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超早期应用化瘀通腑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化瘀通腑散的临床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00例合格受试对象区组随机化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恢复的显效率达42.0%,总有效率达90.0%,其颅内血肿吸收显效率达48.0%,总有效率为92.0%,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应用化瘀通腑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活血利水、清热化痰通腑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清热化痰通腑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利水、清热化痰通腑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各种临床症状的消失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有明显好转。结论:活血利水、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通脑灵合剂治疗急性脑出血2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通脑灵合剂治疗急性脑出血200例,与西药对照组10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显示:通脑灵组临床治愈29%,显效率15.5%,总效率94%;对照组临床治愈率13%,显效率48%,有效率26%,总有效率8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176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块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化痰通腑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显效6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89.6%;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达76.3%。两组总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有较好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洪涛  崔应麟 《四川中医》2008,26(10):72-73
目的:观察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及颅内血肿减少程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逐瘀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愈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治愈显效率3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宇  蒋利魁 《河南中医》2010,30(8):795-795
目的:观察内科保守常规治疗结合化痰醒脑通腑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87例和单纯现代医学治疗组73例,对治疗后恢复结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5%,对照组有效率为86.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内科保守常规治疗结合化痰醒脑通腑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伲福达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伲福达治疗。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16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7%;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2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凤香 《山西中医》2009,25(2):20-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用脱水、脑保护、调整血压与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疗法,部分病例行血肿碎吸或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化痰通腑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或恶化3例,总有效率90.63%(95%CI=75.00%~98.0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或恶化7例,总有效率76.67%(95%CI=57.70%~9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442,P=0.032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其收益为OR=0.34(但95%CI跨过1),NNT=7(95%CI=3.1~30.1)。  相似文献   

10.
秦勇 《中医药导报》2005,11(4):21-22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通腑泻浊法治疗,对照组以得舒特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4例,总有效率68.8%。结论:采用通因通用、通腑泻浊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通腑泄热豁痰法治疗急性脑出血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艳华 《新中医》2003,35(12):35-36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豁痰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根据病情对症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并口服或鼻饲通腑泄热豁痰方药;对照组38例以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意识状态、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6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6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意识状态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通腑泄热豁痰方药对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巧瑾  吕建刚 《新中医》2003,35(8):48-4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西药三磷酸腺苷、辅酶A、胞二磷胆碱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山楂、丹参、黄精、骨碎补、太子参、葛根、麦冬、天麻、钩藤、苍术、石菖蒲、五味子、甘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耳聋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为4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耳鸣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0%,对照组为5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炎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玉军  付欲晓  王伟 《新中医》2004,36(2):52-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5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利湿、行气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IL-8、MD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2组肝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行气化瘀法治疗酒精性肝炎具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攻补兼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8水平、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园  彭金军  韩红军 《新中医》2006,38(3):53-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组成: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胃管注入。并子大承气汤(组成:枳实、生大黄、厚朴、芒硝)滴注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0.77%、75.38%,对照组分别为71.15%、55.7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应梅 《山西中医》2007,23(3):27-2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能量合剂、维生素、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36例,对照组100例单用西药治疗.15天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18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显效50例,好转3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潘启明  张忠 《新中医》2004,36(7):52-5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0.9%、97.8%,对照组分别为37.0%、76.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陈天立  张毅  乔栎 《新中医》2003,35(12):41-42
目的:观察在钻孔引流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行钻孔引流配合中药脑伤散Ⅰ号、Ⅱ号胶囊治疗,对照组行钻孔引流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血肿吸收时间较对照组快,治愈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优于西医治疗,提示活血化瘀及益气化滞中药有改善脑部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血肿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槐米浮萍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槐米浮萍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0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槐米浮萍胶囊(由槐米、浮萍、水蛭、乳香、没药、茯苓、白鲜皮、蛇床子、怀牛膝、黄芩、苦参、甘草等组成)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1-3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03例,显效12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临床治愈69例,显效67例,有效31例,无效73例,总有效率为69.60A%。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对照组仅有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槐米浮萍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应用高效,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志中  左俊岭  朱敏 《新中医》2003,35(1):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例。治疗组4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制剂,对照组39例以西医常规治疗。结果: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较西医常规治疗具有 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红卫 《新中医》2001,33(10):35-36
目的:探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药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34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尿蛋白、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