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道第一台NACT(新型灰渣冷却技术)滚筒冷渣机的工业试验结果。工业测试显示,锅炉满负荷运行时NACT滚筒冷渣机的表观传热系数大于95 W/(m~2·K),几乎是现有滚筒冷渣机产品传热系数的2倍。该装置采用扬料板组织灰渣运动,设置迎合抛洒灰渣的对流受热面,将主导热阻由灰渣接触热阻转变为灰渣对流冲刷热阻,大幅度提高了总传热系数。工业测试结果显示:滚筒转速对NACT滚筒冷渣机性能影响巨大。随着滚筒转速提高,灰渣处理量直线升高,但不同转速下的排渣温度升高速率不同;滚筒转速增加,表观传热系数升高,有利于传热过程。增加滚筒对流传热份额,延长灰渣在滚筒内停留时间,是滚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携带翅片滚筒冷渣器内灰渣颗粒的流动过程和传热过程,提出了滚筒冷渣器一维轴向传热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渣中未燃尽碳的残余燃烧,模型参数根据文献和实验室实验确定.利用该模型对一台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上滚筒冷渣器的温度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际运行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滚筒冷渣器出口灰渣的温度和冷却水温度.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风水冷选择性冷渣器的传热过程和运行参数的影响规律,以某电厂450 t/h CFB锅炉配备的多仓式流化床风水冷选择性冷渣器为对象,依据各仓室的传热特点,建立了各仓室的热平衡模型.对设计工况下的出口渣温进行了校核计算,分析在不同进渣量和流化风量下,各仓室的运行特性对出口渣温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额定工况下,推荐的各仓室设计风量不能保证冷渣器的最低安全要求;结合冷态模化实验和传热计算结果,指出必须提高各仓室的流化风量,并给出了满足炉渣流化和冷却要求的流化风量;建议运行中严格控制进渣量并及时调整各仓室的冷却风量.  相似文献   

4.
流化床锅炉水冷绞龙冷渣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水冷绞龙式冷渣器进行工业性运行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冷绞龙中灰渣粒子的运行规律,给出了其灰渣输送量的计算公式,获得了其传热系数,并对灰渣输送及传热特性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这种冷渣器的研究开发,设计完善和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精典的传热学理论对各种冷渣器内的传热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认为:靠重力使高温炉渣颗粒流态化和靠共振控制均匀排渣的风、水冷设计,可以使冷渣器的结构走向紧凑型、节能型、简单型,应当是当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理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六棱管结构、多段组合式滚筒冷渣机,建立了灰渣料床理论运动模型,并采用EDEM颗粒离散元仿真分析方法,对灰渣料床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分析渣灰填充率、料床表面速率、渣灰活动区最大厚度与滚筒式冷渣机结构参数、运转工艺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料床运动周期随转速ω(5 r/min≤ω≤10 r/min)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少;且料床运动周期T随填充率F(F≤50%)的增加而增加,随冷渣管内接圆半径R(R≤300 mm)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料床表面最大速率v_m,随ω增大而小幅提高,随R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但填充率F小于50%时,F的变化对料床表面最大速率v_m没有明显的影响。ω和F的变化对活动层最大厚度δ_m的影响不明显,但δ_m随R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六变形结构相对于圆筒形结构,料床的翻滚次数更多,灰渣的混合运动越强,更加有利于传热。  相似文献   

7.
利用量纲为1的基础关联式,考虑活塞内冷油腔结构、两相流的物理特性和局部流动特性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不同缸径活塞在不同发动机转速时内冷油腔内流体的流动特性,建立对流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雷诺数和普朗特数乘积的自然对数值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发动机转速相同时,随着内燃机活塞缸径的增加,内冷油腔内流体的雷诺数和普朗特数乘积的自然对数值随之增大.通过对比数值模拟和硬度塞试验测试结果可知,对流换热系数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内冷油腔的传热系数,能为内冷油腔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袁宏  马奕飞 《节能技术》1999,17(1):40-40,42
为了解决现场生产的实际问题,研制开发了水冷式振动冷渣器。该型冷渣器具有高效、经济、投资少、抗堵塞等优点。本文介绍了SZL水冷式振动冷渣器的工作原理、本体结构和系统布置,并对该冷渣器的运行经济性和投资成本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振动流化床冷渣器内气固直接接触换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振动流化床冷渣器现场工业性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该种冷渣器内气固表现换热系数的经验准则式。另外,根据能量守恒,本文还推导出了该种冷渣器出口气体及炉渣温度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其设计和校核。  相似文献   

10.
庄宇  陈汉平  王贤华  张世红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2):218-221,266,267
通过灰渣在滚筒冷渣器内的运动实验,建立了滚筒内灰渣的轴向运动模型,研究了滚筒转速、倾斜角、填充度和滚筒直径等参数对灰渣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滚落状态下灰渣在滚筒内停留时间约为滑移状态的1.5倍,灰渣问混合良好;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转速和倾斜角、直径的增大或填充度的减小,灰渣在滚筒内的停留时间减小;转速越大灰渣问混合越强,填充度越大混合越弱.  相似文献   

11.
针对径向通风、管束整体为矩形排列的电机空—空冷却器建立了分区域的传热计算模型,给出了针对不同的内风路温度条件所采取的传热计算方法,采用优选取值法计算方法用于空—空冷却器分区域的传热计算。该计算模型的计算数据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进行了修正。根据该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进行冷却器设计,目前的冷却器设计软件从换热及与风扇匹配角度来讲均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轧片式铝翅椭圆钢管空气冷却器具有传热性能高 ,阻力系数低等优点 ,可应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的空冷发电厂和大中型变压器等。给出了这种强化传热管束的试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节能》2007,26(11):47-49
介绍了表面蒸发式空冷器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表明该设备与其他的换热设备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节约了运营成本;这种设备将水冷与空冷、传热与传质过程相结合,传热过程既有显热传热又有潜热传热,传热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In carbon dioxide transcritical air‐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systems, the high‐pressure‐side heat exchanger operating at supercritical pressures is usually called as gas cooler. The carbon dioxide gas cooler displays much difference from the traditional heat exchangers employing constant property fluids. The commonly used logarithmic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LMTD) and effectiveness—heat transfer unit (ε‐NTU) fail for the gas cooler design calculation as the carbon dioxide properties change sharply near the critical or pseudo‐critical point in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es. The new effective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xpression for variable fluid property derived by the authors is verified by numeric simulation of the carbon dioxide gas cooler. Moreover, the available correlated models for the cooled carbon dioxide supercritical heat transfer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gas cooler. Detail analysis is made for the deviations among the different models, and for the distributions of local convective coefficient, heat flux, and local temperature of carbon dioxide along the flow path in the gas cooler.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CO_2气体冷却器的结构和换热效果对CO_2跨临界循环影响较大.为设计出高效的气体冷却器,有必要对其性能进行模拟和优化.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小型CO_2热泵热水器中气体冷却器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分别对其CO_2侧和水侧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仿真,运用该模型分别针对CO_2侧进口压力对气体冷却器设计管长和CO_2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_2侧进口压力在8~12 MPa时,从8 MPa开始每递增1 MPa,换热系数峰值比压力增加1 MPa前的依次递减约57.14%、33.33%、25.00%、9.83%,设计管长比压力增加1 MPa前的依次递减约55.60%、18.75%、11.33%、9.09%.综合考虑管道耗材与CO_2换热能力,针对小型CO_2热泵系统,气体冷却器CO_2侧进口压力取8.5~10 MPa较合理.研究可为气体冷却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CFB锅炉水冷排渣余热利用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技术,这项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以及废弃物处理利用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流化床锅炉通常燃用高灰份燃料,因此排渣热损失较大,若能将锅炉排渣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则可大大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冷渣  相似文献   

17.
对采用绕簧管的立式电机轴承油冷却器进行了传热性能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冷却器油侧和水侧换热热阻进行了分离,结果显示,油侧换热热阻为水侧的4~12倍.实验结果表明:油流量对冷却器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油流量每增加10 L·min~(-1),总传热系数增大60~70 W·m~(-2)·K~(-1);水流速对冷却器换热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增加换热管的翅化比或提高油流速以降低油侧的换热热阻是提高油冷却器传热性能的关键;采用绕簧管的立式电机轴承油冷却器的传热系数要优于常规采用双金属轧制式翅片管的油冷却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