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青 《吉林医学》2008,29(10):811-812
目的:探讨婴幼儿辅助检查前应用保留灌肠催眠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两组患儿于灌肠结束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后5~10s催眠成功98例,无效2例,成功率为98%;对照组患儿5-20s催眠成功82例,成功率为82%。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使灌入患儿体内的药液在短时间内发挥其催眠效果,提高保留灌肠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小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沫  庞丽敏  杨绍娟  白凤芝 《吉林医学》2009,30(16):1779-1780
目的:探讨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450例患儿,给予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男233例,女217例;年龄1-5岁,平均2.56岁。其中高热惊厥168例,颅内疾患101例,其他检查前准备181例。结果:保留灌肠后5-10min催眠成功者221例;10-15min催眠成功者139例;15-20min催眠成功者60例;30例患儿无效,其中新生儿0例,婴幼儿30例。成功率为93.3%。结论:5%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保留灌肠给药操作简便、无痛苦,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的催眠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3例新生儿患者,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其用药目的均为检查前准备。结果全组363例在做保留灌肠后5min~10min催眠成功321例,10min~15min催眠成功28例,无效14例。结论 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可在短时间内发挥其催眠作用,且持续时间长,从而达到预期检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应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催眠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选96例婴幼儿用6%水合氯醛合剂保留灌肠。结果:96例婴幼儿中,63例于(8~10)m in内入睡,33例于(10~30)m in内入睡,无一例产生不良反应。结论: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式保留灌肠中药物灌注速度对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来探寻最适宜的灌肠速度,更好地指导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每组均选用相同的药方、灌肠方法、插管深度、温度,将100 mL药液以A组10 min、B组15 min、C组20 min匀速滴完,观察3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结果:3组比较B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χ2=7.67,P0.01),临床疗效优于A、C组(χ2=4.13,P0.05)。结论:采用以15 min匀速滴注100 mL药液的输液式保留灌肠速度可提高灌肠效果,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保留灌肠给药两种给药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 将需要进行CT检查而用水合氯醛镇静的413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组,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入睡时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数,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给药方法对患儿产生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64例,呛咳24例,导致再次给药51例.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没有胃肠等不良反应.结论 直肠保留灌肠方法对婴幼儿镇静催眠优于口服.  相似文献   

7.
蔡郁  蔡敏  辛丁 《吉林医学》2010,31(5):695-695
目的:探讨小儿脑干电位检查前应用水合氯醛灌肠的镇静催眠效果。方法:对96例5岁以下患儿应用10%水合氯醛灌肠,而后进行脑干电位检查。结果:91%患儿能在30 min内进入睡眠,镇静成功率96%,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脑干电位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灌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灌洗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煎剂100mL,2次/d保留灌肠,中药保留30~40 min,连续治疗30 d;治疗组在中药保留灌肠基础上,配合每周1次灌洗疗法,每次治疗90~120 min,每周1次,共治疗4次,连续观察3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98.6%。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灌洗疗法较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改进灌肠方法治疗肠道疾病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肠道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肠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吸痰管,插管深度20~22 cm,50m l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并抬高臀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诱导排便联合水合氯醛加温灌肠对多频稳态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患儿镇静催眠的作用。方法:将298例多频稳态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给患儿灌肠,观察组将水合氯醛溶液稀释后加温至40℃并于给药前诱导患儿排便,其他步骤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作用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先加温药物并诱导患儿排便的方法能保障水合氯醛镇静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及婴幼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儿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检查前、中、后给予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中54例患儿一次磁共振检查图像清晰,有3例患儿检查图像基本符合要求,有3例患儿在检查过程中醒后不配合检查,通过进行催眠后对其检查成功,一次性取得磁共振图像成功率为95.00%;观察组中39例患儿一次磁共振检查图像清晰,有11例患儿检查图像基本符合要求,有13例患儿在检查过程中醒后不配合检查,通过进行催眠后对其检查成功,一次性取得磁共振图像成功率为81.67%。结论整体护理的应用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有显著效果,且磁共振室内的护士要有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还要了解影像学方面知识,只有医生、护士、患者三方相互协调,才能使磁共振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腹泻婴幼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合理喂养、口服药物及静脉输液对症治疗等措施,观察组10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结果:10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采取配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后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治愈率比一般常规治疗高28.46%。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安全、方便、经济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囊肛管在婴幼儿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MRI检查的婴幼儿100例,按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49例,双号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肛门管行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气囊肛管行保留灌肠,均采用浅插法,注药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保留10分钟同时动态进行Ramsay镇静评分,30分钟内评分达5分时协助患者完善辅助检查,比较两组镇静效果。结果 100例患儿均无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30分钟内评分达5分者有51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有24例,有效率49%;灌肠后10分钟内排大便者观察组有0例,对照组有18例;药物溢出者观察组有0例,对照组有30例;有效镇静并一次完成检查者观察组有51例,对照组有24例。上述观察指标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气囊肛管保留灌肠法镇静效果显著,无药物溢出及排便,缩短患儿完成检查等待的时间,家属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在婴儿MRI检查前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需做MRI检查的427名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观察2组患儿灌肠后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的镇静效果优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值得在婴儿MRI检查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成像(MRI)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的检查诊断。我室自1993年1月至1997年8月对325例婴幼儿颅脑疾病患儿进行MRI扫描。由于婴幼儿不能安静配合,给检查带来一定困难,使图像产生运动伪影而影响质量。因而扫描前应用镇静催眠药物,既可做到诊治病情,又缩短候诊时间,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现将我们检查前用药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325例,男221例,女104例。其中2岁至4岁172例,新生儿49例,1~12个月婴儿104例。所有病例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ASM-0.15P永磁型MRI扫描机扫描。2用药方式扫描前常用镇静催眠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5%水合氯醛为例,讨论影响婴幼儿保留灌肠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护理操作的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2005年,在本院儿科门急诊就诊且需行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的婴幼儿300例.男160例,女140例.年龄2个月至2岁,平均1.1岁.其中高热惊厥患儿150例,其他检查前准备患儿150例,随机分成普通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在年龄和患病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1.2方法均统一采用本院引进的GX-CD一次性使用医用灌洗器(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临床为小儿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后肛管是否需要留置及留置的最佳时间,以降低水合氯醛镇静灌肠药液的排出率,提高小儿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的有效性。 方法 将2015年1-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内一科进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的30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水合氯醛灌肠法,即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随即拔除肛管,指导家长捏紧臀部3~5 min。观察组采用肛管留置灌肠法,即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闭合肛管头端塞子,用胶布固定肛管于臀部,指导家长捏紧臀部3~5 min,并将肛管留置15 min后拔除。观察2组患儿10%水合氯醛灌肠后灌肠液的排出情况及睡眠起效时间并记录。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观察组150例患儿中5例有药液排出,对照组150例患儿中有28例有药液排出,2组灌肠液排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2,P<0.01);观察组150例患儿中有3例镇静失败,对照组150例患儿中有22例镇静失败,2组镇静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3,P<0.01);2组10 min内睡眠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0,P<0.01);20 min内睡眠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3,P<0.05)。 结论 为小儿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肛管留置15 min有助于降低水合氯醛镇静灌肠药液的排出率,提高患儿水合氯醛镇静灌肠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法对耍幼儿腹泻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清洁灌肠后思密达灌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思密达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灌肠后大便首次排出时间及临床疗效.结论 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有助于延长灌肠液在婴幼儿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患儿的夜间哮喘,我们对17例患儿进行氨茶碱保留灌肠治疗,20min后患儿支气管痉挛得到解除,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达100%,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支气管痉挛伴夜间哮喘发作的患儿中.支气管哮喘7例;哮喘性支气管炎出现喘息10例。灌肠时间是早晨4点、晚上10点,灌肠后可在20~30min发挥疗效,最快为15min。经每次保留灌肠均可使症状缓解,疗效显著。2操作方法与步骤2.1物品准备小儿专用导尿管2根,润滑油少许,纱布2块,20ml注射器1个,橡皮单、治疗巾各一块。生理盐水1瓶,0.25g…  相似文献   

20.
李学智 《中外医疗》2010,29(36):66-67
目的观察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其余治疗措施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结论保留灌肠效果好,家长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