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冠状动脉疾病(如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桥、冠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等)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正常.有资料显示临床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有10%~30%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近年来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进展.现就这一问题总结了几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目的 是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 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 ml左右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 在11例患者中,对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和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腔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的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节省10 min操作时间和50 ml造影剂.结论 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的.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和造影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枪杏的患者161例进入此研究,冠心病但血糖正常组52例,冠心病伴有糖耐量异常组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85例.记录各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评分,并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评分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评分与hs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09).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hsCRP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畸形的造影检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冠状动脉畸形病例被发现.在造影检查中,较好的技术、方法是检查成功的关键.现就我们在造影检查中发现26例冠状动脉畸形的一些技术、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裂开比较罕见.心导管检查中冠状动脉裂开发生于导管在主动脉根部操作时或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根据文献记载心导管检查并发冠状动脉裂开者有31例,其中累及右冠状动脉者22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裂开者6例,单纯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裂开2例,未注明累及血管者1例.本文报道冠状动脉造影并发左冠状动脉主干裂开一例.病例:54岁、男性,因复发性肺部感染,全身情况恶化而入院.体温39.5℃,血压130/80毫米汞柱,两肺听到湿罗音.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各61例,比较年龄、家族史、心绞痛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史及9个月随访结果等临床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年龄多少于50岁,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年龄多超过5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8,P=0.01);长期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绞痛病史比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较高;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访9个月,再梗死、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偏低.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吸烟史、发病年龄较年轻,多无高血压病,多无糖尿病,多无心绞痛史,多无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3DRC)和Judkins右冠造影管(JR)在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17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组(3DRC组,n=194)和Judkins右冠造影导管组(JR组,n=221).两组患者均进行右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右冠状动脉造影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等.结果 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3DRC组为99.0%,JR组为96.8%(P<0.05);手术操作时间3DRC组为(30.2±8.2) min,JR组为(33.1±12.5) min;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5.8±1.8) min,JR组为(6.3±2.0)min,(P<0.05);右冠造影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2.5±0.8) min,JR组为(2.9±1.5) min,(P<0.05);造影剂用量:3DRC组为(68.5±10.6) ml,JR组为(72.8±12.2) ml,(P<0.05);右冠状动脉造影管压力嵌顿率:3DRC组0.5%;JR组2.7%(P<0.05).结论 在右侧冠状动脉造影中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优于传统的JR造影导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6例冠状动脉瘘的冠状动脉造影或升主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6例冠状动脉瘘病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3~69岁;平均53岁.经DSA冠状动脉造影或升主动脉造影证实.结果 本组冠状动脉瘘起源于左冠状动脉6例,右冠状动脉1例.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其中5例因分流量较小,听诊未闻及连续性杂音.1例分流量较大,左冠状动脉右室瘘伴冠状静脉瘘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为少见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升主动脉造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96.00%、94.44%、97.78%、88.89%,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其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和准确评价,其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微血管床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临床广泛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来,人们一直把冠状动脉造影视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的逐步深入.认识到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仅是管腔的变化,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与AS斑块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97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我院 97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成老年组 ( n=49)和中年组 ( n=48)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97例冠状动脉造影中 78例阳性 (冠状动脉狭窄≥ 5 0 % ) ,其中心肌梗死患者造影阳性率 97.9% ,心绞痛患者为 62 .5 %。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中 ,左前降支受累者占 73 .0 8% ,右冠状动脉 5 8.97% ,左回旋支占 5 6.41%。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占 89.80 % ,中年组 70 .83 % ( P<0 .0 5 ) ;老年组冠状动脉单支受累占 2 0 .45 % ,双支、多支受累占 79.5 5 % ,中年组分别为 5 2 .94% ,47.0 6% ( P<0 .0 1)。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可提供依据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双支、多支受累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55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冠状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正常的部分临床特征,总结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情况,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3.
1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5%的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钙化,而IVUS检查则显示钙化率达85%.1988年,美国ACC/AHA报告中指出,中-重度钙化病变是导致球囊扩张术失败和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球囊不能充分扩张的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支架植入的禁忌证.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治疗的主要难点是造影评价钙化程度欠准确、球囊支架通过困难、球囊扩张效果不佳、支架扩张不良、血栓发生率和冠脉穿孔率高.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不宜采用直接支架术,在支架植入前应进行充分的球囊预扩张.  相似文献   

14.
1958年Sones通过切开肱动脉逆行插入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到1967年Judkis和Amplatz相继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插入预成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使该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加拿太Campeau及同事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1995年Kiemeneji再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腔内成形术,此后经桡动脉介人(PCI)术逐渐普及.我院自2001年1月至今已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540例,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提高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t999年9月至200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731名病人.方法(1)左冠状动脉造影用右前斜位、右前斜+头位、右前斜+足位、左前斜+足位、左前斜+头位,必要时加用后前+头位.右冠状动脉造影用左前斜、右前斜位;(2)至少二位有经验者同时观察;(3)对LAD近段固定性狭窄者植入支架后再造影观察;(4)对可疑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结果731例病人中检出心肌桥67例,检出率为9.17%,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有16例病人(23.9%)在壁冠状动脉近段有固定性的狭窄,植入支架后复行造影显示了原先不明确的心肌桥.有28例可疑者(41.8%)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μg后明确显示心肌桥.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中采用多个投照体位,有经验者观察,对LAD近段固定性狭窄病变植入支架后常规复行造影和对可疑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观察,可以增加对心肌桥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同步辐射光源具有良好的光强、准直性好、脉冲性高、波长可调性等诸多优点,其光的高亮度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而波长可调性的特点使得最佳能量的选择成为可能,脉冲性又保证可以进行血管的动态扫描.同步辐射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冠脉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2 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 ,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共 6 1例 ,占 2 1 %。其中 84 1 %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 4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 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 ,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对介入诊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武汉钢铁公司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00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67例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检出率为7.44%。其中检出冠状动脉瘘9例,检出率为1.00%,并以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最为多见。12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占1.33%,并以右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变异为多见。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6例,检出率为5.11%,并以左前降支心肌桥多见。结论: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 PRC导管在右侧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 PRC导管行右侧冠状动脉造影43例 ,与传统 Judkins右侧导管作右侧冠脉造影 1 0 3例进行比较。结果  PRC导管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 95 .3 % ,造影费时 2 .5 6± 1 .45分 ,传统 Judkins右侧导管造影组成功率 79.6% ,造影费时 5 .4± 2 0 6分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 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右侧冠状动脉造影中 PRC导管优于常规 Judkins右侧导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为住院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经桡动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清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后患者血清中ET、NO水平较冠状动脉造影前升高,但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后较冠状动脉造影前患者血清中NOS活性增高(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可能造成血管内皮轻度损伤,同时可能具有激发内源性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