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镜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考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9-05—2021-02收治的5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开颅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大骨瓣组,28例)和显微镜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组(小骨窗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其中2013-01—2014-06间收治的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014-07—2016-01间收治的40例做为观察组,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60例。大骨瓣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行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SF-36评分。结果小骨窗组术后第1天的血肿清除率,以及3个月的SF-36评分均高于大骨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方法 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微创穿刺碎吸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9例.根据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两组病例的预后情况,分别计算恢复率、重残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未发展到脑疝晚期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和微创穿刺碎吸两种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穿刺碎吸组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组,存活下来的患者的重残率低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碎吸术与小骨窗术二者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术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颅术,重残率低于开颅术.因此,微创术适合基层医院治疗未发展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及为合并脑疝或脑疝前期患者赢得开颅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2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7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组(软通道组,45例)和显微镜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小骨窗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骨窗微创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和CT引导下的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小骨窗组94例实施小骨窗微创开颅清除血肿手术,CT引导组95例实施CT引导下的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手术。结果小骨窗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所需时间少于CT引导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CT引导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T引导组,ADL评分级明显优于CT引导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微创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术式将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各44例。微创钻孔组行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小骨窗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钻孔组治疗有效率、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神经功能(SSS)评分均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ADL和SSS评分,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骨瓣或骨窗清除血肿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时间、神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精神评分、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精神状态以及意识障碍程度,病死率及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将90例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行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一次性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再出血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出血量较小、尚未并发脑疝时,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08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运动诱发电位(MEP)、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MEP、MAP、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的同时能够快速清除颅内血肿,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只家犬为实验对象,以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的方式制作脑出血模型,头颅CT扫描发现基底节区高密度影为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志。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将20只家犬随机分为2组进行实验,对照组10只:造模成功后予内科治疗,不进行血肿清除;微创组10只:造模6 h内进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分别在清除血肿后1、3、5、7天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对照组模型制作成功1,3,5,7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1.6)、(8.6±1.3)、(7.8±1.3)、(7.9±1.5)分,显著高于微创组(6.3±1.7)、(5.8±1.7)、(4.2±1.8)、(4.1±1.9)分(t=3.522,P=0.000;t=4.137,P=0.000;t=5.127,P=0.000;t=4.964,P=0.000)。对照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分别为(11.48±0.52)、(12.34±0.36)、(11.53±0.42)、(11.36±0.01)分,显著长于微创组(8.83±0.55)、(9.23±0.34)、(8.85±0.37)、(8.01±0.12)分(t=11.071,P=0.000;t=19.861,P=0.000;t=15.141,P=0.000;t=87.975,P=0.000)。结论超早期采用微创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缩短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比较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微创组,n=63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n=35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治疗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D)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小骨窗组,意识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而1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NID明显低于小骨窗组(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ADL达自理水平的较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结论〓与小骨窗组相比,微创穿刺术可明显缩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颅骨钻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方法为微创钻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3~5天后拔管。结果 58例患者中19例治愈,27例好转,7例重残,5例死亡,总有效率为79.31%。 结论 对于轻、中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有确切的疗效,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患者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闫涵 《中国科学美容》2014,(19):211-213
目的探讨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在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中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4%,并发症发生率为1.54%,病死率为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82%,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病死率为18.1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9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和穿刺引流术(微创组)各96例。2组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Glasgow昏迷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周及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中位数31(24~39) min vs.152(131~170)min,Z=-11.975,P=0.000],术中出血少[30例0 ml、66例<5 ml vs.(332.4±20.2)ml],术后住院时间短[中位数14(10~17)d vs.64(44~75)d,Z=-44.217,P=0.000],但术后残余血肿量多[中位数13(8~17)ml vs.7(4~12)ml, Z=-11.573,P=0.000]。治疗3周后,微创组Glasgow 预后评分高[中位数4(2~4)分 vs.3(1~4)分,Z=-8.215,P=0.000],Barthel指数高[(59.9±4.5) vs.(54.9±4.9),t=7.370,P=0.000]。治疗6个月,微创组Glasgow预后评分高[中位数3(2~4)分vs.2(1~4)分,Z=-7.448,P=0.000],Barthel指数高[(64.3±8.4) vs.(59.7±6.8),t=4.156,P=0.000],2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策略及功能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其中传统骨瓣开颅31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19例;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25例。结果血肿完全清除18例,近全清除57例,术后1个月以内死亡5例(6.7%)。71例随访6~30个月,按ADL分级Ⅰ级15例(21.1%),Ⅱ级20例(28.2%),Ⅲ级21例(29.6%),Ⅳ级10例(14.1%),Ⅴ级5例(7.0%)。结论应根据术前病情分级、血肿CT分型、患者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显微镜下微侵袭操作,三种手术方法均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且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7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根据不同病情需要采用骨瓣成形或颞肌下减压血肿}I{J_除及钻孔抽吸引流术。结果:血肿清除组存活29例,清醒2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4例,钻孔引流组,存活19例,消醒17例,2例植物生存,肢体偏瘫恢复15例,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主张超早期手术治疗,重视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及处理,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13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36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骨瓣开颅加用去骨瓣减压及小骨窗开颅术,治愈83例,残障13例,植物生存14例,死亡26例。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技术和个体化治疗原则,可有效提高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侧裂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侧裂小骨窗手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侧裂组),失访10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103例(传统组),失访21例,回顾性比较两组获得随访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830,P=0.400);侧裂组术后1月GOS分级明显优于传统组(χ^2=12.553,P=0.000);术后30 d死亡结局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侧裂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获益(χ^2=4.024,P=0.045);侧裂组患者术后6月ADL评分优于传统组(χ^2=5.914,P=0.015)。结论经侧裂小骨窗手术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术后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获益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和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巴氏指数(BI)(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小骨窗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短(P<0.05);小骨窗组术后1周GCS评分较传统组高(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小骨窗组BI较传统组高(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传统组26.67%低(P<0.05)。结论 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可促进患者昏迷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