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脂氧素A4组,每组12只.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多次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脂氧素A4组于脑缺血后5 min经侧脑室注射脂氧素A4 0.03 nmol/5μl,其余各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缺血2h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断头取脑,2,3,5-氯化二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区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分),脂氧素A4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2.20±1.03)分对(3.20±1.03)分;P<0.05].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脂氧素A4组梗死面积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缩小[(27.52±5.71)%对(55.45±9.29)%;P<0.05].蛋白质印迹显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脂氧素A4组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16、1.85±0.52和1.40±0.34,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8.868,P<0.001),旨氧素A4组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脂氧素A4组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24、2.09±0.47和1.27±0.35,3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F=16.736,P<0.001),脂氧素A4组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脂氧素A4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和IP组,后2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再分为6、12、24、48和72 h亚组(每亚组n=10).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P方法为在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实施再灌注15 s/缺血15 s,反复3次.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IL-1β和TNF-α mRNA表达.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I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均<0.05).假手术组额顶叶皮质IL-1β、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微弱;缺血再灌注组IL-1β、TNF-α蛋白和mRNA在额顶叶皮质大量表达,6h开始上调,24 h达高峰(与其他时间点比较,p均<0.05),之后逐渐下降;IP组具有相同的动态变化趋势,且各时间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05).结论 IP可显著下调脑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缩小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通过抑制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3(G-Rb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Rb3 7、14、28 mg/kg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人参皂苷Rb3的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G-Rb3 7、14、28 mg/kg,连续3 d。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 h和24 h分别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于缺血再灌注24 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经TTC染色观察大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b3 14、28 mg/kg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P0.05或P0.01),可使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降低脑组织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或P0.01)。结论人参皂苷Rb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粉防己碱(Tet)对核转录因子(NF)-κB的抑制因子(IκB-α)磷酸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Tet)。I/R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然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I/R组;Tet组在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Tet,余步骤同I/R组。处死大鼠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结果:Tet组与I/R组相比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pg/ml∶(306.65±17.78)pg/ml,(587.40±137.40)pg/ml∶(1003.75±138.33)pg/ml,P均0.01],而Tet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pg/ml∶(61.45±9.20)pg/ml,(587.40±137.40)pg/ml∶(229.25±90.13)pg/ml,P均0.01]。Tet组大鼠心肌细胞胞浆中P-IκB-α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0.0817±0.09)pg/ml∶(0.1755±0.01)pg/ml,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0817±0.09)pg/ml∶(0.0513±0.03)pg/ml,P均0.01]。结论:Tet可以抑制IκB-α磷酸化,显著减少前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维来司钠(ONO-5046)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I/R+ONO-5046组,I/R组和I/R+ONO-5046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6、12、24、48 h四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I/R模型,缺血15 min,I/R+ONO-5046组于再灌注时经股静脉持续给予 ONO-5046 2 mg·kg-1·h-1,假手术组和I/R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结果 I/R后,NE含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强(P<0.05或P<0.01),TNF-α表达量也增加并于再灌注12 h达最高峰(P<0.01).ONO-5046组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以及减少TNF-α表达,明显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结论 ONO-504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E、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及下调TNF-α阳性表达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通过炎症反应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在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应用栓线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2,3,5-氯化二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皮质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0.00±0.00)分、(2.50±1.08)分和(3.2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15,P<0.001),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加重( P<0.05)。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分别为(0.00±0.00)%、(33.09±5.17)%和(55.45±9.2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614,P<0.001),其中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增大(P<0.05)。再灌注后24 h,各组缺血侧皮质NF-κB(F=29.993,P<0.001)和TNF-α(F=28.722,P<0.00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增高(P均<0.05)。结论糖尿病会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和NF-κB表达上调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6和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 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奥扎格雷钠能够明显减少TNF-α的表达(P<0.05),而对IL-6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NSE含量及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的产生,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亦较脑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I/R组)、小剂量白藜芦醇(2.5mg/kg)组、中剂量白藜芦醇(5 mg/kg)组、大剂量白藜芦醇(10 mg/kg)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在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0 min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腹腔注射,术后6 h、24 h、48 h、72 h、7天时间节点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四氮唑红染色(TTC)脑组织后计算脑梗死病灶体积并比较5组的差异;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脑组织周边区组织的TNF-α表达量并比较5组的差异。结果 (1)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神经功能缺损,白藜芦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2)白藜芦醇干预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呈显著剂量依赖性。(3)在各个时间点,各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的TNF-α阳性细胞数为:模型组小剂量白藜芦醇组中剂量白藜芦醇组大剂量白藜芦醇组假手术组(P0.05)。结论 (1)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白藜芦醇能有效的保护大鼠脑神经细胞,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表达来完成的。(2)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剂量相关,并且呈现显著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ASA治疗组.各组采用Zea-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在相应时间点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缺血预处理组更为明显.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 ASA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6只,缺血组15只,辛伐他汀干预组15只。干预组大鼠在模型制备前用辛伐他汀20mg/kg连续灌胃3d,1次/d;假手术组及缺血组用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连续灌胃3d。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4h。采用硝酸盐比色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NO含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干预组、缺血组及假手术组血清中NO含量分别为(89.3±3.0)、(124.9±4.6)、(66.5±3.1)μmol/L;iNOS活性分别为(15.8±2.7)、(23.0±2.9)、(11.1±2.5)U/ml;与缺血组比较,辛伐他汀干预能减少NO的含量,降低iNOS的活性(均P<0.01)。缺血组及干预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8.8±3.6)、(13.0±2.9)个/高倍视野,梗死体积分别为(160±10)、(135±11)mm3。结论辛伐他汀干预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梗死体积及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的活性,降低NO的含量,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即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阿司匹林及中药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及中药大黄素甲醚预处理组。各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实验动物模型,给予各组大鼠不同预处理方式,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均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且药物预处理中大黄素甲醚预处理较阿司匹林预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同样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现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中药大黄素甲醚效果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并寻找有效预处理的产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对照组(n=10)和阿司匹林预处理组(n=50)。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又分为5个亚组,每组10只,分别于预处理后即刻、3h、1、3、5d行大脑中动脉闭塞,以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局部脑缺血2h,于再灌22h观察阿司匹林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病变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预处理后3h、1、3d组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IL-1β和TNF-α含量减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对随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1β和TNF-α的过量表达有关,这种保护作用产生于预处理后3h,1d达峰,持续至第3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假手术组和头孢曲松预处理组.预处理组于术前5d每日进行腹腔注射头孢曲松钠(200 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LR4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神经行为学评分: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则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脑组织的TLR4和TNF-α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缺血组比较,头孢曲松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的TLR4和TNF-α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头孢曲松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TLR4和TNF-α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组织中炎性反应而达到阻断神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 drogen sulfide,H2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 erfusion,I/R)组、H2S 30 ppm组和H2S 60 ppm组(1 ppm=1 mg/L),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 h模型.再灌注24 h后应用胶带剔除实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应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缺血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转位激活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吸入H2S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缩短胶带剔除所需的时间[I/R组与H2S 30 ppm组和H2S 60 ppm组比较:180 s对130(113~157)s对110(87~138) s;P <0.05],缩小脑梗死体积(48.8%±9.1%对23.3%±5.1%对17.3%±3.5%;P<0.05)],下调缺血脑组织IL-1β[(39.53±6.02)pg/mg蛋白对(30.17±3.46)pg/mg蛋白对(22.69±6.09)pg/mg蛋白;P<0.05]和IL-6[(54.65±10.68)pg/mg蛋白对(37.89±4.54) pg/mg蛋白对(27.00±3.08)pg/mg蛋白;P<0.0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F-κB胞核/胞质比[4.40±1.05对3.07±0.82对2.30±0.60;P< 0.05)],抑制iNOS(4.22±0.67对3.14±0.90对2.08±0.35;P <0.05)和ICAM-1(5.45±1.08对3.45±0.67对2.21±0.39;P<0.05)]表达.结论 吸入外源性H2S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下调其下游的iNOS和ICAM-1表达以及降低IL-1 β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PNS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和PNS治疗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h,24h,48h,96h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冷冻切片TNF-α的阳性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内有极少量表达;缺血再灌组与PNS治疗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强于假手术组(P〈0.01),PNS治疗组各时间点表达弱于缺血再灌组,阳性细胞数亦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采用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比较,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降低(均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其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程度更小.结论 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NO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党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改善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其中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 党参组、缺血再灌注 CoQ10组分别连续5d灌胃口服生理盐水、党参浸提液、CoQ10混悬液。采用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尾部放血,并重复缺血再灌注的脑缺血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6,12h断头取脑,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中ATP含量、比色法测定Na^ ,K^ —ATPase活性。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党参组、CoQ10组中大鼠脑组织ATP含量、Na^ ,K^ —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且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党参可改善缺血再灌注脑细胞能量代谢,具有脑保护作用,作用效果与CoQ10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缺血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前2组分别在2 h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前3 d给予10 min的MCAO预处理或假手术,第2次MCAO后24 h处死,对照组仅给予2次间隔3 d的假手术.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变化和GFAP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后再缺血组和缺血组梗死体积分别为(136.85±14.51)mm3和(281.37±29.93)mm3,前者较后者显著缩小53.15%(P=0.007);同时,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神经元变性坏死显著减轻,并伴有GFAP表达显著上调(2组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02.66±8.39和86.28±6.19,P=0.009).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促进GFAP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是脑缺血耐受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