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讨论了发射光谱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化探样中钼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较高(大于10ug/g),不能测定含量在(1~10ug/g)的钼,利用发射光谱法可以弥补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存在的不足。得出结论为,化探样中钼含量大于10.0ug/g时,采用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化探样中钼含量小于10.0ug/g时,采用发射光谱法测定钼含量。为钼的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头孢氨苄胶囊为分析样品,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将头孢氨苄溶解于不同溶剂并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样溶液,根据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求得样品中头孢氨苄的含量。本研究对头孢氨苄胶囊及其他药物中头孢氨苄含量的分析测定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之间的包合作用.当中性红溶液浓度较高时,杯[8]芳烃磺酸钠的加入使中性红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加,实验证明这是由于中性红与杯[8]芳烃磺酸钠形成了包合物,以致溶液中裸露的中性红分子减少的缘故.介绍了利用光谱法测量包合反应的生成常数方法.结果表明,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溶液中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铵盐,乙酰丙酮及醛基反应生成的黄色产物的荧光性质,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影响黄色物质生成速度的各种因素,常温下,柠檬酸铵浓度4mol/L和乙酰丙酮浓度0.04mol/L的实验条件下,黄色物质在24S时间内可快速生成,荧光分光光度测定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4-1.0ug/mL,该方法用于自来水中甲醛的加标回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沸程的标准矿物油油品分别进行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的比较实验,证明红外、紫外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对一般未知油品,以红外分光光度法所测结果更接近水体中油品的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气溶胶中的烃类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仪对北京市的气溶胶样品中的烃类有机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利用大流量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收集大气气溶胶样品于石英滤膜上,每24 h更换一次滤膜。样品首先用二氯甲烷进行超声波萃取,萃取液通过氧化铝-硅胶层析柱进行分馏。用气相色谱对烃类有机物中的烷烃和芳烃馏分进行分析。检测出样品中包含C12-C25的正构烷烃及16种优控多环芳烃及其含量。同时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将偏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甲稀土霉素(MTC)三组分含量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5.8%-103.6%之间,样品不经分离即可同时测定,取得了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泥及其原材料中的氧化铁。对测定条件及样品处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速度120样/小时,用于水泥及原材料中铁的分析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田和平 《甘肃科技》2010,26(16):84-85
针对化探样品中钒的催化极谱法测试的前处理方法,仪器的最佳测试条件进行优化,在0~50ug/25ml范围内,相关系数为γ=0.9995,本法的检出限为3.4×10-6,用3种一级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0%~95%,RSD为1.6%~5.7%,结果满意。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大批量化探样中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La、Ce定量分析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来分析测定单一稀土元素,简单、易行、适用性广。本文对La、Ce分光光度法分析的显色剂测试条件、测试技术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的磁性测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平湖地区表层沉积物的系统磁性测量和化探指标分析,揭示烃类微渗漏对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探讨磁性测量方法在表层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平湖地区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磁性矿物为磁铁矿,一般磁性较弱沉积物中磁铁矿晶粒以单畴(SD)为主,而磁性较强的沉积物中以较烃的假单畴/多畴(PSD/MD)为主,磁性参数与化探数据酸解烃,蚀变碳酸盐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磁性测量可作为油气勘探的  相似文献   

12.
光谱法研究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2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蛋白中α-螺旋的百分含量减少。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苯甲酸钠淬灭。以上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引起了BSA构象的变化,1mg的BSA中加入10mg苯甲酸钠,就会造成BSA损伤。  相似文献   

13.
将偏最小二乘( P L S)法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 快速分析黑加仑色素的含量. 讨论主成分数对 P L S定量预测能力的影响, 并对校正集样品和预测集样品中黑加仑色素含量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4.
胡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628-8631,8653
详细介绍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砷的不确定度的评定。详尽分析了方法测试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的来源。提出了测定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评定,证明此方法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为:(1)样品制备过程的不确定度,(2)校准曲线计算的不确定度,(3)标准配制过程的不确定度,(4)重复性测定的不确定度。其中,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样品消解带来的不确定度为最大,校准曲线计算的标准不确定度次之,其他方面带来的不确定很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油脂中不饱和成分,以动物油为对照,主要分析检测了常见的7种植物油.本文确定了紫外谱图分析油脂的检测条件,将原始油配制成0.2%的环己烷溶液;以相似度为指标比较光谱曲线,验证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异性;用 W 检验法确定了共有峰,运用紫外谱图检测化合物共轭结构的原理,对各种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识别并计算相对含量.紫苏油和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丰富,紫苏油中不饱和双键数4的脂肪酸含量为核桃油的1.5倍,橄榄油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此种脂肪酸.其次,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杏仁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递减,动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未检出.经过碱皂化、甲酯化等方法处理后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明显减弱,因此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质谱定性法,用于谷物中11种三嗪除草剂(西玛津、阿特拉津、扑灭通、特丁通、莠灭净、扑灭津、特丁津、扑草净、扑莠净、草达津、杀草净)残留量的同时测定。样品经丙酮提取,SCX固相萃取柱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质谱法测定,液相外标法定量。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11种三嗪类除草剂在0.02×10-6~1.0×10-6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 9,在0.02~1.0μg.g-1质量浓度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61.6%~1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4%~6.1%。方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较好,可同时满足进、出口谷物中多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生物演化的诸因素中,大气臭氧层是一个重要因素。当臭氧层不完善或遭受破坏时,紫外线就会令生物致伤致死,在晚元古代时,大气臭氧层还很薄弱.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不强。进入罗圈冰期,陆缘海变浅,寒冷又使藻类减少,海水的透明度增大,紫外辐射增强而导致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绝灭,白垩纪末期的绝灭事件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这是由慧星冲击引起的并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深海沉积物中所记录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可以用臭氧层破坏所产生的地球化学效应来加以解释.图1,参9.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解吸提取预处理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铝土矿浮选产品中微量脂肪酸捕收剂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正己烷5种溶剂的解吸提取性能,提出在液固比为2.5ml/g的条件下,以三氯甲烷解吸提取、富集样品中的捕收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铝土矿浮选产品中微量捕收剂的定量分析,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解吸溶剂中,三氯甲烷的解吸提取性能最佳,能在液固比为0.5~5.0mI/g的范围内解吸并富集铝土矿浮选产品表面的捕收剂.用该方法分析捕收剂含量为100~1000g/t的铝土矿浮选产品,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1.4%~1.6%和97%~103%,具有重现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二氧化钛纳米管,并对其进行了TEM、XRD及N2吸附的表征.考察了不同pH的X3B在紫外光、氙灯及可见光下的降解反应.结果表明:不同pH体系,中性条件降解效果最佳,碱性条件降解效果最差;中性体系下,紫外光、氙灯和可见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428,0.0424和0.00522 min-1.研究表明:以紫外光为光源、体系pH为7时,降解效果最优,约经1.5 h,其X3B降解率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