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腰椎定点微调整脊手法联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腰椎定点微调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 %高于对照组的84.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定点微调整脊手法联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LDH,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椎生理曲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腰椎牵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与腰椎牵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配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治疗前后Ig G、Ig M、Ig A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腰椎牵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对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降低血清内Ig G、Ig 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牵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能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缓解疼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双侧足三里手法采用补法,得气后各注射0.7 ml;双侧合谷穴手法采用泻法,得气后各注射0.3 ml).对照组甲氰咪呱(甲氰咪呱注射液0.2g,注药比例及手法与治疗组相同).2组均7天1次,8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3.13%、31.82%(P<0.05),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2.73%(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记分差值均数比较,喷嚏、鼻塞、鼻粘膜充血(P<0.05)有显著性差异;流涕、鼻痒(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IgA、IgG、Ig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gE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可靠,可能与提高IgA、IgG、IgM,降低IgE水平有关.该疗法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4组:A组(脉络宁+参附注射液组)、B组(脉络宁注射液组)、C组(参附注射液组)、D组(生理盐水组).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每4天1次,8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VAS评分、IgG、IgM、IgA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降低血清内IgG、IgM水平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P<0.01).Ig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脉络宁+参附注射液舍用穴位注射能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王慧娟  贾龙  魏勇 《新中医》2017,49(10):66-68
目的:观察运用骨痨愈康丸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痨愈康丸。治疗3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炎症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2.31%,对照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ESR、CRP、RF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炎症指标ESR、CRP、RF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免疫指标IgG、C3、C4,治疗组IgM等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IgA、IgM,治疗组IgA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C3、C4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痨愈康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百会灸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百会灸组和针刺组两组,各60例.百会灸组采用百会灸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以15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IgA、IgG、IgM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百会灸组总有效率96.7%(58/60),与针刺组疗效相当95.0%(57/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A、IgG、IgM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正常参考值比较,三者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gA、IgG、IgM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百会灸组IgA、IgG、IgM含量显著低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顽固性面瘫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高有关,百会灸可显著降低顽固性面瘫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散刺结合耳穴贴压对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散刺结合耳穴贴压对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探讨散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散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甘草锌胶囊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IgM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G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IgG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寻常性痤疮效果肯定,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治疗寻常性痤疮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用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以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25例以腰椎牵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脑控制腰椎牵引床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TC-30D型电脑控制腰椎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骨盆布兜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腰痛和下肢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下腰痛情况,并以此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控制腰椎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可靠,效果优于传统腰椎骨盆布兜持续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腰扭伤多因持重用力不当或运动失度 ,牵拉扭转 ,或咳嗽、打喷嚏等原因 ,引起腰部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腰部突然剧烈疼痛 ,不能挺直 ,俯仰转侧等活动受限 ,难以负重 ,而无骨折、脱位、皮肉破损等损伤症状。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每遇到此类患者即以针刺水沟、后溪穴治疗 ,方法虽然简便 ,但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或仰靠坐位 ,以 75%酒精消毒水沟、后溪穴部位皮肤。术者取 1寸毫针以提捏进针法将针刺入水沟穴 ,针尖斜向上 ,用强刺激手法 ,大幅度捻转 ,患者多因针感强烈而涕泪溢出。再取 1 .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腰突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全部入组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单穴电针腰突穴为治疗组,常规取穴电针为对照组,各组的电针治疗参数一致,治疗前后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两组治疗前后ODI差异的组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取穴电针相比,单穴电针腰突穴疗法能更显著的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吴世忠 《山西中医》2005,21(6):32-3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腰突点、腰眼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程20天.结果:治愈38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结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弥可保注射液)和对照组76例(维生素B12注射液),采用穴位注射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夹脊穴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25%,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维生素B12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探讨腰夹脊穴的定位、针刺角度及深度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与作用,为提高临床针刺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4例采用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1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阳陵泉穴治疗。经过3个疗程(45d)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2例,显效6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61例,显效47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显效率75.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确切,易于实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针刺腰阳关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3年~ 1 998年 ,用针刺腰阳关穴治疗 3 0 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 0 0例中男性 2 4 0例 ,女性 60例 ;年龄 1 8~ 58岁 ;一侧腰伤者 1 70例 ,两侧腰伤者 1 3 0例 ;病程 3 0 min~ 6天。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 ,或腰部前屈位取前屈位者以 75%酒精消毒腰阳关穴处皮肤后 ,以 2 6号 2寸或 3寸毫针快速刺入皮肤 ,垂直缓慢进针深约 1 .5寸 ,得气后先行泻法 ,同时嘱患者深呼吸 ,若左侧痛重 ,可将针提至皮下针尖斜向左侧1 0度角刺入 ,得气后使针感向左侧传导 ;右侧痛重者 ,斜向右侧刺入 ;若两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穴电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5例。A组采用单穴电针15 Hz连续波治疗,B组采用单穴电针疏密波治疗,C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后溪穴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8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慧  宋智静  谭卉雯 《中医药导报》2007,13(2):53-53,63
采用针刺后溪穴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88例,并与单用针刺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针推组总有效率为96.59%,针刺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将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腹部穴位配合TDP照射组治疗82例;单纯采用针刺常用穴治疗组48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为42.7%,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并就针刺腹部穴位配合TDP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机理进行了探讨,说明针刺腹部穴位配合TDP照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