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检测,分析其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临床确诊的78例SLE患者及70例正常对照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IgG为(14.82±6.72)g/L,IgA为(2.46±0.89)g/L,IgM为(1.58±0.59)g/L,C3为(0.91±0.37)g/L;SLE患者血清IgG、I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血清IgM及补体C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SLE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其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指标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为SLE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SARS患者和普通肺炎患者体液免疫的差别。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5 2例SARS患者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 3 4例 ,阴性 18例 )和 2 6例普通肺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 :SARS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的含量都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 <0 0 1) ;IgA、补体C4和CRP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 ;C3含量略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抗SARS病毒抗体阴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含量与普通肺炎患者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组与普通肺炎患者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Graves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Graves病 (G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可能影响的因素。方法 :对 40例初发的G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 ,IgA及IgM)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GD患者的IgG ,IgA分别为 (15 2 3± 2 5 0 )g/L和 (2 6 0± 0 85 )g/L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 (13 38± 2 2 1)g/L和 (2 12± 0 75 )g/L ,P <0 0 5 ;而IgM在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性别及家族史的患者免疫球蛋白间差异无显著意义。IgG与IgA有显著正相关 (r=0 76 3,P <0 0 5 )。结论 :Graves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干扰作用。方法收集54例含不同浓度和类型M蛋白的患者血清样本(IgG型M蛋白20例、IgA型M蛋白16例、IgM型M蛋白18例)和2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IgG、IgA、IgM。通过干扰实验及回收实验评估某种类型M蛋白对同一样本中其他类型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干扰作用。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和IgM的结果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P0.05)。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IgG和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86%、-1.00%,均低于允许总误差(TEa),而检测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5.42%)高于TEa。2种方法检测IgG型、IgM型M蛋白患者血清IgG、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4.38%、4.0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检测IgA型M蛋白患者血清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1.9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G型M蛋白血清样本中IgG≥35.13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的回收结果差异(Diff%)接近或超过其TEa;而IgG浓度达到43.64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M的Diff%仍低于其TEa;相同浓度的IgG型M蛋白对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A和IgM则无明显干扰作用。IgA和IgM型M蛋白均会干扰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并使Diff%超过其TEa;而相对较高水平的IgA和IgM型M蛋白会干扰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无论免疫透射比浊法还是免疫散射比浊法,IgA型M蛋白对IgM的检测或IgM型M蛋白对IgA的检测均有干扰作用,并使其Diff%超过相应的TEa。结论 IgG型、IgA型和IgM型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他2种免疫球蛋白均有干扰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免疫散射比浊法抗M蛋白干扰的能力可能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免疫球蛋白和时相性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时相性蛋白C反应蛋白 (CRP)、前白蛋白 (PAB)和转铁蛋白(TRF)的含量 ,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患者IgG、IgM含量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gA的含量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CRP有 13例高于正常值高限 ,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TRF和PAB为负性时相性蛋白 ,其均值较正常人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和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的含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Ig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说明患者有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而时相性蛋白CRP、TRF和PAB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患者处于应激及营养缺乏的状态 ,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时相性蛋白的检测 ,从而评价患者的机能免疫状况、应激状态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健康个体、慢性乙肝患者以及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检测,同时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IgG、IgA、Ig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恶化组IgG、IgA、IgM以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改善(P<0.05),同时PTA值明显低于改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能够直接反映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对于乙肝患者肝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CD3、CD4和CD8三种单克隆抗体,通过APAAP桥联酶标法,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CD3和CD4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CD8阳性细胞显著增高,致使CD4/CD8比值显著降低,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用终点免疫浊度法将8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6组,分别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结果 部分组别血清中IgG、IgA和IgM高于正常对照,其余组别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别,提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部分表现为体液免疫亢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及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RA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其IgM、IgG、IgA值,并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A患者免疫球蛋白IgG异常率最高(40%),其次为IgA(17%),IgM(7%),IgG异常率高于IgA(P0.05),IgG、IgA同时升高占12%,IgG、IgM同时升高占2%,IgG、IgM、IgA同时升高的占1%。(2)与免疫球蛋白正常组比较,免疫球蛋白升高RA患者Hb、PA与ALB是降低的,TP与GLO以及ESR显著上升;与免疫球蛋白正常组比较,免疫球蛋白下降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明显升高(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IgG与WBC、HB、PA呈负相关,与ALB、GLO、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ESR呈正相关;IgA与GLO、ASO与ESR呈正相关;IgM与HB、ALB呈负相关,与GLO、RF和ESR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的发病过程中以IgG异常为主,并且与RA患者的贫血,炎症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肝衰竭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组,选取5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为常规组。均以IgG、IgM、IgA展开测定,展开组间比较。结果与常规组比,研究组血清IgM、IgG、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不同分期患者IgG、IgM、IgA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着分期升高,患者三项指标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以血清IgM、IgG、IgA来对肝衰竭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判断患者病情,还可对病程程度予以揭示,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联合检测在肝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9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散射比浊法检测IgA、IgM、IgG水平,应用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GG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ALT、AST、GG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A、IgM、IgG、ALT、AST和GGT是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IgA、IgM、IgG、ALT、AST、GGT联合检测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A、IgG、ALT、AST和GGT升高是肝衰竭患者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IgA、IgM、IgG、ALT、AST、GGT联合检测时,AUC最大,为0.901。结论血清IgG、IgA、IgM、ALT、AST、GGT水平升高是肝衰竭发生及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免疫球蛋白和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不育男性患者精浆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精子活力与密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96例不育症患者分为弱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和无精子症3组,以31例精液质量正常的已生育男性作为参照对象.利用免疫比浊法和精子质量图文分析系统分别检测精浆中IgA、IgG、IgM和精子活力与密度.结果 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精浆中IgM含量与正常组和弱精子症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P<0.05);精浆中IgA、IgG和IgM之间两两相关(P<0.01),IgM含量与精子密度显著相关(P<0.05);不育症组与正常组比较,IgA、IgG和IgM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减低.结论 精浆中三种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失衡及IgM含量减少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该结果可为男性不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分型以及生化相关指标检测。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其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使用全自动电泳仪进行检测。结果在30例患者中,血清蛋白电泳图谱显示,有29例患者出现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IgG双克隆型6.67%、IgD型6.67%、IgA型26.67%、IgG型56.67%。未出现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3.33%。8例IgA型和17例IgG型患者的IgA以及IgG水平显著提升。2例IgD型患者的IgM、IgA、IgG下降。1例双克隆型患者的IgM与IgG提升。患者在钙、肌酐、总蛋白和尿素氮水平上,全部高于正常水平,白蛋白水平未出现异常变化。结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在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54例,经临床诊断分为狼疮性肾炎组49例、糖尿病肾病组5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31例、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组22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所有样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结果血清蛋白电泳结果显示,四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P0.05),以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组降低最为明显;四组患者血清α1球蛋白、α2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以狼疮性肾炎组增高最为明显;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β球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增高不明显;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γ球蛋白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尤其以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增高明显,而糖尿病肾病的γ球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显示,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IgG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以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升高最为显著;四组患者IgM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肾脏疾病多伴有机体蛋白质代谢紊乱,不同类型肾脏疾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通过血清蛋白电泳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对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检测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检测11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gA、IgG、IgM水平,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量表(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进行评分,并于治疗6周后再次评分,以评价疗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疗效与IgA、IgG、IgM的关系。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高水平IgA、IgG、IgM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量表评分均高于低水平IgA、IgG、IgM患者(P=0.000)。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与NIH-CPSI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疗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之间血清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指标对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影响大小依次为Ig G[比值比(OR)=5.003,95%可信区间(CI) 1.822~7.894]、Ig A(OR=3.792,95%CI 3.302~7.580)、Ig M(OR=2.599,95%CI 1.168~5.782)。结论血清Ig A、Ig G、Ig M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在儿童白癜风疾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26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水平,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体C3、C4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含量高于稳定期患者,而C3、C4含量低于稳定期患者。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C3、C4含量与稳定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液免疫在部分寻常型儿童白癜风病情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活动将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比较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表达,分析上述指标水平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80例RA患者中活动期50例,缓解期30例。活动期IgA、IgM、IgG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显示,RA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之间两两呈正相关(r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A、IgM、IgG水平高表达是RA患者临床活动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血清IgA、IgM、IgG水平高表达预示着RA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动态监测血清IgA、IgM、IgG水平可为RA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43例肝脏疾病组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肝脏疾病组患者血清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患者血清IgA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间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疾病组患者血清C3、C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HBV携带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136例HBV携带者和70例正常对照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IgA、IgM三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同时还观察分析了HBV携带者中HBV-DNA阴性(<103拷贝/5升)、阳性(>103拷贝/5升)血清中三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值.结果 HBV携带者血清中IgG水平升高,IgM趋于稳定,ISA水平则降低,而HBV-DNA阴、阳性血清中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值,其水平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HBV携带者以及HBV-DNA阴、阳性者血清中的Ig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02例AS患者归档病历,对其IgG、IgA、IgM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另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的IgG、IgA、IgM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IgG、IgA、IgM变化。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S患者IgG、IgA显著增高(P0.05或P0.01)。(2)AS患者IgG异常率最高(32.35%),其次为IgA(16.67%),IgM(6.86%),IgG异常率高于IgA、IgM(P0.05),IgG、IgA同时升高占11.76%,IgG、IgM同时升高占1.96%。(3)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IgG、IgA、IgM与球蛋白(GLO)、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IgG、IgA与总蛋白(TP)、补体(C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IgG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呈正相关,IgA与白细胞计数(WBC)、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IgG、IgA、IgM与前白蛋白(PA)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S患者血免疫球蛋白升高,与炎症指标呈正相关性,可作为AS诊断、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学诊断特点。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收治的35例神经梅毒患者,其中32例患者行血清与脑脊液免疫学指标检测,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A、IgM的差异,应用卡方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G的差异,并对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检出率和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进行分析。 结果32例神经梅毒患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有53.13%(17/32)的患者IgG升高,6.25%(2/32)的患者IgA升高,0%(0/32)的患者IgM升高;脑脊液中,有84.38%(27/32)的患者IgG升高,100.00%(32/32)的患者IgA升高,90.63%(29/32)的患者IgM升高;血清与脑脊液IgA、IgM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G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7,P>0.05)。25例神经梅毒患者行CSF寡克隆电泳,IgG寡克隆条带阳性率为100.00%(25/25),96.00%(24/25)患者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 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是易误诊的可治性疾病。血清及脑脊液IgG多表现为升高,脑脊液IgA、IgM多表现为升高而血清IgA、IgM多表现为正常,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等免疫学特点对神经梅毒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