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穴位加常规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周围性面瘫6个月以上具有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与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2例,最后A组40例、B组39例完成试验。A组采用常规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温针灸治疗,颈部穴取风池、天柱、颈百劳、完骨、天牖、阿是穴(包括压痛点或触诊有硬结或条索状物处),腰部取大肠俞、气海俞、腰5夹脊穴,于风池、天柱、大肠俞行温针灸;B组采用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治疗,取穴同A组中的颈部取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并评定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随访时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优于B组。A组治疗2周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2.5%(37/40),B组为87.2%(34/39,P0.05);随访时A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B组的64.1%(25/39,P0.05)。结论:"颈腰同治"温针灸及常规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颈腰同治"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在远期疗效上优于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疼、颈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灸治疗颈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条索状物面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口干、便秘、失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灸法应用在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中疗效可靠,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缩小条索面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透灸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透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观察WAS值的变化、治疗疗程、止痛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7%,治疗组有效率为97.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止痛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透灸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操作方法简单、疗程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痛汤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颈痛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7天为1疗程共三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mg口服,每天2次;颈椎牵引,牵引力3~4公斤,每天2次,每次30分钟,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汤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肾论治针灸方案及常规针灸方案治疗。观察前后采用颈痛(NPQ)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结果:①治疗后NPQ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总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优于常规针灸局部取穴为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做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 温针灸颈夹脊穴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组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 ) ,并能明显加快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温针灸颈夹脊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新穴和最佳配方。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常规取穴加水仓间和承仓间两个经验要穴,对照组按常规取穴,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31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6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效时间比较,第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8%,第2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第3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位86.7%,两组比较,第1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个疗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面瘫,常规取穴加水仓间和承仓间较常规取穴疗效较好,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下都穴与臂合阳穴治疗肩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临床诊断由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肩臂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患侧下都穴与臂合阳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疗程都为1次/d,7次/周,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 Gill疼痛询问表(MPQ)以及CASC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CASCS评分以及Mc Gill疼痛询问表(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476,P=0.0130.05)。结论:针刺下都穴和臂合阳穴是一种治疗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肩臂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经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分经针灸组,选取病经在颈项部的阿是穴(即"六合穴")配伍该病经同侧的络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取患侧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和外关穴治疗。两组患者均隔天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次。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结束后统计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0分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分经辨证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颈臂穴组)20例;对照组(常规取穴组)20例。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自制20分法量表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见效快、复发率低。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颈椎病颈痛患者145例随机分为针灸组(49例)、针刺组(48例)和灸法组(48例)。3组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针刺组各穴均行针刺,留针20min;灸法组各穴均行麦粒灸,毎穴灸5壮;针灸组于针刺后行麦粒灸。毎3天治疗1次,各组受试者均在4周内完成10次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分作为疗效指标,评价各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和随访3个月时,3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针灸组的NPQ、MPQ评分低于针刺组和灸法组(NPQ:15.9±4.7vs 18.2±5.0,20.2±4.5;MPQ:3.3±2.4vs 4.7±2.5,5.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针刺组和灸法组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说明3组均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其中以针灸组有效率最高。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全部运用针刺"落零五"穴,同时配合龙氏正骨手法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天柱、颈夹脊、大椎等穴进行治疗.以上2组均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痛综合评定和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的详细记录.结果:①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无1例脱落.②治疗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8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和PPI均降低(P均<0.01);治疗组治疗前后PRI和VAS差值较对照组的值大(P均<0.05).④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治疗后,无特殊不适.结论: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能够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项痛等症状,从而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透穴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透穴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内科常规治疗配合针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针灸优化方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11月本院收治的57例颈椎病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29例,进行针灸优化方案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55%(2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4,P0.05);观察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颈痛采用针灸优化方案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颈臂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颈臂穴电针组)20例;对照组(传统取穴电针组)20例。以VAS评分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颈肩上肢疼痛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镇痛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肩上肢疼痛,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温针配合患椎颈夹脊穴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温针、患椎夹脊穴放血和常规西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一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2组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配合颈夹脊穴放血治疗根性颈椎病(急性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