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郭皓  唐冬生  姚平  吴正彪 《江西医药》2021,56(2):220-221,224
目的 探讨通过3D打印PEEK材料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骨修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们回顾性研究了对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治疗的10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均使用3D打印的PEEK材料对其发育缺陷的下颌骨进行修补填充,术后测量患者下颌骨的对称性、切口、受区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10例患者的下面部骨性结构的对称性均得了明显的改善,术区口内切口一期愈合疤痕隐蔽,受区组织相容性好无明显排异反应,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效果均为满意.结论 使用PEEK材料通过3D打印所得到的个性化填充假体进行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下颌骨修补,患者术后下面部骨性结构对称性好、操作方便、切口疤痕隐蔽、无明显排异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修复严重半侧颜面萎缩所致的面部凹陷畸形。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应用扩张器先扩张患侧皮肤,Ⅱ期应用自体组织填充的方法治疗严重半侧颜面萎缩。结果 皮肤扩张顺利,Ⅱ期术后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3年,患侧皮肤色泽正常,填充物无明显吸收,手术效果确切。结论 应用皮肤扩张后填充法治疗严重半侧颜面萎缩,可提供足够的面部皮肤面积,不需要做皮瓣移植来增加皮肤量,从而避免了皮瓣移植后的疤痕和色泽差别,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宋立  刘洋  王丹 《天津医药》2019,47(3):290-292
新生儿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又称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HFM是一种先天性颅面部畸形,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依靠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诊。通过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可以改善面部结构和功能,促进心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9年以来,在颜面部晚期烧伤疤痕挛缩畸形整复中,将面部疤痕上皮组织回收,用于修复供皮区创面5例,手术效果理想,节约了大量皮肤,开辟了新的皮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最大25岁,最小15岁。烧伤时间最长12年,最短3年。疤痕上皮组织回收面积最大18×16cm,最小12×7cm。5例均为面部烧伤疤痕挛缩畸形患者。面部疤痕深浅不一,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静脉血二次离心法制备PRP,肿胀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脂肪颗粒经过离心、提纯后,将PRP与脂肪颗粒按1∶10比例充分混合,多层次多隧道均匀注射于颜面萎缩部位,以改善患侧面部轮廓.3个月后对面部萎缩凹陷尚未完全改善的患者,同法再次进行移植手术,直至效果满意为止.结果 本组11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经1~3次移植后原萎缩部位丰满,基本达到两侧面部形态对称.最长随访期2年,无感染、皮下硬结、脂肪液化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移植效果稳定良好.结论 应用PRP联合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手术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网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90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聚丙烯网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用聚丙烯网片修补9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均手术修复成功,术后根据切口引流量于2~4d拔除胶管引流,切口7~10d拆线,所有患者均I/甲愈合。所有患者术后2—3d下床活动,7~10d出院,无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随访1—6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疝聚丙烯网片修补术是一种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可作为腹壁切口疝修补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片修补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37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补片修补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7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6±1.6)d,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肠粘连以及补片排异反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补片修补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疗效好,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疤痕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896-2896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疤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87例头面部瘢痕患者。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血肿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1年,效果满意,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是治疗头面部瘢痕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效果观察。方法本次共选择20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本组颧面部缺损6例对部分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修剪,成薄型皮瓣后完成缺损修复;颊癌、口腔癌6例有部分股外侧肌携带形成股骨外侧肌皮瓣;半侧颜面萎缩8例应用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衬垫。本组供区伤口均达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行平均12个月随访,半侧颜面萎缩者修复早期观察示面部稍臃肿,后期随访好转,其它均较理想,行走、下肢负重无影响。结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为较好方法,具血管口径粗,蒂长、蒂解剖位置恒定,供区隐蔽,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柔软,易成型,可塑性好等优点,切取后明显影响供区外形和功能,供区主干血管未损伤,在临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下颌广泛性骨折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09年4月间收治的45例上下颌广泛性骨折患者采用颌面部隐蔽小切口(即眶周小切口、前庭沟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2个月~2年。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伤口Ⅰ期愈合,颜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张口受限明显改善,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结论上下颌骨广泛性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合并前庭沟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D打印导板在单侧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10例颧骨骨折患者,头颅数据进行CT扫描,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Mimics10.01软件和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进行虚拟外科设计操作,最终打印3D头颅模型和3D定位导板,辅助完成手术.结果 3D打印导板的应用使单侧颧骨骨折复位更加精确,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术后患者面部的对称性.结论 在单侧颧骨骨折治疗中,3D打印技术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性双颌前突畸形既有牙齿错颌畸形,又有颌骨畸形,不仅有上下颌骨位置异常,也有咬合关系异常,要取得满意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需经过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我院对22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采用手术和正畸联合矫治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蕾  张毅  严红燕  王学建  堵俊 《安徽医药》2018,22(11):2106-2107
目的 通过三维(3D)打印技术协助新西兰兔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进行预制行颅骨缺损修补,探讨3D技术在颅骨缺损重建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12只制作颅骨缺损模型成功后,螺旋64排CT薄层无间距逐层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后进行格式转换构建三维颅骨立体模型,利用3D打印机进行修复体的三维原型制造,结合模型利用钛合金修复体进行骨性缺损区域精准修补。结果 钛合金修复体与骨性缺损区域及边缘组织契合满意,术中一次固定到位,避免反复剪裁,操作阻力小,伤口均一期愈合,不良反应较少,未观察到颅内感染、头皮溃烂、钛合金外露、排出及移位等不良现象。术后颅骨外形与健侧相比更美观、功能修复满意,并邀请三位同行医师评估修复满意度,以100%为满意,取平均值,满意率为98.78%。结论 与颅骨缺损修补术相比,3D打印技术可快速、精准结合钛合金,对个体化修复颅骨缺损区尤其是复杂解剖形态“适形”可能更胜一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刘俊红  任丽洁 《河北医药》2008,30(9):1379-1379
唇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颜面部的先天畸形之一,一般在幼儿期已进行了第一期唇裂修补术[1].虽然唇裂畸形得以整复,但有一部分患者术后留由明显的粗大疤痕或非常不美观;上唇唇缘线不整齐,无外形标志.而再次实施整复手术均难以解决,文饰技术就为依然存在的形态缺陷提供了一种掩饰的手段[2].  相似文献   

15.
李红红 《安徽医药》2014,35(12):1676-1678
目的 探讨唇裂术后继发鼻翼宽大、塌陷畸形,以及鼻尖低平的手术方法及切口设计。方法 鼻部设计M W 形皮 肤切口,以充分满足鼻小柱所需延长高度,同时缩小鼻孔周径,术后手术瘢痕隐蔽。结合鼻小柱至鼻尖部T区的肋软骨复合体植 入,悬吊固定,强化支撑作用,纠正鼻翼宽大塌陷及鼻尖部低平畸形。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塑形后鼻 翼、鼻尖形态良好,外观满意。结论 M W形切口联合T区强化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唇裂术后继发鼻翼宽大、塌陷畸形,鼻尖 低平的外观,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998年6月~2009年6月26例嵌顿性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 min,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无感染病例.发生尿潴留6例,行膀胱区热敷、按摩后自行缓解;切口局部充血、水肿3例,经用酒精外敷、理疗后好转;阴囊积液3例,经抬高阴囊、穿刺抽液后好转.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是一项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998年6月~2009年6月26例嵌顿性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 min,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无感染病例.发生尿潴留6例,行膀胱区热敷、按摩后自行缓解;切口局部充血、水肿3例,经用酒精外敷、理疗后好转;阴囊积液3例,经抬高阴囊、穿刺抽液后好转.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是一项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阴囊水肿7例,阴囊血肿1例,尿潴留3例,切口积液3例,腹股沟区异物感、隐痛不适7例,复发1例。结论规范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2008年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35例。结果35例患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外形均明显改善,患者满意。术后鼻翼隆起、恢复正常弧度,鼻孔对称,切口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随访1~3年,外形及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手术优点为:可同期矫正不同部位影响鼻畸形的解剖因素,达到鼻翼隆起、鼻孔对称、鼻尖处正中位置的良好外形;切口设计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切口瘢痕。方法87例阑尾炎患者采用右下腹横切口手术方式,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硬膜外麻醉,以麦氏点为中心,沿皮肤天然纹理做横切口。结果除3例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外,其余全部甲级愈合,且疤痕不明显。结论采用右下腹横切口,患者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比较美观,符合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意愿,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