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重要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虽然在体内的数量较少,但是其强大的抗原呈递和处理功能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DC的发育分化过程伴随着其由未成熟的前体细胞向成熟细胞的转变,未成熟的DC(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与成熟DC(mature dendritic cell,mDC)在表型特征以及生物学功能上都有区别,而imDC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体外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特异性低应答。临床上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是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早期创面覆盖最直接、  相似文献   

2.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发育、迁徙、功能,以及其诱导Treg细胞,与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发育、迁徙、功能,以及其诱导Treg细胞,与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中枢调节作用。近年来通过对树突状细胞成熟与活化途径控制的 研究如NF-kB通路的激活,以及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200、MD-1等的研究,出现了多种新的 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移植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移植肝和受体之间的免疫耐受,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成熟DC(mDC)和不成熟DC(imDC),采用形态学观察、表型分析和功能学实验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构建Wistar大鼠和SD大鼠肝移植模型,并于移植前5 d注射到受体大鼠内,研究它们对移植后大鼠肝脏病理及存活时间的影响情况.结果 DC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多数细胞表面有细长树枝状突起,mDC和imDC表面均表达表面分子OX62,而表面分子CD86在imDC表面低表达,在mDC表面高表达.imDC和mDC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发现imD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相反mD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注射imDC的受体大鼠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注射mDC的受体大鼠,注射mDC的肝移植大鼠在移植后较早且出现较强的急性排斥反应,而注射mDC的大鼠在移植后16 d才开始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建立了在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来源DC的方法,imDC能显著延长受体大鼠肝移植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状细胞组、联合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6.9±1.9)、(10.3±3.0)、(17.0±3.4)、(20.8±3.6)d.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者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可延长免疫耐受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最大的特点是捕获外来抗原 ,迁移至引流淋巴结 ,发育成熟并递呈抗原 ,启动和诱导T细胞分化产生免疫反应或直接激活B细胞及产生免疫记忆[1] ,因此DC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本文就近两年DC与免疫耐受的关系作一综述。一、树突状细胞亚群DC是一异质的细胞群体 ,其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细胞起源、不同的成熟状态和功能方面[2 ] 。细胞起源和成熟程度差异决定着DC的不同功能 ,这与免疫耐受诱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DC表面蛋白质分子 ,可将源于小鼠骨髓和胸腺或淋巴器…  相似文献   

9.
总结近10余年来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肝脏移植应用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类浆树突状细胞(PDC)既往被认为是病毒感染机体后1型干扰素(IFN)的主要分泌细胞,但是近些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一树突状细胞(DC)的亚群可以通过无能、调节/抑制、清除等多重机制诱导T细胞耐受,对它的研究将有希望找到一条新的、更为有效的、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免疫耐受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DC)在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中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 2 0 μg/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 5 0 0 μg/LGM CSF 2 0 0 μg/L白细胞介素4 (IL 4) ,从BALB/c受鼠骨髓培养未成熟DC及成熟DC ,然后负载Wistar大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抗原。将两种DC回输至糖尿病小鼠体内 ,7d后分别将Wistar大鼠和SD大鼠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 ,监测移植物存活情况 ,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 ,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负载MHC抗原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体内胰岛迅速被排斥 ,负载MHC抗原未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胰岛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 ,但以SD大鼠作为供者的胰岛移植物迅速被排斥。耐受鼠的脾细胞对Wistar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微弱 ,而排斥鼠脾细胞则出现明显增殖反应。结论 未成熟DC预处理受者可诱导T细胞无能 ,并有效延长异种胰岛移植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第三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同种异体抗原后对其免疫特性的影响。方法从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中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SCg)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联合培养7d,诱导其分化成imDC,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型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将培养的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抗原共同孵育,并给予共刺激分子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处理,检测抗原负载前后的细胞表型变化,通过MLR比较致敏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1α、CD83、CD80、CD86等成熟标志呈低表达,分别为21.42%、0.59%、5.39%、3.85%;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率为60.66%,MLR结果提示其不能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2)负载抗原后的DC表现出成熟特性,CD1α、CD83、CD80、CD86及HLA-DR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为65.51%、42.20%、56.45%、38.52%、76.44%(P〈0.05);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2.00]。(3)给予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致耐处理后,SI由2.51下降到0.39。可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第三方imDC负载抗原后能表现出成熟特性;经CTLA-4Ig致耐处理,不能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有望诱导受体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Kupffer细胞(KC)在肝移植后免疫调节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肝移植后KC通过各种途径被激活,激活的KC通过吞噬凋亡的T细胞、高表达FasL促进Th1细胞凋亡,同时分泌大量的Th2/Th3类细胞因子(白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进Th2细胞的增生分化,诱导免疫耐受.然而,激活的KC也能通过表达MHC抗原,分泌黏附分子、共刺激分子发挥抗原递呈功能,并分泌促进Th1增生分化的细胞因子,启动和促进肝移植后供体肝脏的排斥反应.K在肝移植后是诱导免疫耐受减轻排斥反应,还是促进并加重排斥反应,可能与其所受刺激因素的变化进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细胞因子调控网络,最终导致Th1/Th2细胞比率变化有关:Th2细胞占优势则诱导免疫耐受,Th1细胞占优势则促进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 mDCs)联合西罗莫司(SRL)在诱导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以雄性Lewis大鼠为供者、Brown-Norway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对照(control)组术前不给予任何干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组于术前7天经尾静脉注射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西罗莫司(SRL)组于术后连续7天经胃管灌注西罗莫司;联合(imDCs+SRL)组于术前7天经尾静脉注射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于术后连续7天经胃管灌注西罗莫司。结果:对照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组、西罗莫司(SRL)组、联合(imDCs+SRL)组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8.25±1.75)(、10.25±1.91)(、10.64±2.50)(、21.38±2.97)天。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除单独应用未成熟DC组与单独应用SRL组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者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耐受;联合使用西罗莫司可延长移植皮片成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许文犁  郎韧  李先亮  贺强 《器官移植》2019,10(3):278-282
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措施,而如何让移植受者获得免疫耐受状态则是肝移植科医师追求的最终目标。了解最新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经验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免疫耐受,从而为移植受者制定更加妥善的治疗方案。本文综合国际核心期刊报道的内容,从临床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诱导方案的制定及寻找合理的免疫状态的相关监测指标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0诱导的大鼠树突状细胞体外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诱导的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体外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经典诱导方案的基础上 ,应用IL 10 ( 10 μg/L)抑制大鼠骨髓来源DCs的成熟 (IL 10组 ,10例 ) ,并设对照组 (IL 4组 ,10例 )。培养期间观察DCs形态 ,检测DCs表型、摄取抗原能力、体外免疫功能及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IL 4组比较 ,IL 10组DCs细胞表面CD80 、CD86及OX6低度表达 ( 2 5 .3 %、42 .4%、3 2 .3 % ) ,吞噬能力较强 ( 81.9) ,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该淋巴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 ;培养上清中IL 12水平 ( 4 0 6.5pg/L)及初次MLR培养上清IL 2水平 ( 2 45 .4ng/L)均较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IL 10作用的大鼠imDCs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单克隆抗体(CD80mAb)在协同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4E5杂交瘤细胞株BABIMC小鼠腹腔注射,抽取腹水,分离纯化后获得CD80mAb;分离供体大鼠骨髓来源DC细胞前体,经GM—CSF、IL-4体外刺激后。再加入IL-10共培养,鉴定为imDC;移植前7d,将2×10^6imDC经静脉途径注射至受体体内,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l、CD80mAb5mg连续14d。结果 四组受体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d、32.4d、50.2d、92.0d,实验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移植物形态尚完整,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实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供受体间呈低反应性。结论 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mAb能够协同imDC诱导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降低宿主对移植物的急、慢性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Graft hyporeactivity induced by immature donor-derived dendritic cel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deficient in surfac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and have been shown to exhibit a 'tolerogenic' potential. We investigated the allostimulatory activity of immature DCs in one-way mixed leukocyte reactions and their capacity to inhibit anti-donor cytolytic activity in the sponge matrix allograft model. Immature DCs (CD80 and CD86 deficient) were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cells propagated in GM-CSF and TGF-beta1. Mature DCs (CD80+ and CD86+) were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cells propagated in GM-CSF and IL-4. Either 2 x 10(6) DBA/2J (DBA, H-2d) immature DCs or 2 x 10(6) mature DCs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into C57BL/6J (B6, H-2b) mice 7 days prior to sponge matrix allograft implantation. On day 12, the sponge was harvested and the graft-infiltrating cells were tested in vitro for 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activity. Immature dendritic cell (DC) infused significantly and markedly inhibited intra-graft CTL activity compared to mature DCs and syngeneic bone marrow control cells. The administration of immature DCs directly into the sponge allograft failed to induce hyporeactivity. Thus, the only systemic infusion of immature donor DCs was able to recapitulate the donor-specific transfusion effect, and the capacity of donor bone marrow cells to induce donor-specific hyporeactivity in the sponge allograft model.  相似文献   

19.
周艾炜  刘源  薛峰  夏强 《器官移植》2022,13(3):288-295
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是指在肝移植受者中通过各种方式停用免疫抑制剂,且受者肝功能长期维持稳定。目前,实现免疫耐受的方法包括被动免疫耐受、主动操作性免疫耐受和诱导性免疫耐受,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了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相比成人,儿童肝移植受者具有更好的免疫耐受潜质,特别是活体肝移植受者,但预测个体能否达到免疫耐受仍是一大挑战。本文总结了儿童受者免疫耐受的特点、免疫耐受的诱导、操作性免疫耐受、诱导性免疫耐受及受者筛选与耐受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儿童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降低患儿的免疫抑制剂总体暴露量,减少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