哲学之对象、性质和功能的全新理论形态。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原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无疑具有前提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逻辑哲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尤其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备受理论界的关注。目前这一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学者对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尚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从逻辑哲学的定义出发,结合相关学者对逻辑哲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位的探讨,对逻辑哲学的概念和涵义作一般的阐释,有意于对哲学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模式”文明形态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希腊先哲到近现代政治哲学家,他们无不做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尝试。"美好生活"既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又是一种理想性的政治价值和规范性要求,它是政治哲学的题中之义。遵循唯物史观的分析思路,马克思从生活资料、生活条件、生活需要、生活过程、生活内容和生活关系等方面确证了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异化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明了"美好生活"的通达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容和哲学意涵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美好生活"得以达成的实践逻辑、发展逻辑和制度逻辑都得到了科学呈现。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信,"美好生活"必将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达成。 相似文献
11.
贾谊的《道德说》素称难解,他以"道德说"为纲领建立起来的"性命"论也少有人系统研究。贾谊之"道"与"德"均有双层内涵:其最高层次的"道"是"物"之存在的运动过程,是"治乱存亡"的所以然之迹。其最高层次的"德"则是"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之"理",是儒学化了的真正的"形上"本体。"道"、"德"、"物"的这种关系,不仅把老子的道本论置换成了理本论,而且开了中国儒学理本论的先河。贾谊以"道德"说建构的"性命"论,表达了"命"虽可认识而不可尽知的定命论思想。政治追求遇挫后,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定命论又转变为悲观主义的委命论。由于贾谊的"道"论遗落了老子"道"的"自然"价值,故不能为他的委命论提供哲学保证。贾谊的哭泣至死就与他这种悲观主义的生命情怀有关。 相似文献
12.
"西体中用"文化观作为一种洋务思潮,将其落脚点放在西体,即政治上的议院、经济上的商本、文化上的教育为本,从而把对西学的认识和运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流变及特点来看,它是对中体西用论和西学中源论的发展,而发展中有突破,突破中有保留,并长期处于矛盾状态之中。总体而言,它终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是成熟于过去的未来哲学。中国哲学始终保持着与人生存在的直接内在的相关性。正因为此,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多方面的合理性的优越性。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立场,是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合理的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具有明证性的合理性;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了中国哲学统一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的空间。这些合理性的优越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哲学短于语言逻辑分析的操作平台的自觉建构。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会给中国哲学带来革命性变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成熟于未来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4.
15.
“奇点”是当前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影响的重要理论框架。它通常用来表示人工智能将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打破人类与机器之间界限的巨变情形。而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尽管近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与从手工工具到机器再到人工智能的生产方式变化有紧密联系,并且人工智能在19世纪机器体系替代人的体力器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展现出替代人的脑力器官的演变趋势,但它在实质上难以获得人之为人的能够自我反思和自我决定的主体性意识。基于此,马克思从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形态变革之间内在勾联的角度所总结的“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科学价值。这即是说,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带来的并非“机器是人”的“物种奇点论”,相反是使超越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成为可能的“社会奇点论”。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语言哲学上的独特见解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前期着重从逻辑学角度对哲学作出解释,后期则关注日常语言,回归到生活世界。同他的语言哲学观的巨大影响一样,维特根斯坦对于哲学与生命的独特姿态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18.
“价值尺度服从历史尺度”是我们解释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发生冲突时的基本原则。从两个尺度生成的理论根据来看,历史尺度不具备统摄价值尺度的理由;从两个尺度的内涵与外延分析来看,二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存在逻辑非对比性。这本不是一个“合题”问题,而是在两个界域中各自如何发挥恰到好处功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四个全面"强大的动力机制推进其每一个"全面"的逻辑演进,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有以"目标与举措"和"动力与保障"相结合的层次逻辑;以唯物辩证法为导向的科学思维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开放思维相结合的思维逻辑;以破解时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路向的价值旨归。其逻辑结构显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全面、系统、辩证、开放的哲学风格,其价值旨归预示着人民新期待的满足和社会新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新闻“图像”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新闻图像与以往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视觉性的图像符号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其总体特点是:强调新闻图像的观赏性,图像能指的虚拟性,新闻图像的娱乐性,图像生产的间接性。这种新质重构了新闻接受主体的心理,生成了一种新感性。并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将人们的阅读欲望内化为一种时尚信仰与自觉的情感选择,从而建构了一种关于新闻"图像"的价值神话与话语霸权,完成了图像对人的控制,体现了一种图像的霸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