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却在逐年下降;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等维度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人口维度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据此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伦理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图3,表2,参13。  相似文献   

2.
克里雅河流域PRED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流域总体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以流域PRED系统理论为基础,以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工具为手段,在对克里雅河流域自然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克里雅河流域绿洲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模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该流域绿洲演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调控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克里雅河流域自然环境背景、社会经济现状和流域开发历程,通过对流域绿洲PRED系统各子系统的分项计算与动态分析,结合流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综合评价,为全流域绿洲演变和环境调控提供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 ,可持续发展正是人类在追求其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与生态环境目标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崭新发展观 .中国在 2 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社会就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三重挑战 ,能否成功 ,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还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本文以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 ,提出一个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 ,对中国在 2 1世纪前 2 0年的中长期发展中 ,经济增长、就业变化、污染控制以及产业结构的转换与调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模拟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成阳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成阳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定量分析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静态、动态协调发展程度.结果显示:1990~2004年成阳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发展状态,但发展状况并不均衡,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并不是总处在协调发展之中的.因此,在今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以达到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成阳市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表6,参14.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变化及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0—2007年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和集中度,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及其总产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呈现波动型增长态势,可分为高速增长期、低谷期和稳定恢复期3个阶段,这3个阶段粮食产量与国家粮食总产量变化都呈较强的正相关。黑龙江省2020年和2030年粮食生产潜力可分别达到4418.08万t~4664.60万t和4432.43万t~4707.42万t,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表3,参14。  相似文献   

6.
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分析陕西省1978~2000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陕西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陕西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表1,参5。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空间分异及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农地利用效益协调诊断模型、协调度测算模型和协调度变化预警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测算了各地市2002~2007年农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变化趋势指数和协调度,并以2007年为起始年对协调度未来变化进行了预警。结果表明,各地市农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都呈增长趋势,但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总体上没有明显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有增加且增长幅度差别不大的地市协调度较高,增长幅度差别较大的适中,两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协调度较低;预计未来协调度警情除少数地市处于重警层次外,其余处于轻警层次。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8.
袁鹏  陈圻  胡荣 《系统工程》2007,25(7):64-69
在对结构效率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结合Malmquist指数,提出了可测度总体生产率变化的方法,并对1993~2005年期间我国制造业结构效率和总体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效率和总体生产率具有相近的变化趋势,两者在1997年之前下降,之后上升;我国制造业结构效率和总体生产率的水平还较低,经济增长质量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分销阶段运作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供应链分销阶段中经济实体(决策单元)的内部运作子过程对其总体相对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决策单元的可分配输入资源在其内部各子过程的优化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色增长模式的动态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经济、资源、环境、生活、政策子系统参数的调控,预测人均绿色GDP、资源环境成本、生态安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国民幸福指数以及研发效率等变量的动态趋势,模拟得到四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问题的日益严重将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干预与国家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的生产与使用起到约束作用;方案4:协同发展模式以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较低的经济损失、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代表了快速增长低消耗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即绿色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承载力的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顺利  周科平 《系统工程》2007,25(8):119-123
矿区生态承栽力和生态弹性力与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密切相关。分析了矿区生态承栽力和矿区生态弹性力的内涵,以矿区生态承栽力、生态弹性力作为矿区生态系统的状态因子,矿区资源经济开发活动强度、资源经济开发速度作为矿区经济系统的状态因子,建立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对环境资源掠夺性经济开发、环境保护性经济开发两种开发方式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人类经济开发活动方式对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应用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社会手段对矿区生态经济演化系统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2.
环境影响着生产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的福利问题,同时生产的进行不可避免的要使用资源而且又带来了污染,从而降低了环境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显然不能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甚至想保持不变的经济产出也都是不可能的.文中构造了一个基于环境质量的动态经济模型,并探讨了环境质量条件下动态经济的最优增长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岛屿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岛屿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系统动力学在解决系统本质行为和机理方面的优势, 研究针对崇明的特点,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不同规划方案下, 对崇明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动态仿真, 分析和预测未来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结果表明: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崇明岛生态系统的主要压力, 并由此导致的资源问题将是崇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同时方案二体现了可持续的快发展低损耗的系统发展模式, 是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和评价浙江省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对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判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运用调整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浙江省1991—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从时间序列上比较并分析浙江省16a来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浙江省1991年至2006年均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在2006年达到2.326hm^2/人,这说明浙江省当前生物资源的生产和能源的消费能力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今后应提高浙江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减少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关分析一粗糙集理论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DPSIR五因素模型为概念框架,利用相关分析与粗糙集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采用DPSIR概念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将人的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要素纳入到生态系统评价中,克服了现有生态评价只片面关注环境与资源状况或者只关注环境保护与治理状况的不足.二是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同一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的指标,避免了指标反映信息重复.三是通过模糊粗糙集删除同一准则层内给定精度下不影响评价对象分类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为环境系统及经济发展。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投入建设生态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省内建立低碳经济区域试点。  相似文献   

17.
权衡率及其在不同水资源利用模式下的扩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别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是否符合可持续性要求是当今水资源评价的关键环节.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看成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在探讨多目标决策的非劣权衡率和无差权衡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历程中决策者偏好结构的不同,将多目标决策权衡率的涵义扩展到与时间相关,揭示了不同水资源利用模式下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演变特性,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的识别和评价提供了相应依据.实例分析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可供决策层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研究领域已有所渗透和体现,已从不同侧面提到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性本质,但对协调性的量化表征研究有待加强,指标体系是量化表征人地需水关系协调度的良好工具。目前,农业用水估算方法、节水与高效用水等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较多,但对农业水资源的内涵界定及其可持续利用量化表征、农业用水估算方法、生态需水、外调水、土壤水、"农转非"、农业水资源管理等问题关注不够,有待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图1,参33。  相似文献   

19.
沽源县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沽源县生态脆弱的实际情况,尊重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沽源县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导目标,采用线性规划和灰色动态系统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并将其它效益作为约束条件,得到了2015年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宏观方案。研究表明,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00mm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耕地面积不宜超过土地总面积的25%,牧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约40%,不宜片面强调过多发展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