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风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CT诊断及预测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临床上评估肺动脉栓塞风险度的Wells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度、中度、高度风险性组。以CT诊断肺动脉栓塞为标准,对临床上相关风险因素Wells积分与CT诊断肺动脉栓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ells积分不同风险度患者组间的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4,P0.05),以高度风险患者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93%。相关系数为0.658,提示Wells积分的风险度与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动脉栓塞Wells积分的风险因素分析能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进一步提高CT对肺栓塞的诊断准确度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获得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进行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策略的有效性分析.方法调查中国沈阳2 899名妊娠早期妇女(4~12周).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所有孕妇的背景资料,将孕妇分为高风险组与非高风险组.应用妊娠早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范围,获得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结果高风险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风险组(16.3%对5.3%,RR=3.1,95%CI 2.4~4.0,P<0.0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RR=4.7,95%CI3.6~6.0,P<0.01),甲状腺疾病个人史(RR=3.2,95%CI 1.9~5.4,P<0.01)均可显著增加甲状腺疾病患病的风险.高风险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风险组(3.1%对1.4%,RR=2.2,95%CI 1.2~3.9,P=0.006).TPOAb阳性(RR=2.6,95%CI 1.3~5.0,P=0.007),甲状腺疾病个人史(RR=4.7,95%CI 1.7~12.5,P=0.006)均可显著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的风险.高风险组与非高风险组间相比低T4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对0.9%,x2=0.008,P=0.928).仅在高危孕妇中筛查甲状腺功能会漏掉56.7%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和亚临床)患者及64.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和亚临床)患者.结论推荐对妊娠早期所有孕妇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筛查指标应当包括TSH、FT4和TPOAb.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强有力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冠心病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典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5例,男性45例,女性40例,以收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进入两组:治疗组:拜阿司匹林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0 mg,ivgtt,1次/d,14 d,n=44);对照组:拜阿司匹林 β受体阻滞剂 ACEI类(n=4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指标的观察、心电图检查,抽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0 0.5比对照组:1.5 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积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1.8 3.8比治疗前:10.1 5.9;对照组:4.2 3.7比治疗前:9.8 5.9,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更进一步降低心电图(ST段)积分(1.8 3.8比对照组:4.2 3.7,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明显下降[治疗组:(4.4±0.7)比治疗前:(5.1±0.8)mmol/L);对照组:(4.7 0.7)比治疗前:(5.2 0.3)mmol/L,P<0.01或<0.05],SOD显著升高[治疗组:(82.3±12.5)比治疗前:(68.7±15.6)mmol/L);对照组:(73.5 15.9)比治疗前:(68.3 15.0)mmol/L,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MDA降低,SOD升高,NO水平升高,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积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D-dimer)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危险分层的应用.方法 共收集146例患者(NSTE-ACS组111例,对照组35例).根据TIMI-11B危险积分[1]将NSTE-ACS患者分为低分组34例,中分组38例,高分组39例.测定所有患者D-dimer、肌钙蛋白I(TNI)、C-反应蛋白(CRP).结果 血浆D-dimer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组 .P<0.01.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根据TIMI危险积分,高分组血浆D-dimer浓度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P<0.01),中分组较低分组升高(P<0.05).当D-dimer取值>575 μg/mL时,诊断NSTE-ACS高分组的敏感性是87.18%,特异性是77.57%.D-dimer与CRP、TNI呈正相关性(r=0.830,P<0.01;r=0.559,P<0.01).结论 血浆D-dimer水平在NSTE-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在TIMI不同危险积分组中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在肝动脉栓塞过程中的止痛疗效.方法: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262例,分为药物治疗组(n=46)和联合治疗组(n=216,心理干预、药物序贯治疗).术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理状况及镇痛治疗前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中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10)依次测定镇痛治疗前、心理干预后(仅联合治疗组)和镇痛治疗后的右上腹疼痛程度.结果:经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均有明显缓解(t'=4.47,5.79,20.24,P<0.01).三种方案的镇痛疗效(治疗前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评分)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21.98,P<0.01).其中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心理干预(2.71±4.05,3.40±3.82 vs 1.24±2.76,P<0.01).联合治疗效果最佳,但疗效评分与药物治疗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与血糖水平、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DGP患者并按近1周空腹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9 mmol)和B组(≥9 mmol);收集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作为对照组(FD组),分别采用核素法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功能及胃黏膜Ghrelin表达.结果 A组平均胃半排空时间为24.57 min,明显快于FD组的32.86 min(q=6.32,P<0.01);B组平均胃半排空时间为41.92 min,较A组与FD组明显减慢(q=14.58,P<0.01;q=9.22,P<0.01).A、B两组胃黏膜腺体内Ghrelin阳性染色均较FD组明显变淡,部分腺体呈空泡状,其积分吸光度较FD组显著降低(q=8.80,P<0.01;q=10.25,P<0.01).其中B组胃黏膜大部分腺体呈空泡状,肉眼观其腺体内Ghrelin含量较A组减少,积分吸光度也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3,P>0.05).A、B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与Ghrelin积分吸光度均呈负相关(r=-0.378,P<0.01;r=-0.155,P<0.05).结论 DGP患者胃黏膜Ghrelin表达主要与血糖水平有关,而与胃排空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血浆骨形成蛋白2(BMP-2)的浓度,并分析其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住院IPAH患者2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BMP-2的浓度,同时对28例IPAH患者经右心漂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力.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BMP-2的水平为(0.089 8±0.029 5)mg/L,IPAH组为(0.129 4±0.029 2)mg/L,2组比较,P<0.01.IPAH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力和血浆BMP-2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1).结论:IPAH患者血浆中的BMP-2水平增高,并与肺动脉压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栓塞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及病人的辐射剂量.方法 对6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采用64排螺旋CT,B组采用256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包括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及B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为(56.35±16.11)和(56.29±1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9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48.09±16.41)和(47.93±1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77±0.82)mSv和(4.85±1.5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P<0.001),A组及B组的扫描时间分别为(7.33±1.24)s和(3.26±1.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01).结论 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比较,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扫描时间提高了55.5%,射线剂量降低约15.9%.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可重复性强的测定正常及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阻力的方法.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 180 ~ 200 g)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野百合碱组(50 mg/kg)和高剂量野百合碱组(60 mg/kg).给予大鼠颈背部皮下一次性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大鼠肺动脉压力采用自制改良的末端呈圆弧形的PE- 50导管行右心导管法测定.心输出量利用热稀释法原理检测.肺血管阻力由平均肺动脉压力除心输出量得出.结果 三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心输出量及肺血管阻力的检测总成功率均分别为98%、100%和9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野百合碱21 d后,低、高剂量野百合碱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1±0.8)mm Hg(1 mm Hg=0.133 kPa)、(54.8±2.2) mm Hg比(17.4±1.0) mm Hg,P均<0.001],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01).低、高剂量野百合碱组大鼠心输出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7.5±6.9) ml/min、(71.0+6.7)ml/min比(126.8±3.9) ml/min,P均<0.001],低、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高剂量野百合碱组大鼠肺血管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06) mm Hg·min-1·ml-1、(0.76±0.08)mm Hg·min-1·ml-1比(0.13±0.01)mm Hg- min-1·ml-1,P均<0.001],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 采用此方法检测大鼠肺血管阻力准确、可靠、操作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肌供血的关系,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中重度OSAHS患者心肌供血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中重度OSAHS患者中随机分为持续nCPAP治疗1年以上的长期治疗组(n=32 例),短期治疗组(n=30 例)及对照组(n=31 例).治疗前三组的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治疗后的三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和睡眠呼吸监测,观察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事件、心肌缺血负荷,同时实时观察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和血氧饱和度下降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中13 例(41.94%)夜间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心肌缺血负荷为(59.12±7.18)mm·min / h.其与呼吸暂停- 低通气累计持续时间及累计次数呈正相关(r=0.816、0.749,P<0.01).随着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增加,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也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治疗组患者经1年的nCPAP 治疗后夜间心肌缺血发生例数(6.25%、41.94%)及心肌缺血负荷[(1.32±0.78)mm·min / h、(59.12±17.18)mm·min / h],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短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短期组中,仅3 例(10.00%)夜间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心肌缺血负荷为(2.42±1.43)mm·min / h,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夜间心肌缺血在中重度OSAHS患者中较多见,且与呼吸暂停- 低通气持续时间、发生次数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有关.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的nCPAP 治疗都能明显减少中重度OSAHS 患者夜间心肌缺血的发生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