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GC-MS分析糙叶败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植物的根及根茎、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糙叶败酱的植物三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糙叶败酱根及根茎中挥发油得率约为1.5%,从中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9.9%;茎中挥发油得率约为0.3%,从中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00%;叶中挥发油得率约为0.5%,从中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00%;3个部位的挥发性共有成分11个,主要为1-石竹烯、α-古芸烯和苯并环庚烯类化合物。结论糙叶败酱的根及根茎、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化合物组成及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别;根及根茎部位和茎中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为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叶中除含上述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外,脂肪族化合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中的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和NIST-98、WILEY275检索库对两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分离出的115种物质中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分别鉴定了65和64种化学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分别为76.3%和77.8%,其中两者共有化学成分为48个,其相对含量总和占各自总检出成分分别为74.38%和79.32%。结论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挥发油成分、共有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有差异,有些相差很多倍;共有成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共有成分总含量接近。该研究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浙江产水菖蒲根茎和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根、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细辛醚、水菖蒲酮和榄香素。结论:浙江产水菖蒲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鱼腥草不同部位(器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鱼腥草 W01—100叶、地上茎和地下茎的挥发油,并用 GC—MS 法对各化合物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从鱼腥草叶、地上茎和地下茎中共鉴定出化合物27种,其中共有化合物15种,分别占各器官挥发油总量的66.83%,94.55%,92.10%。叶中挥发油以癸醛、β-月桂烯、β-水芹烯为主;地上茎挥发油以甲基正壬酮、β-月桂烯、β-水芹烯为主;而地下茎挥发油则以甲基正壬酮、β-蒎烯、β-水芹烯为主。结论:鱼腥草不同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研究紫花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香薷叶、茎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紫花香薷叶茎共分析出40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26种化合物是两个部位均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有D-柠檬烯(叶9.368%、茎4.351%)、(Z)-β-柠檬醛(叶18.10%、茎8.097%)、柠檬醛(叶14.59%、茎10.84%)、(Z)-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叶16.83%、茎5.355%)、(E)-香叶醇(叶5.152%、茎3.397%)、石竹烯(叶3.154%、茎7.40%)及(Z)-β-法尼烯(叶13.59%、茎32.32%)等7种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油80.784%和71.76%。紫花香薷叶鉴定出36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862%,单萜类占72.22%,倍半萜类占19.416%,紫花香薷茎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6.277%,单萜类占42.578%,倍半萜类占46.735%。两个部位所含有成分的种类与含量显著差异。结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紫花香薷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产地玫瑰花为原料制成的4种玫瑰花糖膏样品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对比。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不同产地玫瑰花为原料制成的4种玫瑰花糖膏的挥发油,并用GC/MS仪器分析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GC/MS共检测到75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62个化合物,其中4种样品共有成分有12个。4种玫瑰花糖膏挥发油成分中脂肪族化合物较多,其含量占其出峰面积的69.04%~81.30%,芳香族化合物占其出峰面积的17.43%~29.36%,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很少。结论:4种玫瑰花糖膏因原料产地和制备糖膏厂家的不同,在成分和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云木香普通粉和超微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云木香根两种粉末中的挥发油成分,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归一化法计算两种粉末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云木香普通粉中分离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07%;超微粉中分离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86%。两种粉末挥发性成分中有46种相同成分,超微粉中含量高于普通粉中相应成分的有29种。结论本文首次对云木香根普通粉和超微粉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其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狭叶薰衣草花、叶及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狭叶薰衣草的综合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采集狭叶薰衣草的花、叶及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GC-MS主要分析条件: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30∶1,离子源温度200℃,程序升温(在40℃保持2 min,最后以3℃·min-1升温速率升至246℃,保持5 min)。结果:在狭叶薰衣草的花、叶及茎的挥发油中分别检出80、60和16个色谱峰,分别鉴定出69、47、15个化合物,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组分总色谱峰面积的94.01%、86.83%、97.35%,3个部位中共有化合物15个。所含成分多为萜烯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结论:狭叶薰衣草花中挥发油成分含量最多,茎中成分最少,叶挥发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海拔灰兜巴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正己烷萃取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NIST分析挥发油中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高海拔样品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6%;低海拔样品的挥发油中鉴定出 了 10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3%;两种样品中含有40种共同的化学成分.结论 灰兜巴挥发油中鉴定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含氮化合物等成分;不同海拔灰兜巴样品的挥发油构成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苏丹  高玉桥  黄增芳  梅全喜 《中国药房》2011,(23):2173-2174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山芝麻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山芝麻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共鉴定了8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6.52%;主要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利用蟛蜞菊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蟛蜞菊茎叶和花的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从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20和21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68%和98.54%,其中有5种化学成分为蟛蜞菊茎叶和花挥发油共有,分别占总量的22.43%和28.65%。结论:蟛蜞菊茎叶和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摘12 h内的大罗伞,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NIST标准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解谱法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大罗伞根、茎、叶的挥发油中确定出7、12、5个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1.7%、83.6%、85.4%;其中,棕榈酸为大罗伞根、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66.0%、60.4%、71.8%。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为大罗伞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GC-MS法分析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丹参根、茎、叶及花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各部位挥发油进行分析,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分别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白花丹参根、茎、叶、花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39、33、21、28种成分。白花丹参根、茎、叶、花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差别很大,除大根香叶烯D为共有,且在茎、叶、花中相对质量分数都较高外,其它主要成分均不同。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白花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迎春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迎春花叶的化学成分,为迎春花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迎春花叶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56个成份,占挥发油的89%以上。结论迎春花叶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和酯类的衍生物,占挥发油的61.59%,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甘油酯的含量最高达36.18%。  相似文献   

15.
罗星云 《中国药师》2014,(10):1659-1661
目的:对广西莪术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其传统的用药部位块根和根茎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寻找广西莪术叶作为代替性药材的可能性,尽可能的扩大广西莪术的药用部位,提高广西莪术整株植物的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方法比较叶与根茎,块根的化学成分及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广西莪术叶中分离得到38个色谱峰,鉴定出26种成分。结论:首次从广西莪术叶中鉴定出26种挥发性成分,叶中所含成分与根茎、块根的差别较大,但也含有部分抗肿瘤成分。  相似文献   

16.
广西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广西黄皮叶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黄皮叶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5.31%)、石竹烯氧化物(14.86%)、β-红没药烯(8.95%)、斯巴醇(8.88%)、柏木-8(15)-烯-9-醇(7.54%)、α-法呢烯(6.51%)等,并鉴定出12种文献未见报道的组分.结论: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含倍半萜醇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多种化学成分,本试验为广西黄皮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电荷转移反应与荧光光谱法联用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近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予以检索,分类,整理。结果形成荷移复合物后药物荧光光谱得到显著增强。同时应用同步荧光,导数同步荧光可以消除体液干扰,对体液不须经预处理可以直接测定其中药物的含量。结论荷移反应与荧光光谱法联用,简便快速,方法准确,灵敏度高,检测限低,使其在药物分析尤其在痕量分析及体内药物分析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GC-MS分析宁夏苦豆子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苦豆子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并比较各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乙醚萃取所得部分通过GC-MS分析;根据所得色谱保留时间和纯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性检索,实现对组分的鉴定,同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从苦豆子的种子、根、叶和茎中分别得到30、12、15、12个挥发油成分,种子中以酚类和萜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根、叶和茎都以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结论苦豆子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蒙药旋覆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蒙药旋覆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方法:使用乙醚萃取浓缩、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旋覆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 GC 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共鉴定出29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0.35%,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16.30%,有6个化合物含量超过7%。结论:本方法快速方便,重现性好,适用于旋覆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