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甘肃是一个农业省份,可耕地少,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甘肃剩余劳动力的情况,指出了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二元的结构制度、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制约甘肃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甘肃是一个农业省份,可耕地少,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甘肃剩余劳动力的情况,指出了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二元的结构制度、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制约甘肃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凤芹  王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24-8724,8726
通过对甘肃农村外流劳动力的状况分析,得出甘肃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一味地推向城市和邻近省份,而应尽量就地转移,这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持甘肃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主要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村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农村城镇化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锁 《甘肃农业》2003,(11):21-22
发展农村小城镇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本文结合甘肃实际,探讨甘肃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谈起,认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必须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进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或者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其充分就业的惟一出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很难适应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使农村教育摆脱困境,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力资 本,而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及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来源便是教育。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开 展职业技能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及实践能力,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 文通过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涵,分析职业技能培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及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葛菁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07-209
分别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贵州省农业现代化于2006年开始进入起步阶段的同时,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因此认为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即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与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在时间上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94-4698
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村自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即以“政府引导+中介主体+其他补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以便形成高效、经济和公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尽管众多学者对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但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则要依赖于地方,因此需要对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准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算出延安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潜在的存量、增量和转移所面临的空间,以分清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源,认清转移中面,临的压力,采取恰当措施,彻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便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6-4688
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从经济发展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宏观方面和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等微观方面分析了制约其转移的障碍,提出建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加快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英·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保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76-447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英、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积极引导农业“兼业”;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等为特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关键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之大、素质之低是古今中外所未曾有过的。由此观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剩余经济理论,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和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基础入手,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探索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打破体制性障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沈加民 《新农村》2014,(11):50-51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应为城镇和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此,必须加快农村成人教育的转型。 1.做强培训教育,拓展高新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决定其向城镇转移的数量和速度,职业教育程度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影响其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和收入,左右着其转移的方向和距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周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6-3008
以欠发达地区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政策上提供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