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验钢由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造成60 mm板坯经1 250℃均匀化处理后热轧至4 mm板,再冷轧至1 mm板。研究了试验TRIP(转变诱发塑性)钢冷轧板820℃3 min淬火时等温淬火温度(350~450℃)和保温时间(1~10 min)对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对试验钢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最佳的等温淬火工艺为820℃3 min+400℃5min水冷,该钢的抗拉强度与总伸长率分别为766 MPa与37%,即强塑积达28.34 GPa·%;10 nm级Nb(CN)粒子的大量析出是造成该试验钢强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试验研究了Nb-Ti微合金化低碳钢(/%:0.06C,0.22Si,1.80Mn,0.03Nb,0.15Ti,≤0.007N,≤0.002S)10mm带钢在850~1100℃,以应变速率0.1~20.0 s-1,总变形量75%单道次压缩变形时动态再结晶,由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合加工硬化率曲线,得出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0.4~0.7和完全再结晶应变量1.1~1.4。该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618.225 kJ/mol。根据试验结果得到Zener-Hollomon方程和动态再结晶状态图,利用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法得到再结晶体积分数实际值,采用Epsilon-P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试验钢的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王新华  吴冬梅 《化工冶金》1998,19(2):170-174
在1和10^-4s^-s应变速度下对碳含量较低(0.07%)、中等(0.11% ̄0.13%)和较高(0.30%)的钢的连铸坯试样的热延性进行了测试。在1300 ̄1000℃之间,各钢种试样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在该温度区间,碳含量中等钢试样抵抗裂纹产生的能力不低于碳含量较你和较高钢。在γ单相区低温域,碳含量和较高钢试样的延性显著低于碳含量中等钢。而在γ+α两相域,钢的低延性区域随碳含量的增加向低温方向移  相似文献   

4.
成分为Cu-0.1%Fe-0.03%P(TFe0.1)的引线框架铜合金连续铸坯经热轧成厚15mm宽60mm的带坯,之后进行固溶-冷轧变形-时效处理和在线固溶-冷轧变形-时效处理,冷轧变形量为85%,90%和95%,在此基础上测试了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用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研究了不同处理态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合金热轧后在线固溶-95%冷轧变形.500℃/2h时效处理是TFe0.1合金比较好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在此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电导率分别为258,192MPa,22.5%和86.0%IACS,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为固溶体基体和弥散分布的第二相颗粒,析出强化和亚结构强化是TFe0.1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Gd0.97V0.03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耐腐蚀性以及相关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Gd0.97V0.03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剐为86.2HV和205MPa,相比Gd分剐提高了40%和12%;相同的腐蚀时间下,Gd0.97V0.03合金的腐蚀量和腐蚀速度在开始时高于纯Gd.但经过1天左右水腐蚀后,其腐蚀量和腐蚀速度明显低于纯Gd,Gd0.197V0.03合金腐蚀层产物主要为Gd的氧化物Gd2O3,以上结果表明该系列材料有望成为良好的室温低场磁制冷工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频感应真空熔炼制备La0.75Mg0.25Ni3.47Co0.2Al0.03合金,并借助电化学和气态循环实验、SEM、XPS等手段对合金电极失效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放电容量和吸氢容量的衰减在循环过程中均分为快速和缓慢两个阶段.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合金颗粒表面的氧化腐蚀产物逐渐增多,接触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先降低后提高;在气态吸放氢过程中,合金颗粒裂纹逐渐增多,且开裂程度增大.La和Mg的氧化腐蚀损耗是导致合金放电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而合金颗粒粉化加剧了La、Mg的腐蚀,进一步恶化合金电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非均匀沉淀法包覆合成LiNi0.9 Co0.07 Mn0.03O2锂离子正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均匀沉淀法包覆合成了LiNi0.9Co0.07Mn0.03O2锂离子正极材料.前驱体合成中各工艺条件与包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性能息息相关.试验研究了沉淀剂、搅拌速度、pH值和氨水浓度对包覆沉淀的影响及煅烧过程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Co/Mn复合包覆在β-Ni(OH)2表面上;正极LiNi0.9Co0.07Mn0.03O2首次放电容量为195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为188.6mAh·g-1.循环伏安研究表明:与LiNiO2相比,Co/Mn复合包覆合成正极材料LiNi0.9Co0.07Mn0.03O2的相变得到很好的抑制,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导热模型对磁制冷材料与Cu的复合能否提高传热效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采用真空扩散焊接实现了Gd0.97-xDyxV0.03(x=0.0,0.1,0.2,0.3)合金与Cu两种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之间的复合连接,其最佳复合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610℃,压强为16MPa,保温时间为110min。复合后的磁制冷材料的最大结合强度为24.6Mpa,并且磁制冷材料与Cu界面结合紧密,无缝隙等缺陷,该工艺为复合磁制冷材料制备方法提供了新的工艺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合包覆法合成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0.9Mn0.03Co0.07O2,前驱体的合成过程条件与最终包覆的材料性能有关。讨论了包覆沉淀反应过程中沉淀剂、pH值、搅拌速度和氨水浓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煅烧制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Co,Mn均匀包覆在β-Ni(OH)2表面上;合成的正极材料LiNi0.9Mn0.03Co0.07O2在电压范围3~4.3V,电流密度30mA·g^-1下,第二次放电容量为194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为189mAh·g^-1,材料循环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ZnAl5-0.03合金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力学行为。实验表明,合金具有极优异的超塑性(δ≥5000%)。其超塑性能参量(δ、m)依温度变化的规律不同于一般的细晶材料,不存在呈现δ和m峰值的温度区间。合金在试验选取的范围内,应力对应变速率具有高的敏感性。合金呈现超塑效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均较宽广。轧制状态下,合金具有变形纤维组织,其对超塑变形有利,轧态合金可直接作为超塑态用于成形加工而不需进行特殊的超塑性处理,有利于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冯再  万冰 《四川有色金属》2012,(4):46-50,61
对采用真空扩散焊接制备的Gd0.97-xDyxV0.03(x=0.0,0.1,0.2,0.3)-Cu复合磁制冷材料的界面微观特性、磁热性能进行研究。XRD衍射和XPS能谱结果表明所有复合界面基本都是Cu向磁制冷材料内扩散,在Cu基体中基本上没有磁制冷材料元素的扩散;磁制冷材料与Cu之间没有化合物产生,复合扩散层宽度大约为5~8μm,远低于采用传统复合工艺的扩散层宽度(200μm)。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相变类型为二级相变特征;复合材料的最大绝热磁熵变为2.83 J/(kg.K),对比复合前虽有所下降,但其绝热磁熵变曲线峰宽显著增加,其半高峰处的温度间距高达110K以上,相对磁制冷能力大于311.3J/kg以上,明显优于复合前;复合材料的最大绝热温变为1.59K,其绝热温变曲线保持较高温变的平台显著拉长,出现较高温变的平台温度有所提高,更趋近于室温。以上结果对磁制冷材料实现商业应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0Zr0.03)7.5.结果表明磁体的密度和各项磁性能都随预烧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在1 200℃时获得最大值;提高烧结温度有利于提高磁体的密度,但各项磁性能都在1 215℃获得最大值;提高固溶温度对磁体的密度和Br的影响不大,但Hcb、Hci和(BH)max都在1 185℃时获得最大值.最佳工艺制备的磁体的室温磁性能为Br=0.94T,Hcb=708.4kA·m,Hci=2276.6kA·m-1,(BH)max=171.9kJ·m-3;500℃时的磁性能为Br=0.67T,Hcb=429.8kA·m-1,Hci=509.4kA·m-1,(BH)max=81.2kJ·m-3;磁体的温度稳定性良好,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β(25~500 ℃)为-0.16%/℃,工作温度达到533℃.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热轧和温轧条件下变形量与超塑性能间的关系,示有系统数据,能为该合金的工业生产提供多种有效生产工艺,包括厚板的生产。经试验证实,轧态的超塑性能优于退火态,因此工业生产无需后续热处理,能有效地节约能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继变形制度的研究,系统探索了显微组织,变形制度和超塑性力学行为间关系,已掌握该合金在各种热力条件下的显微组织,有效地揭示力学行为的变化和合金的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生产工艺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Cu/V0.97W0.03O2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与成分组成,用X-ray衍射分析复合材料中各相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并利用涡流电导仪测试在变温过程中不同V0.97W0.03O2粉体含量的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u/V0.97W0.03O2复合材料在0℃附近表现出电导率突变的特性,而且随复合材料中V0.97W0.03O2粉体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电导率突变的效果明显增加;同时,在室温下Cu/V0.97W0.03O2复合材料中V0.97W0.03O2的晶体结构与VO2高温相的结构基本相同,说明在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中Cu与V0.97W0.03O2的晶体结构没有相互影响,但V0.97W0.03O2有少量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18.
Sm(Co0.6Fe0.27Cu0.1Zr0.03)7.5 ribbons were prepared by melt-spu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nant magnetization Mr and intrinsic coercivity Hci had a rapid increase when the heating rate increased from 5 to 10℃/min. But the increase of Mr and Hci were observed to be very little when the heating rate was further increased to 20℃/min. 10℃/min was the critical heating rate for obtaining high magnetic properties. The maximum values of Mr and Hci reached 0.70 T and 780.1 kA/m when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annealing time were optimized to be 800℃ and 1 h, respectively. Proper second-step heat treatment could suppress the decrease of Hci when the cooling rate increased from 0.7 to 5 ℃/min, which could reduce the cooling tim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ZnAl_(5-0.03)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的热长大是次要的,而变形量能有效地促进晶粒长大,在大变形量的条件下还伴随着呈现孔洞。提高应变速率使晶粒细化,组织微粒化,在高应变速率下呈现孔洞,继续提高应变速率会使孔洞发展。本文还讨论了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变化规律与超塑性力学行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ZrO2)0.96(Y2O3)0.03(Al2O3)0.01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ZrO2)0.96(Y2O3)0.03(Al2O3)0.01的粉末, 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不同的烧结时间和不同的烧结温度等烧结工艺下制备出(ZrO2)0.96(Y2O3)0.03(Al2O3)0.01三相体系复合陶瓷. 经研究发现, 在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均为5 ℃·min^-1 的烧结制度下, 1550 ℃烧结时, 可以得到抗弯强度达998 MPa, 抗热震次数达33次, 相对密度达96%和电性能较好的烧结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