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以某电厂的2×390MW机组自然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为例,根据高位收水冷却塔内部结构布置,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环境风速对高位收水冷却塔出塔水温、通风量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找出提高高位收水冷却塔运行效率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某逆流式自然通风常规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同尺寸的高位收水冷却塔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研究布置高位收水装置对冷却塔效果的影响.在多种运行工况下分别对常规冷却塔和高位收水冷却塔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高位收水装置布置前后塔内空气流动和温度变化,以及冷却水平均温降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冷却塔,同种条件下高位收水塔内通风量增...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对某1 000MW机组配用的淋水面积为12 075m2的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热力性能方程式,给出了高位收水冷却塔塔内实测风温分布.以该冷却塔为例,对比分析了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高位收水冷却塔和常规冷却塔出塔水温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位收水冷却塔塔内实测风温在3台循环水泵并联运行工况时比2台循环水泵并联运行工况更均匀;高位收水冷却塔塔内填料处断面风速比常规冷却塔更大;在夏季时同等条件下采用高位收水冷却塔时出塔水温相比常规冷却塔可降低0.8K左右.  相似文献   

4.
汪芬 《南方能源建设》2017,4(1):109-112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大型核电和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循环水系统是电厂中的用水和耗能大户,为进一步落实节能降耗的环保要求,介绍了高位收水冷却塔工艺,通过了解其功能特点及配套系统运行特点,并按不同年利用小时数对其综合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以其显著的节能、节水、低噪声等优势,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供水系统,冷却塔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处理费用较高,通过选取不同的冷却塔设计场地标高及地基处理方案,估算各方案的投资,同时考虑施工技术的难易程度及施工工期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主要叙述了一种基于FLUENT UDF方法设计湿式冷却塔淋水装置的节能技术,并介绍其应用于电厂冷却塔的情况。该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环境侧风对超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塔群效应和塔群效应与环境侧风叠加等条件下,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方法;基于FLUENT UDF方法准确分析塔内每个区域的热力参数(喷头实际出流能力、填料实际淋水密度和对应区域的集水池平均水温)等工艺性能关键技术研究;冷却塔新材料(不同波形、不同片距)、新设备的研发制造;冷却塔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百万级核电站冷却塔配置比较及优化分析,高位收水塔方案年运行费用优于常规塔方案,冷却塔采用高位收水装置后,能有效降低水泵几何扬程,节省运行费用。淋水面积越大,采用高位收水装置的经济优势越大。根据数模试验结论,高位收水塔应进行塔内填料布置深度优化,即减小外围填料厚度、增大内围填料厚度,最终实现冷却塔整体热力性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高位收水冷却塔内收水单元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Fluent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挡水板位置对单元内流场、水滴飘零损失以及高位收水冷却塔通风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挡水板的角度为45°板长为0.2m时,塔通风量最大,0m/s条件下的塔通风量达到11 920kg/s,较不加挡水板时提高8.69%,证明此时的收水装置阻力最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冷却塔作为火电厂热力循环中最主要的冷端设备之一,与电厂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节能问题往往被忽视。以某600 MW机组双曲线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对冷却塔的淋水填料和喷溅装置优化改造后进行了热力性能试验,并对其冷却能力进行计算,同时,将改造后的淋水填料特性和喷头优化性能进行分析,指出冷却塔冷却能力得到提升的原因,为电厂在今后的冷却塔运行优化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水系统优化计算程序》进行水力、热力及经济计算优化,比选出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最优循环水系统配置方案.以此方案为基础,采用"冷效相同"的方法对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与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优化比选.研究表明影响冷却塔塔型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发电单位成本和自然塔单位面积造价,当冷却塔单位面积造价为5500元/m2...  相似文献   

11.
冷却塔是发电厂热力循环中的重要的辅助设备,它蕴藏着可观的节能潜力,冷却塔的热力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厂经济效益,是节能降耗不容忽视的关键设备。性能优良的冷却塔可使机组在最小的能耗情况下,输出最大功率,它是保证汽轮机具有较高热效率、安全运行及满负荷发电的一个前提条件。我公司1号冷却塔自2006年投运至今已有7年多,冷却效率较低,若环境温度较高,机组已不能带到满负荷。对1号冷却塔进行改造,提高冷却效率已势在必行,为此我公司对1号冷却塔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位塔收水板间流道的导向作用,高位塔收水装置上部主要传热传质区,特别是填料上方,空气流速基本以塔心最高,而塔壁附近区域空气流速则相对较小,而常规塔最高速度出现在半径的三分之二左右;结合常规塔和高位收水塔各自特点,可通过优化塔型几何尺寸、配风配水、填料不均与布置、增设导流装置等措施降低出塔水温,从而进一步降低机组热耗。为防止高速环境风下高位塔热力性能急剧恶化,需结合厂址气象条件对塔内流场进行整流优化,在塔外进风口增设导流装置等措施可能是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750 kV输电线路杆塔间隙和塔宽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750 kV输电线路工程模拟真型塔试验条件下,通过调整模拟横担和模拟塔腿来实现模拟风偏角,施加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求取在风偏情况下杆塔联合间隙50%放电电压,对比单独间隙的标准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研究了750 kV同塔双回线路风偏情况下联合间隙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在不同塔宽情况下,通过调整导线与塔腿的最小间隙,施加长波前(720μs)操作冲击,求取50%放电电压来研究750 kV同塔双回线路塔宽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随着国家对于海上风电竞价上网指导意见的出台,降低开发成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需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海上塔架和基础的成本,显著影响着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Levelized Cost of Energy),直接决定着海上风电项目的竞争力。  [方法]  为了有效降低塔架基础的成本,文章提出了基于数字化云平台iDO(integrated Design Offshore)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对极端极限状态ULS工况下结构的静强度、疲劳极限状态FLS工况下结构的疲劳损伤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为验证一体化设计方法在降低海上风电塔架基础成本的效果,文章针对两个实际工程项目,基于iDO云平台和传统分步迭代法SIA(Sequentially Iterated Approach)进行设计分析,对比ULS工况和FLS工况下的结构安全衡准指标。  [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ULS和FLS工况下,基于iDO云平台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比SIA在结构强度、变形、疲劳损伤等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可显著优化塔架基础结构,降低结构重量,减小整个支撑结构成本,降低海上风电的LCoE。  [结论]  在实际海上风电工程项目应用中,基于iDO云平台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可有效降低塔架基础结构成本,从而提高海上风电项目的竞争力,同时可对未来海上风电支撑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海上风机塔架与基础连接的2种方式及规范推荐的做法——灌浆连接的设计计算、施工方法及监测手段。提出了采用连接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站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系统中,为保证较高的脱硫效率(95%以上),吸收塔内浆液PH的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目前,电站中广泛采用石灰石浆液PH值为反馈信号,引入锅炉负荷信号和FGD进口S02含量作为石灰石浆液的前馈信号,进行石灰石浆液给料调节的方法,虽然提高了控制水平,但是由于吸收塔内化学反应过程的强非线性和...  相似文献   

17.
钱静  韩君 《锅炉制造》2004,(1):35-36,69
通过对废水汽提塔的成功研制,为公司制造塔式容器积累了经验。特别是在复合板下料,焊接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等方面,为公司塔式容器制造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通常石灰石湿法喷淋吸收塔浆液池造成的供浆瓶颈延迟响应以及搅拌延迟响应的分析,对其提出数学模型,指出这种工艺装置难以克服的缺陷,提出裸塔工艺解决方案以及该工艺极其简单的无前馈单回路PID控制方案,该工艺方案吸收氧化中和瞬间同时在喷淋区完成,浆液池只进行石膏结晶,无增压风机、无氧化风机、无除雾器、无旁路,无须防腐,解...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塔式锅炉机组的布置特点,总结了塔式锅炉的总体结构,钢结构和受热面的结构特点,对塔式锅炉与π型锅炉的各项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塔式锅炉占地面积小,钢结构较为稳定,受热面适合水平布置;相较于π型锅炉,塔式锅炉能快速启动,投资较高,受热面热偏差小,磨损小。切圆燃烧的塔式炉,推荐采用前煤仓布置方式,四大管道采用"支管-母管-支管"的连接方式,布置在运转层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升船机塔柱结构筒体尺度,将高扬程升船机塔柱结构简化为薄壁筒体结构,控制塔柱顶部位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基于悬臂梁法,编写程序计算筒体宽度与壁厚之间的关系。根据塔柱结构设计原则和使用要求,在保证混凝土用量相近的条件下,拟定了固定壁厚、变壁厚两种超高扬程塔柱结构型式尺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固定壁厚和变壁厚两种塔柱结构计算模型,分析了超高扬程大型升船机塔柱结构在三种不同烈度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烈度作用下,变壁厚塔柱结构的顶部位移及加速度、惯性力、筏形基础的拉、压应力较小,变壁厚塔柱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固定壁厚塔柱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