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光峰 《抗感染药学》2004,1(1):17-18,22
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目前存在远期应答率不够理想,耐药现象突出等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抗HBV治 疗药物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抗HBV治疗新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未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可能 是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冯永堂 《上海医药》1998,10(5):15-17
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HBV-TF)又名苷必妥,是用纯化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免疫的猪在产生抗HBV免疫应答的高峰期宰杀,从猪免疫细胞制备的含有抗HBV特异活性的白细胞透析物(DLE)。HBV-TF在不同个体中间传递抗HBV的免疫信息,提高受者产生抗HBV特异性免疫能力,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有效,故称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经系列的基础研究和卫生部指定的医院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肝药物。1996年获国家卫生部新药证书,现由长春高斯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下文着重将HBV-TF免疫活性研究情况及临床药效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HBV阳性孕妇对胎儿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凤春  平慧珍 《河北医药》2003,25(11):821-821
乙型肝炎是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1 ] ,特别是孕产妇携带和感染HBV病毒危害性更大 ,它易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和新生儿 ,给下一代的成长、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危害。目前 ,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和判断HBV感染者病程及传染者的重要依据仍是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有关HBV血清学标志物的不同表现模式已有报道[2 ,3] ,而对于母 脐血HBV的检测对比未见报道。为此 ,我们分别收集了 2 0 0份母 脐配对血 ,并对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e抗…  相似文献   

4.
探讨新的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效果,更昔洛韦,5mg/kg.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mo治疗了8例深度黄疸的慢性乙型肝炎,并以同型常规治疗的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经更昔洛韦治疗后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全部阴转,对照组患者中仅2例阴转。治疗组病例临床症状和肝功能迅速好转,其血清ALT和SB复常的速度明显地较对照组为快。结果提示更昔洛韦能有效地抑制HBV复制,并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因此,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期,甚至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HBV复制时应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 ,其中3.5亿人为慢性 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1]。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2]推算,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其中约10%~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10~30年可发展为肝硬化,约1%~5%的患者经过20~40年会发展为肝细胞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慢性乙型肝炎为HBV在人体的慢性感染状态,需要长期应用抗HBV药物,以持续抑制 HBV的复制,获得临床疗效。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存活时间。恩替卡韦(ET V )是新一代抗 HBV药物,具有高效抗病毒、高基因耐药屏障、副作用小等优点,国内外文献[3-5]报道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一线治疗药物恩替卡韦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方面的疗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乙型肝炎的三种有效药物之一,短期内可使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缺陷之一是耐药性的产生,而乙型肝炎病毒(HBV)对拉米夫定的耐药主要是由HBV的YMDD基序及附近的氨基酸变异引起的。本文对拉米夫定耐药率及其机制、YMDD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YMDD变异株对其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高达一半的肝硬化、晚期肝病和肝细胞癌与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关,自80年代早期安全有效的疫苗出现,乙型肝炎成为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中国大陆、台湾这两个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新生儿例行注射HBV疫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病率都有显著降低。最近,乙型肝炎已成为可以治疗的疾病,五种药物在美国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干扰素α:普通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三种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和恩替卡韦(entecavir)。恩替卡韦是最新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8.
双利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占10%,HBV携带者的母亲可以通过垂直或密切接触传播给婴儿,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而且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双利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阻断乙型肝炎慢性化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由于血清中HBsAg呈阴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通过对15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损害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其肝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证实为HBV感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5例均系贵州省人民医院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9~62岁。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无肝炎病人家庭聚集史,无输血、饮酒史,无服用损肝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诊断符合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51-25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停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情况与患者血清的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达到停药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90例,HBeAg阴性60例,其中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51例(ADV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6例(ETV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3例(LAM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停药48周后各组HBV DNA转阳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 LAM组、ADV组和ETV组患者在停药48周时血清HBV DNA转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HBe Ag为阳性和阴性时,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越高,停药后复发率也越高。治疗1个月后,HBV DNA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率也越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复发率与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的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1个月后的HBV DNA水平和血清中HBV DNA的水平下降幅度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