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腿蘑液体菌种生产及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深层发酵法进行鸡腿蘑液体菌种的生产,从5个鸡腿蘑品种中,确定了一株适于深层发酵的菌株一瑞10,该菌株较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分为:4%玉米粉,2%蔗糖,2%麸皮,0.1%KH2PO4,0.05%MgSO4.7H2O,适宜的摇瓶条件为:培养基的起始pH值为7,250mL摇瓶装液量为40mL,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5℃.15L发酵罐控制参数为:装料系数0.7,接种量10%,通气量:1:0.5-1.2,搅拌速度为120-180r.min^-1,用液体菌种进行鸡腿蘑栽培试验结果显示,深层发酵法生产鸡腿蘑比传统栽培方式生产周期可缩短60d,抗杂性能优于传统生产方式,出菇性能与传统生产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Au.793菌株为材料,研究了8种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深层培养黑木耳菌丝的适宜培养基配方:葡萄糖0.5%,麸皮4%,黄豆粉0.2%。同时确定了深层培养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工艺条件:温度28℃,培养基pH值6~6.5,罐压0.6kg/cm~2,通气量0.25~0.5v/v/m,搅拌速度500rpm,接种量10~15%,种龄48小时。用液体菌种进行代料栽培,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比传统的固体菌种迟缓期短,污染率低,生长快,可提前10~12天出耳。  相似文献   

4.
利用草菇棉籽壳废料栽培鸡腿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行了草菇棉籽壳废料 5个培养基配方栽培鸡腿蘑试验。结果表明 :鸡腿蘑培养料中草菇棉籽壳废料添加量为 3 0 %~5 0 %时 ,菌丝长满料袋时间较短 (18~ 19d) ,现蕾时间较早 (3 7d) ,出菇产量较高 (生物学效率为 73 .4%~ 77.3 % ) ,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芯为主料,设计不同的菌株、基质配方和覆土材料进行了鸡腿蘑病虫害防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蘑菌株鸡蘑1号、特白33、特白36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首选品种;当玉米芯替代棉籽皮的添加比例逐步提高到80%时,发菌期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依然保持在1.0%和1.5%,而且产值投入比最高,达到10.37:1;新型覆土材料出菇早、商品性好,产量比传统覆土提高36.3%,出菇期病害发生率为1.5%,比对照降低3.5个百分点,抗虫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6.
以生乳为主原料,添加白鸡腿蘑发酵混合液及白砂糖等辅料制作酸奶,对不同发酵工艺及白鸡腿蘑液体发酵混合液不同添加量(10%,20%,30%,40%,50%)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凝固型工艺更适合白鸡腿蘑发酵液添加于生乳中生产酸奶,添加量为20%时酸奶组织细腻、均匀、酸甜适口,感官质量评价最高,为最佳添加量,产品各项理化、微生物、重金属、毒性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某工厂处理水剩余污泥为菌种来源,经过分离、培养,筛选出一株最大耐Pb~(2+)浓度为800 mg/L的耐铅菌株,命名为J2,应用16S rDNA基因测序,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确定其类别,并对其Pb~(2+)去除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J2菌株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细菌;其去除铅的最佳pH值为9、最适接种量为5%、最适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根据J2菌株吸附铅前后扫描电镜结果,结合菌株生长曲线分析,认为J2菌株对铅的去除机理包括前期表面吸附和后期胞内累积或转化2种形式。该菌株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栗蘑虹灰1号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得到适合栗蘑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以栗蘑多糖含量为指标,首先采用前期单因素实验得出的6个因素,再进行Plackett-Bum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栗蘑多糖含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用量和配比。结果表明:栗蘑菌株虹灰1号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黄豆粉15g/L、玉米粉17.25g/L、葡萄糖20g/L、磷酸二氢钾2.237g/L、硫酸镁2g/L、蛋白胨5.88g/L,并在p H自然、25℃、140r/min条件下培养,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76.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平菇菌丝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平菇为试材,以菌丝干重为检测指标,筛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淀粉4%、酵母粉0.100%、硫酸镁0.15%、磷酸氢二钾0.2%。[结论]供试菌株在优化培养基配方条件下,菌丝干重有显著提高,为平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和规模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