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大鲵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中国大鲵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问题的好材料。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著述颇多。本文对大鲵的生态保护、解剖发育、生理生化、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回顾,也简要探讨了今后大鲵研究的主要工作,以期为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鲵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Chinese Giant Salamander(Andrias davidianus)是1869年被David[1]在中国西部发现的,俗称娃娃鱼、狗鱼、啼鱼,隶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稀有尾两栖类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部各省,是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类群,具有独特的科研和经济价值[2,3],从20世纪70年代起,很多学者[4—6]对大鲵的性腺发育、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及大鲵的资源状况和生态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而有关中国大鲵同工酶方面的研究很少,同工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3.
大鲵生殖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有尾两栖类,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医药、食用和观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笔者通过41尾幼体,29尾成体的浸液标本的解剖,观察了大鲵生殖系统的发育变化,大鲵的幼体外鳃萎缩后,性分化基本分明。体长在260毫米以上的个体,性腺发育基本成熟,参与繁殖。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中国大鲵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中国大鲵含有蛋白质、脂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和金属硫蛋白、胶原蛋白、表皮活性变白因子和多聚糖肽等多种保健功能因子,并对中华大鲵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分析,为大鲵的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鲵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中。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湖南、安徽等地的大鲵产量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下降超过80%,分布区也极度萎缩,形成了12块岛屿状区域,目前分布于以我国中部山区的长江流域为主的17个省区。部分已建立的大鲵保护区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管理不力,状况不容乐观。非法捕捉和栖息地丧失仍是威胁大鲵生存的主要因素,保护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 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过度捕杀等,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被列为我国II类保护野生动物。为探索大鲵人工放流的有效方法, 实现野生大鲵资源增殖, 作者对2002–2008年间在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大鲵人工放流活动与放流效果进行了评估, 并通过对放流点的隐蔽物、水质及饵料生物等生境特点的分析, 探讨影响放流成败的因素。该保护区内共在9处大鲵原栖息地进行了11次人工放流活动, 共放流各种规格大鲵995尾, 其中4次成功。成功放流的大鲵为1–4.5 kg的性成熟个体, 雌雄比在1:1和1:1.5之间, 成功放流点均有良好的后期管理措施, 如建立保护站, 补充饵料等。虽然所选择的多数放流点生境基本能满足大鲵生长和繁殖的要求, 但由于受水质、饵料或安全某一因素的制约, 野生大鲵资源增殖效果不明显, 导致放流失败。因此我们认为依据野生大鲵繁殖的生境特征标准, 科学选择放流地点, 选择性成熟的大鲵在春季放流, 并进行完善的后期跟踪保护, 可能是大鲵人工放流成功和实现资源增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旅游干扰对张家界大鲵生境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旅游干扰对中国大鲵生境及水质的影响,本研究实地调查了湖南省张家界市2014—2016年间不同旅游强度下的干扰情况,测定了大鲵栖息生境特点、水体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 重度旅游干扰(每年>50万人次)显著增加了噪音、减少了大鲵洞穴数,降低了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了总氮、总磷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尤其是大肠杆菌数量,导致大鲵栖息生境质量下降.但重度干扰区的水质仍然能够达到大鲵生长要求.根据国家地表Ⅱ类水大肠杆菌标准最高值(2000个·L-1),计算得出游客数量理论临界值为每年2604.71万人次.通过控制游客数量与旅游设施面积,可降低旅游干扰强度,保护大鲵栖息生境,促进旅游开发与大鲵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岭山区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栖息地生境因子调查、统计,利用R语言分析了各因子与大鲵生境选择的相关性,得出研究结果:秦岭山区影响大鲵生存的主要因子为栖息地类型(相关系数r=0.98),其次是水温(相关系数r=-0.8)、河岸坡度(r=-0.6)和p H (r=-0.6);浊度(相关系数r=0.5)、电导率(r=0.49)、DO(r=0.4)、人为干扰(r=0.35)和海拔(r=0.31)对大鲵分布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探讨中国大鲵对野生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旅游干扰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种群数量及其饵料鱼种类、资源量的影响,对湖南省张家界市重度与轻度旅游干扰下大鲵栖息地的旅游干扰内容、饵料鱼的种类与渔获量、大鲵种群数量进行了同步调查与估算,并比较了旅游重度干扰区在旅游开发前后饵料鱼种类的差异,以及旅游重度与轻度干扰区饵料鱼种类与渔获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大鲵栖息地共发现饵料鱼类4目10科22属25种;旅游重度干扰区现在饵料鱼的物种数大于旅游开发前,也大于轻度干扰区,但统计上无显著差别; Jaccard系数分析显示重度与轻度干扰区之间饵料鱼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小;与轻度干扰区相比,重度干扰区的渔获量较多,但大鲵种群数量较少。以上信息提示,在张家界市目前适度开发和管理模式下,旅游干扰对大鲵饵料鱼资源没有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重度干扰区可能由于游客活动带来的噪声增加或者洞穴数的减少等其他干扰因素使大鲵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Sox2是Sox转录因子超家族B1亚族成员之一,对胚胎发育和神经细胞的维持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性腺组织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方法成功克隆到中国大鲵Sox2基因全长2 233 bp c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中国大鲵与红腹蝾螈、火焰蝾螈及六角恐龙聚成一支,这与其在两栖类中分化较早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ox2基因在中国大鲵组织表达结果显示,其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肾脏中次之,在肠道中几乎不表达,表明Sox2基因可能在大鲵性腺发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Sox2基因在大鲵性别分化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患病大鲵中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方法】从大鲵肝脏中分离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再用大鲵和鲫鱼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患病大鲵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JZ01,经人工感染健康大鲵,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且从人工感染病鲵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该致病菌对健康鲫鱼也有致病性。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鉴定,以及进一步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此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三嗪、先锋噻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是大鲵的一种致病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该菌对大鲵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正常和蛙病毒感染后大鲵血清和黏液蛋白图谱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鲵在感染蛙病毒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抗病毒反应,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辅以密度分析, 对大鲵正常血清和感染血清、正常黏液和感染黏液的蛋白图谱分别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显示: 在正常血清(CS)、包括自然感染血清(NS)和人工感染血清(AS)在内的感染血清中,蛋白带集中在6080 kD, 其含量超过血清蛋白总量的42%; 正常血清在1457 kD 之间有16条蛋白带: 57、53、50、43、40、38、36、31、27、26、25、22、16、15.5、15 和14 kD, 其中正常与感染血清(包括NS和AS)比较, 有10条共有蛋白带: 57、43、40、31、27、26、25、15.5、15 和14 kD和4条差异蛋白带: 53、33、22 和16 kD。正常黏液(CM)和感染黏液(NM或AM)共有11条蛋白带: 116、100、75、57、53、45、27、18、17、16和15 kD, 但感染黏液多出7 条蛋白带: 90、52、43、32、26、20 和13 kD。还有些蛋白带含量出现变化, 如45 kD条带在CM中占总蛋白量的19.3%, 而在AM中仅占总蛋白的3.8%。研究证实蛙病毒感染能导致大鲵黏液和血清蛋白图谱发生变化, 也为深入探寻两栖类抗病毒相关的蛋白生物标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隶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在我国一些主要历史分布区掀起了一股大鲵养殖高潮,但是对当前养殖效果缺乏成熟的评价手段,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和安康市两大鲵养殖场养殖的1530尾大鲵的体重和全长进行实际测量,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10X2.867。本研究的顺利完成,为今后评价大鲵的人工养殖效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Morganella morganii strain 602-1 was isolated from a sick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 The strain 602-1 was identified through it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16S rDNA gene amplification and analyses. Pathogenicity was proven by experimental animal infec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plified 16S rDNA sequence of strain 602-1 was 1455 bp, and showed 99% identity with M. morganii. In the host infection experiment, the mortality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s was about 70%. Pathological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spleen, heart, liver, kidney and intestine. This study will help the prevention, understanding and cure for M. morganii infections in amphibians.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投喂甘草提取物, 研究了甘草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作用。连续投喂56d, 从28d开始, 药物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先升后降, 呈抛物线趋势, 低剂量组在42d出现最大值(158.4±34.7) U/mL, 高剂量组在35d出现最大值(178.3±28.8) U/mL, 两者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药物组在最后两次采样期, 即42d和56d时, 肾脏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最大值均出现在42d, 分别为(59.4±8.5)%和(58.4±5.2)%。同期相比, 药物组白细胞比容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 高剂量组在28d时白细胞比容值为(5.8±1.7)%, 低剂量组在56d时为(5.5±0.8)%, 高剂量组在56d时为(5.9±1.7)%, 三者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药物组和对照组的脾脏脏器系数之间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最后一次采样(56d)后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 对照组死亡率为90%,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都为60%, 均低于对照组, 而药物组免疫保护率为33.3%, 也都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 投喂甘草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鲵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黄山市大鲵资源古今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炳功 《四川动物》1998,17(2):56-57
本文记述了黄山市大鲵资源分布及其演变概况,大鲵资源枯竭的原因和对保护大鲵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Amphibian skin can produce abundant secretion which contains many bioactive compounds. In this work, skin secretion of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 was obtained by mil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dorsal skin surface, and the main physiopat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cretion were described.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skin secretion caused lethal effects in mice. Low doses of the skin secretion induced significant systemic and local effects like edema and nociception in mice. The activities of phospholipase A2 and proteolytic enzyme were likely related to the physiopathological activities observed. The work proved the complex toxic effects of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skin secretion and provided clues to study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further.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兴文县的大坝镇(离兴文县30km左右)与云南省毗邻,大坝镇之南有一个名为“大鲵洞”的地下阴河出口.每年山洪暴发时,会有许多幼小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从洞口涌出.2006年1月7日,笔者曾亲自参与对大鲵洞及其大鲵的考察.每年春季从大鲵洞涌出的大鲵中,有若干比例的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