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下,对风险条件下的社会偏好在社会合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代表社会合作的公共品自愿供给行为显著存在,并且这种行为主要受到社会偏好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在社会偏好中,个体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主要受到互惠偏好的影响,其次,个体的风险偏好对其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风险偏好的作用并没有被社会偏好作用所体现的个体决策的这种社会影响所挤出,并且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中互惠偏好的作用要强于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绿色创新和消费者偏好为视角,以北京市和南京市的有机食品消费者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有机食品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营销创新与企业经济绩效正相关,绿色生产创新与环境绩效正相关,两类创新与社会绩效均有正相关关系,消费者偏好在绿色创新与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有机食品企业应在满足消费者健康、环保需求的同时,适当关注消费者的声望需求。  相似文献   

3.
体验经济的到来促进了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产品差异化的消失使得体验成为提升产品价值的有效方式,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仅仅注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功能上的利益,更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感受.通过分析体验经济时代下酒店产品的概念增值点,对酒店企业应如何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提出了新的营销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平均每人每周都会在社交媒体上上传内容.一旦有了这些内容,它们就会被网民观看、评论、转发或者引用.但如果在电子媒介互动过程中,个体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未得到预期的交流和认可,这种被忽视或拒绝的现象称为网络社会排斥.而在工作环境中,个体在职业场景中其工作压力、自我损耗、上下级关系和睡眠质量对网络排斥又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自我损耗理论"出发,证明了工作压力显著正向影响网络社会排斥,同时自我损耗显著正向影响网络社会排斥,上下级关系负向调节工作压力对自我损耗的影响等关系.研究结论为帮助公司更好地达成各项目标,改善组织氛围,对公司形象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吸毒人群与社会"双向排斥"的建构机制:一方面是社会在观念、社会环境和制度上对吸毒者的排斥;一方面是吸毒者与社会的主动分离,"双向排斥"导致吸毒者社会边缘化程度的加剧。文章提出了社会工作在个体、社区和社会政策三个层面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法律语境中的“消费者”概念关系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正确实施及其宗旨的实现,但对消费者的构成要件一直存在争论。根据消费者保护法的宗旨,消费者只能是为了生活消费通过市场从经营者那里,合法取得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因此,个体社会成员要成为消费者必须具备特定条件,才能成为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速度竞争战略理论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和消费者偏好日趋个性化的趋势而提出的,认为产品创新速度和交货速度的加快通过使消费者效用增加和企业成本降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本文在对速度竞争战略内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将速度竞争战略的作用机理分为需求效应和成本效应两种情形,并通过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探讨了这两种效应对企业盈利的决定过程.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产品特征、消费者偏好特征、速度竞争策略的实施难易程度及其利用程度等因素对这两种效应的调节作用.本文为速度竞争战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爱华 《理论界》2012,(6):165-167
国内已有的对残疾人社会排斥的研究存在结构与行动、宏观与微观的断裂。面对社会科学研究中或强调结构或强调行动者,或强调集合体或强调个体的研究状况,布迪厄主张同时考虑行动与结构、集合体与个体行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将国家、社会与残疾人个体的诉求结合起来,进而同时考虑了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凸显了残疾人如何能动地发展出一系列谋求社会支持与福利的行动策略,进而实现回归主流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共和构想”是社会包容性政策的核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能将"社会包容"一词单纯地理解为"社会排斥"的反义词。"社会排斥"强调的是个体正常的社会关联被边缘化的状态,它是一个与社会秩序相关的保守概念。而"社会包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远见的概念,它建立在社会团结的基础之上,它使得个体能够更多、更广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洲社会政策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福利国家危机是社会排斥理论发展的主要背景.社会排斥指社会成员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但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阻止的事实.社会排斥问题的存在影响社会成员公民权利的实现.欧盟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在健康、就业、社会保护、教育和住房五个与社会政策相关的领域中存在.社会政策是反社会排斥达到社会融合的手段.欧盟希望通过社会政策调整和实施去消除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利基营销策略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基策略,即根据对目标市场的分析与研究,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利基营销,为消费者提供具体的、差异化的、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使其需求获得最大的满足。不断变化的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利基营销本身所具有的有利性,促使不少企业倍加关注利基营销策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围绕营销学中4P理论,提出了差异化的产品策略、高价策略、专业化渠道策略、非常规利基式促销策略等利基策略组合;而企业要获得生存空间或者拓展空间,必须实施相应的利基营销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逻辑结构,进而探讨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品牌偏好的影响机制,以便在操作层面为企业品牌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包含认同和拒斥两个维度,认同是影响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主要因素;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本土品牌偏好有直接正向的影响,对外来品牌偏好影响不显著。本土品牌企业在广告传播、公共关系、品牌代言层面应采用民族文化元素的诉求方式,强化消费者的国货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以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为基础,探讨消费升级下在线信任及其对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选取商家声誉、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和促销活动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线信任、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以及促销活动对在线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此外,在线信任在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以及促销活动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商家声誉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当前,在消费升级环境下,线上零售商应注重声誉的打造,通过提高在线信任来降低减轻消费者风险,同时在运营中优化线上购买流程和商品陈列设置,精准匹配促销信息,保持顾客感知优势.  相似文献   

14.
论西美尔货币哲学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美尔对货币的论述主要是从货币的价值根源、哲学本质、社会构造功能及文化影响四个维度展开的.前两者是对货币静态的形而上学的反思,后两者是从货币的演化历史中,去揭示货币对社会结构的构造功能及其对个体精神的文化影响.对货币的哲学意义的认识,可以使身处市场化潮流中的人们摆脱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倾向,发现被金钱遮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排斥”概念:语义考察和话语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概念逐渐替代贫困概念,成为国际公共话语中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政策讨论的主流,影响着世界发展模式的变化。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排斥概念的现代语义起源于法国,而后通过欧盟的贫困项目及其组织传播到其他欧盟国家,最后逐渐被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纳。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相对性、累积性、空间性等多重特征,它与贫困、剥夺、不平等、歧视等概念与话语相关,但是又与这些概念并不等同。在实际运用中,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人们往往也对社会排斥的具体定义作不同的界定。此外,受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学科传统的影响,国际上形成了一些关于社会排斥的话语和研究范式。这些话语和研究范式影响着当前人们对社会排斥现象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出发,21世纪营销创新的主旋律是个性营销。通过实施识别目标顾客、产品个性化、价格个性化、渠道个性化、促销个性化等策略,达到不断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和营销方略,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广告作为商品与符号文化的桥梁,其所强力促销的产品,并非单纯为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功能需求.广告的意义与符号象征实际上成为了某种意义和实践的集合体,一个中心的、有效的、起支配作用的生活意义、价值和行为系统.探究后现代消费社会,重要的在于要以符号经济的话语或思维方武来解释和重新认识广告活动及其现象的社会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政策议程是社会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人们的主观认识、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触发机制、隐蔽议程的操纵和阻碍、决策主体的价值偏好等都会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就我国当前来说,建立多元主体互动的政策议程设置机制、纠正政府的决策偏好、提升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的作用,是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进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共识是民主的规范性要求,如何在多元条件下达到共识是现代民主理论的主要难题。公共选择理论基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框架,把理性个体的策略选择当作民主的基础,强调通过投票机制把不同个体的多元偏好汇总起来并形成社会选择。商议民主理论则认为投票并非是民主的唯一内容,公共领域中的交往也是民主的内涵。它期望人们通过无强制的交往达成共识,认为个体偏好可以运用交往理性通过"更佳论证力量"的商谈而得到改变。商议民主理论在总体上虽然有些理想化,但它所提出的许多方法、观点,对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分歧包括政治分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情绪情感反应 ,进而产生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效果 ,这在广告策略中被称为情感担保。R -P网格是国外学者在研究情感担保策略的有效性中提出的一种产品细分方法。该网络在消费者动机分类、产品适切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情感担保的作用过程有其心理学基础。情感担保的作用条件表现为广告偏好转变为品牌偏好、认知评价与产品的适切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