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最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沈阳市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模式以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积极有效开展疾病防制措施、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死因构成、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6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5.7/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8%和2%,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占总死亡的83.7%.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精神障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P<0.05),呈上升趋势的是损伤与中毒和其他疾病(P<0.05).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损伤与中毒死亡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同时建议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丰市居民死因状况。方法分析2012年大丰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年龄性别死亡率变动趋势、潜在寿命损失等。结果 2012年大丰市居民粗死亡率为767.02/10万,标化率为274.5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823.45/10万,标化率为288.01/10万;女性死亡率为710.86/10万,标化率为258.21/10万。男女之比为1.16∶1;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因的77.51%。结论恶性肿瘤和循环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大丰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9—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0年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分类,应用R 4.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Joinpoint 4.9.0.0软件计算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9—2020宝山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年均粗死亡率为58.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62/10万,居全死因顺位第3位。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6.70,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居2009—2020年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的首位,其他依次是肺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尘肺。慢阻肺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38.66/10万降至2020年的19.88/10万,AAPC=-6.6%(95%CI:-8.2%~-4.9%),P<0.001。哮喘标化死亡率从2009年的2.86/10万降至2020年的1.43/10万,AAPC=-5.8%(95%CI:-8.8%~-...  相似文献   

5.
[目的]摸清寿光市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疾病监测系统1993~2007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7年恶性肿瘤合计死亡4300例,年均死亡率为172.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6.55/10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均死亡率,男性为216.51/10万,女性为127.69/10万(P0.01)。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恶性肿瘤,全体居民和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女性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论]寿光市1993~2007年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总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死因是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4-2013年四川省死因数据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进行死因分类,计算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1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下降,2011年最高(3 953.18/10万,标化率为3 846.19/10万),2013年最低(3 049.21/10万,标化率为2 798.67/10万)。2004年到2013年间,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上升至第1位。呼吸系统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4.00%,P0.01),恶性肿瘤与心脏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4.54%和10.61%,P0.01),损伤中毒和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相关疾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结论四川省老年居民保健工作宜以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为重点,同时继续加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死因特征,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分类,应用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扬中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居民死亡率为72.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7.05/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4)、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2)。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0.50%)、循环系统疾病(31.40%)、呼吸系统疾病(8.88%)、损伤和中毒(5.51%)和其他类疾病(4.58%)。其中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无明显升降趋势(P>0.05);PYLL前5位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扬中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对人群生存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损失也最大,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南通市港闸区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方法 对全区2004-2006年所有居民死亡资料进行ICD-10编码、分类、汇总和统计,分别计算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结果 2004-2006年全区总体粗死亡率为754.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9.47/10万.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位于死因的第1、2、3、4位,粗死亡率分别为208.97/10万,151.79/10万,114.17/10万,101.38/10万,16.5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8.91/10万,77.73/10万,56.14/10万,50.28/10万,9.19/10万,合计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60%.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标化死亡率在各年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已成为港闸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其顺位,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无锡市锡山区2002-2011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指标包括: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等。结果 2002-2011年无锡市锡山区居民总死亡率714.64/10万(标化率为351.1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89.73%。年龄组死亡率呈"U"型变化,从10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锡市锡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2013年西平县居民主要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死亡个案,经审核汇总后,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西平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20.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1.3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粗死亡率为536.19/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40%,标化死亡率为356.17/10万,略低于全国平均标化死亡率411.37/10万)。死因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前五位疾病死亡率占总数的91.99%。结论西平县居民的病伤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262例,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716.00、81414.00、81106.50、61978.50、26523.00、22232.50年。结论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通市2007-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07-2010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市2007-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的年均死亡率为244.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5.44/10万,占全死因的29.98%,前五位死因顺位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PYLL前三位分别为肝癌、肺癌、胃癌,而白血病在AYLL死因顺位中位居第一。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南通市居民生命健康,肝癌、肺癌应重点防治,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或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秦山核电基地周围20 km范围内居民健康状况和环境放射性水平数据库。方法 通过各疾病监测点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结合回顾性调查获取死因资料;通过现场采样分析,取得样品的监测数据。结果 1988~2000年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6.89%,呼吸系统居死因首位,循环系统、恶性肿瘤位居第2、3位;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3.05/10万(标化率为102.10/10万),肝癌居首位,肺癌、胃癌位居高2、3位;环境样品:大气沉降灰中~(90)Sr(锶)、~(137)Cs(铯)的沉降量分别为0.64、0.31 Bq/(m~2·a);河水、自来水中~(90)Sr含量分别为0.81 mBq/L和0.80 mBq/L,~(137)C8含量分别为0.48 mBq/L和0.33mBq/L;稻米、蔬菜、鱼类等样品中~(90)Sr、~(137)C8的含量均低于1 Bq/kg。结论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是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省疾病监测点的监测结果;环境中大气沉降灰、饮用水、食品等样品中放射性水平属正常本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通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全死因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老年保健效益指数(GEI)等指标对1999—2008年南通市老年人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8年南通市老年人平均死亡率是3 747.75/10万,标化死亡率3 234.82/10万。10年来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度2.00%。前5位死因不变,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男性的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女性GEI普遍高于男性。呼吸系统GEI最高(男性0.625,女性0.676),损伤和中毒GEI较低(男性0.485,女性0.53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南通市老年人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还要加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代谢疾病的防治,以提高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Trends in "avoidable" mortality in Sweden, 1974-1985.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TUDY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nalyse trends in "avoidable" mortality in Sweden,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methodology of avoidable mortality as an index of the quality of care.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All deaths of Swedish citizens and other residents in Sweden during the period 1974-1985 were analysed as to causes of death between ages 0 and 64 years.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Total mortality delined during the 12 year period studied. Avoidable causes of death were grouped into preventable and treatable causes according to Rutstein's classification. In men, treatable diseases declined more during the 12 year period studied than did total mortality. When lung cancer was excluded, preventable diseases declined for both sexes. Certain avoidable causes of death decreased compared to total mortality, while some others showed an increase. The death rate increased for some avoidable causes of death such as pneumonia other than viral. In women death rates increased for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 as well as for malignant neoplasms of trachea, bronchus, and lung, while for boys aged 1-14 years bronchitis NOS and asthma showed an increasing death rate. CONCLUSIONS--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avoidable mortality method is sensitive enough to describe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mortality pattern. The explicit definition of treatable and preventable causes of death constitutes a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 i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his type. Further studies on the quality of care should combine this method with other methods examin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health ca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为制定重点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永定县2004~2005年居民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4~2005年永定县居民年均死亡率为560.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0.00/10万。年均死亡率(/10万),呼吸系统病为142.56,恶性肿瘤为106.54,脑血管病为103.73,损伤和中毒为74.85,心脏病为57.65。[结论]死亡水平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10年期间盐城市居民死因及其对寿命的影响等,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8年盐城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结果 2009-2018年10年盐城市居民平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61.65/10万、359.41/10万。男女第1位死因为恶性肿瘤(262.91/10万、162.74/10万)、第2位为脑血管病(135.78/10万、148.50/10万)、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3.68/10万、99.27/10万)、第4位为心脏病(76.52/10万、86.60/10万)、第5位为损伤和中毒(67.80/10万、38.81/10万)。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是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了3.94岁、2.97岁。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慢性疾病是影响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是将来疾控工作的重点,提示要加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居民恶性肿瘤及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庄河市2004-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庄河市恶性肿瘤死亡合计5798例,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58,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4.01/10万。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男性为194.92/10万,女性为121.18/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为161.32/10万,女性为99.82/10万。死亡数最多的前4位恶性肿瘤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均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45岁以上肺癌、胃癌、肝癌、肠癌死亡者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90.00%,〈30岁白血病死亡者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45.10%,女性45~59岁乳腺癌死亡者占女性乳腺癌死亡总数的44.35%。[结论]庄河市是恶性肿瘤高发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是导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杨永芳  邵英  肖义泽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694-2696
目的了解2006—2011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对2006—2011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报告死亡率为70.80/10万,标化死亡率78.17/10万,居全死因第4位;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死亡率比为1.66;前5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白血病。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