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 七十年代Short经研究分析发现,轻度与亚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心电图表现,70%左右的病例仅出现非特异性的ST—T改变或心电图正常。近年来我们又不断研究ST—T改变与心肌梗塞的关系及其预后,提醒人们要注意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妇女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情绪不稳等临床症状,查心电图ST—T改变,常被疑为“冠心病”。本结合160例45岁以上妇女动态心电图变化,对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心电图常遇到一些休息时 ST—T 改变患者,不易明确是否是器质性心脏病,目前常采用如心得安试验、氯化钾试验、过度换气和立位试验等来助诊。我院以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心得安口服试验,对 ST—T 改变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以往报道结果不一,临床上对其在鉴别诊断意义上的评价亦不尽相同。我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口服法,观察其对β—受体高敏者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以往报道结果不一,临床上对其在鉴别诊断意义上的评价亦不尽相同。我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口服法,观察其对β—受体高敏者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妇女的心电图ST—T改变并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时,常常被疑为“冠心病”,易造成误诊,给予患者极大的心理压力。为此,特分析我室2000~2005年所做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及心得安药物试验,对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8~2003年收治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83例,其中41例因心电图出现ST—T改变而被疑为冠心病,予以改善冠脉循环治疗,效果不佳,许多患者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此,我们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更年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常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查心电图ST—T改变,常被疑为“冠心病”,由于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易与真正的冠心病相混淆。笔者结合200例45岁以上妇女动态心电图变化,对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ST T改变的形态和QRS综合波形成交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患者(男6 0例,女76例)进行男、女比较,按年龄分为(≤30、314 0、4 15 0、5 16 0、≥6 1) 5组。结果:男性肢体导联伴左胸导联ST- T改变占6 6 .7% ,女性单纯性肢体导联或单纯性左胸导联ST- T改变占5 7.9%。男性ST T改变交角及形态明显大于女性。结论:提示ST T改变与年龄、性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明确妇女围绝经期与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45—55岁,并有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烦躁等相应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122例,与同年龄段的男性122例,进行动态心电图ST—T动态改变的对比观察。结果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率与性别的关系显示,女性122例中ST—T改变者48例。为39.34%;而男性122例中ST—T改变者仪2例,为1.63%;ST—T改变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性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ST~T动态改变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多考虑为功能性ST—T改变,而冠心病可能性较小。诊断时应慎雨。  相似文献   

12.
一过性肺型P波较为常见,其临床意义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报告5例脑外伤术后一过性肺型P波,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5例,男,3例,女,2例.患硬膜下血肿3例、广泛性颅脑损伤1例,脑出血1例.心电图改变:5例患者均于Ⅱ、Ⅲ,avF导联P波形态高尖,电压>0.25mv为典型的“肺型P波”.其中2例T波改变,2例ST段改变,1例ST—T改变.  相似文献   

13.
李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472-1472
ST—T改变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引起ST—T改变的原因很多。临床上有些不明原因引起的ST—T改变,可能与受体兴奋性增高有关。普萘洛尔(心得安)为肾上腺素兴奋心肌的作用,使心率减慢,降低心肌耗氧量。在临床上,普萘洛尔常用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ST—T异常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ST—T改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口服后对心得安敏感者及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的影响.作者认为心得安试验属非特异性诊断方法,对中青年女性有心电图ST—T改变者,可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但对中年以上的患者鉴别冠心病或心得安敏感所致的ST—T改变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的改变,如T波高尖、T波倒置、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另外,还可以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U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ST段和T波改变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而其临床意义似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千差万别。本人从事心电工作多年,曾对似是而非的未定诊912例"ST-T改变"进行了追踪,并和临床医师配合直至最后确诊。特撰写此文,以供同仁们在工作中参考。1 ST段和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上,我们把ST段和T波改变,常常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在我追踪的912个病例中,不难看出此特点。(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健康居民ST—T段改变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通过对社区健康居民体检,分析ST—T段改变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ST—T段的改变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系。结论健康居民中ST—T段改变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系,是高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及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65例室早 q 波的临床意义。其中9例心电图同时出现 q 波、ST 段抬高和原发性T 波改变,反映心肌坏死的急性期;26例伴有q 波和原发性 T 波改变,ST 段不抬高,反映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11例非梗死性Q波伴ST—T改变病例,探讨其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病因关系。方法:分析11例异常Q波伴ST—T改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及临床病因资料。结果:非梗死性Q波伴ST—T改变可由于心肌炎症、心肌急性损伤、严重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等因素造成,分别可在重症心肌炎、脑部疾患、胰腺炎、外伤等疾病中出现。结论:这种非梗死性Q波伴ST—T改变为一过性的、可逆性的,随病情治疗好转而消失反复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其动态变化,尤其是ST—T时相变化,可提高诊断率,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20.
青年女性ST-T改变临床多见,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是心肌缺血最主要的心电图表现,引起青年女性ST-T改变的原因很多,为进一步了解和探讨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者对235例青年女性ST-T改变和190例老年女性ST-T改变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