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青少年眼调节静息态的分布,采用偏振微差屈泺计测定140例青少年眼视野的眼调节静息态,分为近视组110例,正视组30例。结果:采用6次测定的平均值可较好地估计调节静息态。检测发现所有被试的调节静息态均为非零正值,平均值为1.47±0.58D,呈正态分布;近视组比较正视组,其平均值无显差异,但近视组个体间变异较正视组大。结论:眼在调节静息时处于非零正向调节,即处于近视状态,这对近视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研究有一定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近视有两种,即一般近视与高度近视。后者的屈光度在—6.0以上,有明显眼轴延长和眼底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文讨论的仅指一般近视。近视与遗传的关系迄今尚有争论。国外一般认为近视是遗传决定的,国内过去较重视环境因素。倾向于环境因素的证据为:(1)近视发生率与近眼工作量有关;(2)实验动物中长期注视近物可诱发近视。倾向于遗传因素的证据为:(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目前近视成因的全新学说,即调节相对静止学说.方法 对目前近视成因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的分析由于调节相对静止导致的近视成因及其防控方法.结果 调节相对静止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这些导致近视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尽量降低近视的发病率.结论 除开一些传统因素,调节相对静止也是导致近视出现的重要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能够明显的降低近视出现,也可以对近视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中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包头市中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包头市4所中学共9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检影响近视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读书时眼与书的距离、父母近视、缺乏体育锻炼、性别、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是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把父母近视的中学生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人群,限制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增加体育锻炼、注意读写姿势等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近视眼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我市中小学校各1所学校的128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调查小学1-6年级小学生共780名,初一至初三学生共500名。结果调查的1280名中小学生中确诊为近视526名,近视率41.09%。其中轻度近视343名,占65.21%。中度近视115名,占21.86%;高度近视68名,占12.93%。中学生的近视发病率明显多于小学生,且父母均为近视的发病率明显多于父母均非近视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生、女生间近视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近视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书时眼与书距离过近、父母均近视、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过长、看电视和电脑时间过长、缺乏体育锻炼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造成我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读书时眼与书距离过近、父母均近视、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过长、看电视和电脑时间过长、缺乏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6.
近视是青少年学生中的常见疾病 ,发生率较高 ,而人超过一定年龄后 ,都可能患上远视。近视和远视已成为医学工作者和光学科研人员共同研究的课题 ,我们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对近视和远视的发生及其矫正原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1 屈  光在几何光学中 ,光焦度是表示球面特征的物理量 ,它表征折射球面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能力 ,它通常与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成反比 ,也就是与折射球面的曲率成正比 ,一般用Ф表示 ,它的单位为屈光度 ,在讨论远视与近视问题时 ,光焦度是表示光学仪器屈光 (能 )力的物理量。对空气中的薄透镜 ,它等于透镜焦距的倒数 ,即…  相似文献   

7.
近视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理性近视即近视度数≥-6.00D的近视,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视网膜周边格子样变性等并发症.MYP3基因是通过对混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纯性病理性近视的大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发现的,并将MYP3基因定位于12q21~q23.而该区域内的基因Lumican、Decorin以及DSPG3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引起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本文将对MYP3内的高度近视候选基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少决明的种子,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近年来,决明子明目作用的机理及许多新用途不断被发现。 防治近视和夜盲症: 据《眼科研究》报道,决明子含有丰富的锌和维生素A。缺锌与青少年近视有关,维生素A缺乏则是夜盲症元凶。临床研究表明,青少年近视与血清锌水平呈负相关,即血清锌水平低的人近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17例确诊病理性近视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状态采用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性近视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包括:①紧张、焦虑;②孤独、抑郁;③悲观、失望.结论 病理性近视是重要的致肓眼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近视状况及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广州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赋值,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单因素χ2检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遗传因素、近距离用眼和近视时长与近视程度有相关性(P<0.01);单因素卡方检验示:近视时长、做眼保健操、近距离用眼及较早使用电脑与近视有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视的时长、做眼保健操、用眼后休息3个变量为近视可能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时,3个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其中近视发生的时长OR=5.148,做眼保健操OR=0.581,用眼后休息OR=0.715,三者在回归方程中P值均<0.05。结论对广州市大学生近视调查显示: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较早年龄发生的近视;保护性因素是做眼保健操和用眼后休息。此外近距离用眼、遗传、较早使用电脑也与近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少年近视患者近距离用眼时戴用正、负球镜对屈光的影响。方法:将544例-0.75DS~-3.00DS近视患者以年龄相近、屈光度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一组近距离用眼时戴用 1.5DS球镜,二组则戴用实际度数的近视镜,每年验光,共观察2年。结果:2年后,一组近视球镜值平均增长-0.864DS,二组平均增长-1.621D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近距离用眼时戴用正球镜对近视的发展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视及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瞳孔直径、近视度数、散光大小对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探讨高阶像差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欲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203只眼进行检查,按近视度数分为高度(>-6.0D)、中度(-3.0D~-6.0D)、低度(<-3.0D)近视组,按散光度数分为Ⅰ组(散光≥-0.75D)、Ⅱ组(散光<-0.75D),像差数据由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德国WASCA波阵面像差仪测得。对所得高阶像差值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高阶相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均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各近视组的高阶像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两个散光组的总高阶像差值和垂直彗差值差异显著(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垂直彗差与最佳矫正视力正相关(r=0.576,0.695,P<0.01),球差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r=-0.580,-0.763,P<0.01)。结论瞳孔大小影响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的各类高阶像差;散光影响垂直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对欲行个体化角膜切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保留垂直彗差而完全矫正球差可能有助于视觉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这个世界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关于近视的机制,有很多的学说。但总体来看,近视是人类演化的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劳作从粗狂向越来越精细的方向发展,需要长时间的近距离视物。同时,劳动的前期训练也即受教育的时间延长。近距离读书、工作,视物成像在视网膜后,需要调节后方能成像于视网膜上。调节方式有两种,即睫状肌收缩导致的品状体屈光度加大调节和眼轴的加长调节。睫状肌收缩是短期行为,我们称之为调节;而眼轴的伸长为长期的调节方式,我们称之为适应。学界早已公认,近视可以遗传。如此看来,人类近视比例的增加,正是拉马克式演化。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近视形成过程的分析,探讨达尔文和拉马克式进化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OAG)包括高眼压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tension glaucoma,NTG)。不少研究表明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是OAG发生的危险因素,但近视对青光眼性损害形式及进展的影响尚不明确。近视本身也可能发生一系列器质性改变,使得近视与OAG并存时病情尤为复杂。NTG与POAG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近视对两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程度的近视对OAG影响亦不同,表现在其流行病学、视神经和视野损害形式、视野进展速率上有所差异。明确近视与OAG发生、发展的关系,对OAG的诊断、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视、弱视综合治疗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及青少年弱视、近视的发病率近几年有增长趋势 ,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探讨近视、弱视的防治 ,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我院自 1997年开始采用综合方法治疗青少年调节性近视和低度数近视、儿童弱视 ,现将初步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常规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底、注视性质等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12岁以下用 1%阿托品眼液连续 3天散瞳后检影 ,13岁以上用双星明眼液散瞳 ,每隔 5~ 10min 1次 ,共 3~ 4次 ,瞳孔散大后检影。矫正视力不能达到 0 .8者即确诊为弱视 ,矫正视力 5 0~ 2 0 0D为低度近视。共 480例 85 2眼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飞秒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曲率变化.方法 70例(140眼)近视患者被分为2组:低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采用晶星900光学生物测量仪对2组患者进行检测,得到术前K值、术后K值,△K及等效球镜(SE)矫治,对比研究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飞秒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差异.结果 术后高度近视组K值明显小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显著性.矫治1.00D的等效球镜度数时,低度近视组角膜曲率变化(0.99±0.15)D,高度近视组角膜曲率变化(0.87±0.26)D,两组之间的△K/SE矫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度近视组△K/SE矫治明显大于标准值0.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矫正同等量单位的等效球镜时,低度近视比高度近视的角膜曲率变化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大学生入校时和毕业时的视力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同一批大学生分别于入校时和毕业时的视力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视力正常人数虽毕业时较入校时增多,但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轻、中度近视人数毕业时较入校时增多,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重度、极重度近视人数毕业时较入校时减少,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的近视状况得到稳定和改善,一方面与大学生已到成年,已过了近视的高发期(13~15岁)有关;另一方面主要与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减轻,用眼时间减少,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增多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武汉地区学生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武昌区几所学校进行视力状况调查,探索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和自填问卷法,抽取武汉市武昌区1497名小学、中学及大学学生的视力检测数据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统计分析采用2χ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学生近视率为57.2%(男生为55.9%,女生为58.5%),随着学习阶段的变化近视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但男生和女生近视率无显著性差异。影响近视的因素分别为:年龄增大、看书时不能保持一尺眼距、平均每天近距用眼时间长、既往患过眼疾。结论各学习阶段视率均高于2000年全国水平,男生和女性近视率接近。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视近年限、视近距离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此外既往患过眼疾的学生有增加近视危险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张晓  江文  黄玲  李莉  阎林 《重庆医学》2003,32(8):1073-1074
目的 探讨近视因青光眼而视力受损害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21例伴有近视的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治疗,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增加,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时,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杯/盘比扩大者应注意随访,减少漏诊和误诊。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王峭丽 《新疆医学》2012,42(11):80-82
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研究近几年来已在国内外取得较好的临床成绩,短暂快速降低近视度的效果可达100%,而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约为60%~90%,其成功率与近视的种类、散光存在的情况、角膜塑形镜设计的类型、配戴方法和时间长短、医疗管理监控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有密切关联。现代角膜塑形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对角膜进行矫形治疗,即配戴一种与角膜表面几何形态相反的特殊设计的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中央部占时性的改变角膜曲率实施塑形,从而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