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HLA-DR抗原表达和树突细胞浸泣的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48例)、良性上皮性肿瘤(30例)及正常卵巢(30例)的HLA-DR抗原表达及树突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HLA-DR阴性,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HLA-DR表达阳性率为52.08%(P〈0.01);HLA-DR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1),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HLA—DR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不同分期的大肠癌及其正常粘膜组织和12例大肠腺瘤进行Ⅱ类抗原HLA-DR表达的研究,结果大肠癌HLA-DR表达的阳性率为47%,大肠腺瘤为16.6%,而正常粘膜未见表达,HLA-D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呈正相关,HLA-DR表达强者其转移发生率低;HLA-D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与细胞分化,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HLA-DR是大肠癌的一个预后指  相似文献   

3.
于青  徐琴君 《上海医学》1998,21(12):686-687
目的:探讨HLA-DR抗原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当和肾移植排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E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功能正常10例、慢性排斥而无CMV感染8例、CMV活动性感染6例,对照组6例4组的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排斥组和活动性感染组HLA-DRCD8+细胞表达明显增高,4组CD4+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且HCMV感染组CD4+/CD8+比率倒置。结论:CD8+在  相似文献   

4.
HLA—DR抗原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HLA-DR抗原在54例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上皮、增生性息肉及息肉状腺瘤上皮无HLA-DR抗原表达,而腺癌中出现HLA-DR的异常表达,且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克毅 《浙江医学》2001,23(8):471-472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是机体识别抗原 ,产生细胞因子 ,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过程的主要细胞 ,外周血中成熟的T淋巴细胞按细胞膜表面表达的CD分子不同 ,分为CD4 细胞与CD8 细胞两大亚群 [1],HLA_DR 分子在淋巴细胞膜表面表达是T淋巴细胞和CD4 、CD8 T淋巴细胞活化的标记。笔者应用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表面CD3 、CD4 、CD8 分子表达阳性率 ,以及CD3 、CD4 、CD8 细胞表面HLA_DR 分子表达阳性率 ,以探讨反复呼吸道…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不同分期的大肠癌及其正常粘膜组织和12例大肠腺瘤进行Ⅱ类抗原HLA-DR表达的研究。结果大肠癌HLA-DR表达的阳性率为47%,大肠腺瘤为16.6%,而正常粘膜未见表达;HLA-D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呈正相关,HLA-DR表达强者其转移发生率低;HLA-D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与细胞分化、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HLA-DR是大肠癌的一个预后指标,表达阳性者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肌源性肌病患者骨骼肌细胞HLA-D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免疫机制在不同肌源性肌病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系统观察75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和外科手术无肌病患者的正常骨骼肌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的表达。结果HLA-DR定位于肌细胞膜,18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肌组织中HLA-DR阳性表达4例(22.2%),位于HLA-DR阳性的单核细胞聚集区域,均为弱阳性(+,15例多发性肌炎(PM)和10例皮肌炎(DM)肌组织中肌细胞HLA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elularadhesionmolecules,CAMs)在炎症角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炎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18只炎症角膜、3只正常角膜和2只圆锥角膜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CD11a、CD11b、CD18、CD2和CD20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正常角膜中,ICAM1主要表达于角膜缘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角膜内皮细胞中仅有微弱表达或不表达。炎症角膜中,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表达增强,尤其在炎症细胞浸润处最为显著;原不表达ICAM1的上皮细胞亦出现异常表达;ICAM1和HLADR常共同表达于同一部位,炎症明显组角膜ICAM1和HLAD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轻微组;炎症浸润细胞中表达LFA1(CD11a/CD18)的细胞较表达Mac1(CD11b/CD18)的细胞多;浸润淋巴细胞以T(CD2)淋巴细胞为主;属非炎症性病变的圆锥角膜中I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102例各种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庆(AMLR)、并以单克隆抗体(McAb)Wu35(HLA-DR)和Wu22(HLA-DQ),经PAP免疫酶组化技术测定非T细胞表面HLA-DR及HLA-DQ抗原。结果提示乙肝患者AMLR降低与刺激细胞表面DR和DQ抗原表达障碍有密切关系,与反应性T细胞无关。这可能是乙型肝炎疾病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现在HLA-DR抗原在54例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大肠粘膜上皮、增生性息肉及息肉状腺瘤上皮均无HLA-DR抗原表达,而腺癌中出现HLA-DR的异常表达(阳性率为50%),且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1).结果说明HLA-DR抗原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反映大肠粘膜上皮恶变的一项指标,对评估大肠癌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LADR和CD45Ro抗原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皮损细胞上的表达。方法:ACD患者18例,正常对照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ACD皮损单一核细胞以T细胞为多,角朊细胞(KC)在ACD中可异常表达HLADR,且在表皮损害严重部位有HLADR+KC数增多,HLADR+KC数与对应真皮中HLADR+T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1)HLADR+KC数增多伴有表皮炎症反应程度的加重,(2)活化T细胞可刺激KC表达HLADR。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HLA-DR和CD45Ro抗原法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患皮损细胞上的表达。方法:ACD患18例,正常对照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ACD皮损单一核细胞以T细胞为多,角朊细胞(KC)在ACD中可异常表达HLA-DR,且在表皮损害严重部位有HLA-DR,KC数增多,HLA-DR,KC数与对应对真皮中HLA-DR^+T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1)HLA-DR^+KC数增多伴有  相似文献   

13.
周汉建  余步云 《广东医学》1998,19(10):747-748
目的:探讨风心病与HLA-DR、DQ抗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试验方法--Terasaki标准方法,对35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汉族人风心病患者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进行HLA-DR、DQ抗原分别检测。结果:风主病患者DR4抗原频率增高,为57.1%,DR2抗原频率降低,为2.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DQ抗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疾病关联分析结果HLA-DR4抗原的异  相似文献   

14.
选择40例择期心内直视术(CPB)患者,动态监测其围手术期间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和在体外诱生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变化,以探讨CPB对循环血中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并讨论其与CPB后免疫功能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麻醉后、术毕、术后2周内淋巴细胞表面HLA-DR表达与麻醉前对照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40例99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及28例正常肾组织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发现移植肾的HLA-DR抗原不仅表达有所增强,而且表达的范围亦有所变化。移植后HLA-DR抗原表达的形态学改变分三类:(1)弥漫性增加;(2)局灶节段增加;(3)基本正常。其表达有阳性及弱阳性之分,亦受所取组织之影响,在鉴别肾移植排斥时应注意分析。作者认为在排斥反应未逆转时DR抗原持续强阳性表达,急性排斥时其表达亦增强,但在慢性排斥中DR表达的意义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免疫性肾小管间质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5例出血热患者(重型11例,中型4例)肾组织人白细胞相关抗原-2(HLA-DR),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淋巴细胞相关抗原(LFA-1)表达,以及CD4+,CD8+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单纯缺血性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比较。结果(1)出血热患者肾小管HLA-DR,I-CAM-1表达显著增多,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2)出血热患者肾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胞以CD8+占优势,伴有ICAM-1,LFA-1等活性的因高表达;(3)急性肾小管坏死与出血热患者肾小管间质改变相比,单纯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肾髓质没有HLA-DR,I-CAM-1表达增强,炎细胞浸润亦缺乏与出血热炎似的改变。结论由病毒感染诱发的肾小管间抽局部免疫活化,可能是导致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5例出血热患者(重型11例,中型4例)肾组织人白细胞相关抗原-2(HLA-DR),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淋巴细胞相关抗原(LFA-1)表达,以及CD4+,CD8+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单纯缺血性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比较。结果:(1)出血热患者肾小管HLA-DR,ICAM-1表达显著增多,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2)出血热患者肾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胞以CD8+占优势,伴有ICAM-1,LFA-1等活性因子的高表达;(3)急性肾小管坏死与出血热患者肾小管间质改变相比,单纯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肾髓质没有HLA-DR,ICAM-1表达增强,炎细胞浸润亦缺乏与出血热类似的改变。结论:由病毒感染诱发的肾小管间质局部免疫活化,可能是导致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肌细胞移植的宿主及移植物移植抗原HLA-DR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应用差速贴壁及克隆化培养人胚成肌细胞,通过针注移植入6只福建恒河猴肱二头肌组织中,动态活检移植部位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观察培养成肌细胞和移植后成肌细胞以及恒河猴骨骼肌HLA-DR表达及分布。结果移植前的成肌细胞和恒河猴肌细胞不表达HLA-DR;移植后,植入的成肌细胞和宿主肌纤维膜呈不同程度地表达出HLA-DR,特别在炎症细胞浸润区域,HLA-DR呈强阳性分布。结论成肌细胞移植能导致移植物(成肌细胞)和宿主(恒河猴)骨骼肌HLA-DR抗原及表达。成肌细胞移植的移植排斥反应应引起重视,在移植时应使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王帆  李富馨 《吉林医学》1999,20(3):133-134
为探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植片中的免疫组织细胞的分布,揭示排斥反应的机理。应用免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30例人角膜中朗格罕氏细胞(LC)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表达。其结果表明:在角膜中央直径7mm范围内,正常人角膜全层未见HLA-DR抗原阳性树枝状细胞;病变角膜中,HLA-DR抗原阳性树枝状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央区角膜上皮及浅实质层中。本结果说明:朗格罕氏细胞和组织相容性抗原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其存在可达到预防和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应用HLA-DR的FⅧRAg单克隆抗体对80例骨肉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HLA-DR,而FⅧRAg呈高表达。结论: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面几乎丧失免疫功能,其与骨肉瘤的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