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急诊床边临时心内膜起搏术是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技术,一般多采用漂浮电极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送入导管。但在心搏骤停的情况下,漂浮电极就失去了其意义,1998年1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无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边起搏边送导管的情况下,起搏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21例床边心脏起搏的方法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中,19例经右锁骨上锁骨下静脉途经,2例经股静脉途经。前者穿刺容易,置管快,电极不易脱位,易保持切口清洁,病人可下床活动,导管电极放置时间长,明显优于股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左锁骨下静脉与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18例经右股静脉穿刺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插入起搏电极导管起搏右心室成功.3例为经锁骨下静脉放置失败后改由经右股静脉放置获得成功。结果: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极至起料成功用时4~12分钟(平均8.7分钟)。经右股静脉穿刺插入起搏电机至起搏成功用时3~16分钟(平均8.3分钟)结论:两种穿刺方法都较可靠,但经右股静脉穿刺更为方便,安全.可靠。尤其适应于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静脉紧急床边心脏起搏电极的最佳置入路径。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总结分析各种置入路径的相关指标,比较优劣。结果:共参阅文献32篇,总结病例949例。资料显示,右颈内静脉穿刺所用时间较其它方法显著减少,且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行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具有成功率高、快速安全的优点,宜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5.
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心脏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急症并采用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5F或6F带气囊漂浮式临时心脏起搏导管,按深静脉置管法行左锁骨下、右股或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推送带气囊起搏导管,在床旁无X线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早搏出现或体表心电图判断导管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本组105例起搏成功,成功率为96.3%,起搏效果肯定。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以左锁骨下静脉最短(1~5min),右颈内静脉次之(2~10min),右股静脉最长(3~30min)。起搏导管留置时间1~21d,平均5.5d,并发电极脱位5例。结论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导管紧急心脏起搏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时紧急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紧急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及出院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常规组和起搏组CPR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组和起搏组间年龄、性别、心肺复苏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及出院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右颈内静脉穿刺所用时间较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耗时显著减少(P<0.05);两组循环维持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紧急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对维持循环稳定有帮助,以右颈内静脉置入更佳,但对CPR成功率及出院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科临时心脏起搏病例,探讨如何快速、安全、简便的安置临时起搏器。方法:21例患者10例应用漂浮电极,11例应用普通电极。1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其中1例穿刺失败,改经右颈内静脉成功。2例经右颈内静脉入路,9例经右股静脉入路。结果:21例安置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带起搏功能进行操作,利用心电监护心电图示波进行定位,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而适用的技术,应用普通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通路最快捷,但使用球囊电极经股静脉安置有更高的成功率,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值得在ICU病房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行紧急床边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在体表心电图监护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指引下送入临时起搏电极直到脉冲夺获心室。结果 22例患者中,起搏成功20例,成功率达91%。从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的时间为15~35 min,平均起搏阈值为(0.8±0.5)V。1例临时心脏起搏失败,1例患者在临时心脏起搏过程心包填塞死亡。结论应用体表心电图监护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床旁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68例急诊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治疗患者,首先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选择最熟练、准确、快捷的血管途径进行,可选择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电极到位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起搏电极。可"带电操作",以便根据心电图结果判断电极位置。调整起搏参数,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血管入路:经左锁骨下静脉36例、右颈内静脉18例、右股静脉13例、右锁骨下静脉2例。68例起搏均获成功,从深静脉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为(8.0±3.5)(5~13)min。其中1例穿刺针误穿刺入锁骨下动脉,拔除并压迫10 min后生命体征平稳,重新穿刺成功;5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适当撤出起搏电极后即自行终止;1例出现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8例11次出现间断起搏、感知不良,经调整位置后恢复正常。结论掌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经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右股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经验。方法:在心腔内心电图或起搏心电图的引导下,经右股静脉穿刺床边无X线显示插入起搏导管抢救危重症患者。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到达有效起搏的时间为10~20分钟,起搏效果恒定,持续起搏时间2~20天。结论:此法简单、安全、效果恒定。适用于使用其它临时起搏方法后,再改用经静脉起搏方法者;病情进展稍缓慢者和无条件进行其它临时起搏方法的危重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或伴有室性早搏患者。操作者应特别轻柔、缓慢,术前预先注射利多卡因,以防出现心肌穿孔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并发症。选择紧急床边心脏临时起搏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医院设备条件以及医生技术水平而决定  相似文献   

11.
漂浮导管电极床边心脏临时起搏5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漂浮导管电极床边临时心内膜起搏可供选择的静脉经路很多 ,哪一种静脉起搏途径最适合 ?1997年 8月~ 1999年12月 ,我们采用右颈内静脉等 4种不同静脉途径为 5 5例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脏起搏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5 5例患者均为我院就诊患者 ,其中男 39例 ,女 1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普通电极经右颈内静脉在床旁快速、安全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方法。方法对12例患者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经右颈内静脉途径,结合QRS波群在V1及Ⅱ导联主波方向及起搏阈值对临时起搏电极进行定位。结果临时起搏电极一次送入到位,成功率100%,无穿刺失败、血气胸、栓塞、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1±3.4)m in;平均起搏阈值(0.9±0.2)V;临时起搏器保留时间(4.0±2.24)d。结论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经右颈内静脉,使用普通电极床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安全、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及股静脉使用普通导管2种方法临时起搏的比较,探讨2种方法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心脏起搏病例,其中应用颈内静脉途径漂浮导管临时起博32例(漂浮导管组),股静脉途径普通导管40例(普通导管组)。比较2组静脉穿刺时间、导管植入时间、起搏阈值、72h导管脱位率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起搏,漂浮导管组穿刺时间[(90.0±30.1)vs(88.6±34.2)s]、导管植入时间[(182.2±50.5)vs(162.1±44.4)s],与普通导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起搏阈值[(0.65±0.21)vs(0.50±0.16)mV]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均能保证有效的心脏起博。结论经颈内静脉途径漂浮导管与股静脉途径普通导管临时起搏相比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更适合无X线指导床旁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4.
1994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中心静脉穿刺法心脏起搏2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7~7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主动脉窦启心脏手术保护起搏各1例。1.2方法血管穿刺全部使用Seldinger技术。临时起博15例,永久起搏6例,选右锁骨下静脉9例,右股静脉7例,右颈内静脉3例,右颈外静脉1例,右贵要静脉1例。永久起博皮下囊袋设在右前胸锁骨中点下2cm处5例,右下腹1例,起博方式全部为右心室VVI型.2结果全部病例血管芽刺成功,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应用X线透视下经静脉起搏首次获得成功后,该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不具备.所以,有时需行非X线透视下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1996-02~2006-04,我们应用经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行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6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袁鹏  刘伟 《临床荟萃》1997,12(20):919-920
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已成为目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的抢救技术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心脏起搏,已为临床医生所关注。近年来,我们应用气囊漂浮电极经股静脉穿刺施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应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分析影响临时起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最佳方法。方法入选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46例,总结分析床旁血管穿刺技术、漂浮电极导管的使用方法、起搏部位和功能的判断方法,以及起搏失败的原因。结果置入路径选择右侧股静脉者8例、右颈内静脉者12例和左锁骨下静脉26例,起搏成功率97.8%(45/46),床旁X线胸片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者36例,右心室流人道起搏者5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者4例。无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医师在采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时,应根据自我的血管穿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的静脉置入路径,依据起搏心电图选择最佳起搏部位和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其成功率高,而且安全有效、非常实用,只要正规操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起搏脉冲引导临时心脏起搏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4年7月1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右颈内静脉床旁插管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效果和护理情况。结果15例患者起搏成功,从穿刺开始到成功起搏的时间为3.0±0.2min,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全部恢复窦性心律。结论缩短操作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做好术后护理是保证起搏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动脉鞘管,经鞘管插入心脏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行右心室起搏30例经验。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留置动脉鞘管,经鞘管送入漂浮起搏电极到达右心室,于床旁行临时起搏。结果电极到位率100%,右室有效起搏率100%,除2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外,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危险期。结论本法创伤小,操作方便,局部及全身感染罕见,起搏电流低,患者无痛苦,能较长时间保持有效起搏;无需X线引导,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是指病情危重,病人不能搬动,只能在床边,没有X线设备下的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紧急床边起用术的分类根据电极放置部位和方法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1.1经胸壁起搏术又称无创性临时起搏,是将两枚盘状电极分别贴在心前区皮肤和左呷骨下方皮肤,进行起搏。1.2经皮穿刺心脏起搏术①经皮穿刺右心内膜起搏术:采用有芯的穿刺套管,在剑突下或胸骨左缘第4~5肋间穿刺至右室,将起搏钢丝经套管送入右室,钩住心内膜进行起搏。②经皮穿刺右心室肌起搏术:将除尖端和尾部外涂以绝缘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