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报告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1例,并对其病因学及治疗学进行探讨. 方法1例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调查其三代共有5例原发性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7侧(根)颅神经病变,其中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A,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疼痛好转,随访10年至患者去世未再发生严重发作.患者B,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14年未复发;5年前出现左三叉神经痛,2004年10月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44个月未复发.患者C,右舌咽神经痛10年,曾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丝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3次手术,前2次手术无效,第3次手术后有效,半年后出现右三叉神经痛,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治愈.患者D,左面肌痉挛7年,未手术.患者E,右三叉神经痛1年,未手术.结论 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罕见.原发性颅神经疾病出现家族性泛发病例可能与后颅窝容积小、后循环解剖变异、颅神经高易感性、血管迂曲硬化延长等异常发生率高有关,可用颅神经进或出脑干区血管压迫学说解释其病因.颅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多根颅神经疾患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目地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同一病人并存多根颅神经疾患病例的疗效。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同一病人并存多根颅神经疾患病例。包括同侧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12例,同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3例,同侧舌咽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2例,双侧三叉神经痛3例,双侧面肌痉挛2例,双侧舌咽神经痛1例。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7.83%(45/46),平均随访30.57个月,治愈率97.83%(45/46),仅1例次三叉神经痛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同一病人并存多根颅神经疾患病例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256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34例,面肌痉挛117例,舌咽神经痛5例。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4.8%,面肌痉挛患者为96.6%,5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本组术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15例,占5.9%;发生较重并发症6例,占2.3%,没有死亡病例。术后有效的患者中,16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为7.1%。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外科手术技能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手术策略、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神经疾2955例,成功随访1982例,其中面肌痉挛1476例,三叉神经痛450例,舌咽神经痛32例,痉挛性斜颈24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经2年以上随访,面肌痉挛术后即刻治愈为1210例,延迟恢复250例,无效16例。三叉神经痛术后治愈406例,好转20例,无效24例,复发11例。舌咽神经痛治愈31例,好转1例,24例痉挛性斜颈均不同程度好转。并发症情况:术后死亡3例;脑积水24例;早期面肌瘫痪共发生297例,均恢复;听力障碍37例;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72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功能性颅神经疾病效果确切,但仍有一定风险,注重手术技巧或许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99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42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282例,面肌痉挛120例.舌咽神经痛18例。结果总有效406例,有效率96.67%,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颅神经疾病经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前后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意义。方法对275例颅神经疾病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其中三叉神经痛154例、舌咽神经痛7例、面肌痉挛113例。结果全部患者经微血管减压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病人在精心护理下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由于切口改良,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稳定情绪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加强对颅内压、体温的观察和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注意对各种并发症如面瘫、耳鸣及伤口愈合不良等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锁孔下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颅神经疾患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颅神经疾患513例(三叉神经痛263例、面肌痉挛234例、舌咽神经痛患者16例)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愈率为94.67%,面肌痉挛手术治愈率为97.01%,舌咽神经痛治愈率为75.00%.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颅神经疾患的可靠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及对于解剖的熟悉程度是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治疗方法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99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42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282例,面肌痉挛120例,舌咽神经痛18例结果:总有效406例,有效率96.7%,本组无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高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附19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方法的改进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84年12月至2004年6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950例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 515例,面肌痉挛400例,舌咽神经痛35例.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压迫血管,总有效1 886例,有效率为96.7%,无死亡病例.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由8年前的10.55%下降到近8年的2.88%.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颅神经根部的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及减压材料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有多方面因素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多种颅神经疾病965例,其中三叉神经痛482例,面肌痉挛461例,舌咽神经痛15例,蝶腭神经痛2例,耳鸣5例,通过此手术早期和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手术方法对并发症和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7.3%,面肌痉挛手术有效率为96.3%,舌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耳鸣手术有效率为100%,手术方法的改良显著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对多种颅神经疾患有效。病人的选择(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和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 方法 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39例(三又神经痛19例,面肌痉挛18例,舌咽神经痛2例)并探讨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和1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患者中有16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术后无血肿、感染、脑脊液漏、偏瘫和死亡病例.3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58年,其中32例效果良好. 结论 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安全、微创、有效,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血管减压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症(附147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治疗方法改进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84年至1999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证病例147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120例,面肌痉挛320例,舌咽神经痛30例。结果:总有效1421例,有效率96.7%,本组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由5年前5.6%下降到近5年的1.6%。结论: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多方面因素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三者共同发生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手术治疗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共同发生的男性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此病例左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与扩张迂曲椎一基底动脉压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消失,血压正常,无并发症。结论左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三者共同发生患者少见,其与血管压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lipomas causing trigeminal neuralgia or hemifacial spasm are rare. A lipoma causing glossopharyngel neuralgia is also very rare. A 46-year-old woman complained of 2-year history of severe right throat pain, with ipsilateral episodic otalgic pain. The throat pain was described as an episodic lancinating character confined to the throat.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a suspicious offending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 compressing lower cranial nerves including glossopharyngeal nerve. At surgery, a soft, yellowish mass (2×3×3 mm in size) was found incorporating the lateral aspect of proximal portion of 9th and 10th cranial nerves. Only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f the offending PICA was performed. Additional procedure was not performed. Her severe lancinating pain remained unchanged, immediate postoperatively. The neuralgic pain disappeared over a period of several weeks. In this particular patient with a fatty neurovascular lump causing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f offending vessel alone was enough to control the neuralgic p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