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果枸杞发酵酒的品质受众多因素影响,该文对近年来黑果枸杞发酵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黑果枸杞酒的种类、发酵工艺、澄清工艺、酵母选育4个方面进行论述。今后应更加注重黑果枸杞专用菌株的选育和复合酵母菌株发酵,为黑果枸杞酒的开发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持,促进黑果枸杞产品持续快速发展,为实际生产中黑果枸杞酒的酿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不同酒度的枸杞浸提酒品质最佳,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3种不同酒度(42% vol、45% vol、53% vol)的枸杞浸提酒在不同枸杞浸提时间下的色泽、黄酮、多糖、甜菜碱及香气成分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2% vol枸杞浸提酒的最佳浸提时间为10 d,枸杞浸提酒黄酮含量为0.046 mg/mL,枸杞多糖含量为9.36 mg/mL,甜菜碱含量为1.412 mg/L,典型香气成分辛酸乙酯含量为1.608 mg/mL;45% vol枸杞浸提酒的最佳浸提时间为10 d,枸杞浸提酒黄酮含量为0.045 mg/mL,枸杞多糖含量为7.89 mg/mL,甜菜碱含量为3.070 mg/L,典型香气成分辛酸乙酯含量为1.779 mg/mL;53% vol枸杞浸提酒的最佳浸提时间为20 d,枸杞浸提酒黄酮含量为0.031 mg/mL,枸杞多糖含量为5.83 mg/mL,甜菜碱含量为1.089 mg/L,典型香气成分辛酸乙酯含量为2.785 mg/mL;枸杞浸提酒色泽良好。  相似文献   

3.
发酵枸杞酒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市场前景广阔,但在货架期内易出现沉淀,影响消费者的偏爱。本研究以发酵枸杞酒及其沉淀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枸杞酒沉淀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探究了添加不同澄清剂(皂土、明胶、蛋清粉和蛋白酶等)对枸杞酒化学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枸杞酒沉淀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有机酸、多糖、多酚和金属元素等,其中,蛋白质占24%~34%,有机酸占22%~28%,多糖占15%~23%。添加不同种类的澄清剂对枸杞酒沉淀组分的影响不同,皂土类能够降低蛋白含量,其中皂土NC处理后的枸杞酒与对照组相比蛋白含量降低了28.13%。而明胶类能降低有机酸和多糖含量,其中明胶W处理后的枸杞酒多糖含量下降为初始对照的53.84%。添加明胶类澄清剂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枸杞酒的沉淀量,提高枸杞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枸杞清汁、枸杞蒸馏酒为原料,对枸杞气泡酒配方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枸杞气泡酒的最佳配方为6.7%的60%vol枸杞蒸馏酒,8.5%枸杞清汁;白砂糖与果葡糖浆(3∶7)复配糖源,添加量为55 g/L;柠檬酸与DL-酒石酸(11∶3)复配酸源,添加量为3.0 g/L;蜜柚浓缩汁为枸杞气泡酒主要辅料,添加量为15 g/L;枸杞气泡酒二氧化碳气容量控制在2.5倍。该产品色泽鲜亮,入口杀口感强烈,层次感强,具有枸杞香味。  相似文献   

5.
酚类物质作为枸杞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癌、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解枸杞酒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宁杞1号枸杞干果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spectrometry, UPLC-LTQ-Orbitrap-MS),对枸杞汁及枸杞酒中的酚类物质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5种酚类物质,其中枸杞汁特有的6种,枸杞酒特有的3种,二者共有的物质46种。然后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枸杞酒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枸杞酒发酵前后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共筛选出1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包括8种酚酸类、2种黄酮类、2种酚酰胺衍生物及1种香豆素。最终确定了发酵前后枸杞酒中酚类代谢物的变化,研究拓展了对枸杞汁及枸杞酒中多酚类成分的基础研究,为枸杞的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希柱  高艾英  李健  金玉红 《中国酿造》2013,32(11):105-108
选用市售枸杞和白酒,研究酒精度、料液比和浸渍时间等对枸杞中主要保健因子(如枸杞多糖和黄酮等)含量的影响规律,结合浸渍酒理化指标、感官指标、枸杞多糖及黄酮含量等确定了枸杞浸渍酒的最佳工艺为:白酒酒基酒精度44%vol,料液比1∶ 6,浸渍11d,在该条件下获得的的枸杞浸渍酒枸杞多糖含量134.62mg/L,黄酮含量45.0mg/L,色度37.32EBC,浊度7.46EBC,该成品酒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色泽和风味。  相似文献   

7.
以枸杞为原料,采用热浸提法得到枸杞液,经发酵法制得原果酒,再以纯净酒为酒基在后酵初期(第9天)时加入,配制后进行后酵、陈酿处理,最终得到一种风味突出、口感独特的新型枸杞酒。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类胡萝卜素降解后产生的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对枸杞酒特征香气的影响,采用一株可降解类胡萝卜素的库特氏菌进行实验。分别在枸杞渣中接种库特氏菌,枸杞清汁中接入工业酿酒酵母,发酵结束后混合;在枸杞汁中加入库特氏菌酶制剂,辅助工业酿酒酵母发酵;将高压灭菌的枸杞渣加入枸杞清汁后接种工业酿酒酵母发酵,并以正常发酵工艺酿制的枸杞酒作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枸杞酒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感官评分法评价3种降解类胡萝卜素方式对枸杞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库特氏菌酶制剂辅助发酵组枸杞酒香气和口感均为最佳,高压灭菌后发酵组澄清度最好。因此,在枸杞酒酿造过程中,可以采用库特氏菌酶制剂对枸杞汁进行降解处理,在此之前对枸杞渣可适度配合使用高压灭菌,从而改进枸杞酒的酿造工艺,提升枸杞酒香气。  相似文献   

9.
银耳枸杞保健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胜敖  田松林 《酿酒》2005,33(3):82-83
银耳枸杞保健酒是以银耳为主要原料,辅以枸杞、大枣,经食用酒精浸提,用5 0度小曲高粱酒、纯水勾兑成酒度为30度的保健酒。该酒酒度低、酒体清亮透明、酒味醇和,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营养滋补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传统酿酒技术,以山东青岛蓝莓、宁夏枸杞干果为原料,研究枸杞蓝莓酒的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蓝莓枸杞发酵酒加工过程中SO2添加量、酵母菌添加量、发酵温度以及主发酵时间进行控制,最终得出枸杞蓝莓酒酿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4℃,二氧化硫添加量为40 mg/L,酵母接种量为0.08%,主发酵时间为8 d。此条件下得到的枸杞蓝莓酒酒体醇香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遴选健康男大学生12人进行穿鞋跑与裸足跑测试,测试时间1h,每隔10min进行数据采集,并在每10min内对受试者进行主观疲劳感受的问询。结果表明:穿鞋跑与裸足跑在足掌接触时间上差异不大;裸足跑在前30min内人体舒适度较大,30-60min内对受试者损伤较大。相对于裸足跑,穿鞋跑时抓地能力较差。因此,在进行中小强度的训练时,可以适当选择裸足跑方式。建议在鞋的设计上,要平衡好抓地力与舒适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烤烟产区气候评价中,为了探索更加合理的指标赋权方法,采集云南12个典型烤烟产区的气候数据,利用单一和综合赋权法评价气候综合状况,并对赋权及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2个烤烟产区大田期均温在19.23~20.58℃,处于适宜水平,成熟期平均降水量达290.45 mm,雨量偏多,大田日照时数充足;(2)单一赋权法中权重系数最大的指标分别是旺长期降水量0.173(层次分析法),旺长期均温0.143(标准差法),旺长期均温0.195(熵权法),单一赋权法的方差平均值(Rmean2)为2.36;(3)综合赋权法中权重系数最大和最小的指标均为旺长期均温(0.150、0.152、0.149)和全年日照时数(0.107、0.107、0.108),Rmean2为0.44;(4)3种综合赋权法中,基于离差平方和的综合赋权法评价得分差距更大,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评价结果间相关性更好,基于单位化约束的综合赋权法评价得分的分值更高。较之单一赋权方法,综合赋权法的权重差异更小,评价结果的收敛性更好,能够在烤烟产区气候评价中更加合理地对不同气象指标进行赋权。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研究了陶瓷膜技术在淀粉糖澄清工艺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陶瓷膜可直接对混合糖化液进行过滤,50 nm孔径陶瓷膜 的澄清效果最佳,能够节约糖化时间超过12h。 设定操作压力为0.35 MPa,温度为70~80℃,设备的回流量为3.2m3/h,50 nm陶瓷膜 对糖化液浓缩33倍,平均通量为248.6 L(/ m2·h),且通量保持稳定。陶瓷膜过滤后清液的蛋白去除率达75.9%,透射比提高至98.4%,均优于真空转鼓。陶瓷膜浓缩后的糖化液残渣经压滤和烘干,加工成蛋白饲料,每年为企业增收590万元,实现了淀粉糖的绿色节能生产。  相似文献   

14.
食用油作为生活必需品,与国民营养健康休戚相关。研究消费者对食用油安全风险认知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因素具有借鉴意义。根据南京地区食用油安全风险调查数据,提出重塑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强化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健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公众参与式监督机制,规避食品安全舆论传播风险,敦促新闻媒体食品安全宣传监督作用,以此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规避食品安全风险以促进食品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费氏丙酸杆菌突变株为出发菌株,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接种量和初始培养pH值3方面,研究其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并与山梨酸钾的抑菌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发酵培养基均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乳酸钠(sodium lactate broth,SLB)培养基发酵时,该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分别为25.3 AU/mL和18.3 AU/mL,结果要优于0.1%的山梨酸钾的抑菌活性(21.1 AU/mL和14.1 AU/mL);对于接种量而言,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最佳的接种量分别为6%和5%,其抑菌活性分别为28.1 AU/mL和18.0 AU/mL,抑菌效果均优于0.1%的山梨酸钾;对于不同培养pH值而言,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最适初始pH值分别为6.5和6,抑菌活性分别为27.6 AU/mL和14.5 AU/mL,其抑菌效果也优于0.1%的山梨酸钾。所以,选择在适宜条件下发酵所得的丙酸杆菌代谢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山梨酸钾。对丙酸杆菌代谢物抑菌作用的研究将为新型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依据与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的特征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7个烤烟品种(红大、翠碧1号、KRK26、秦烟96、云烟85、NC55、龙江911)的160个中部叶原烟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个烤烟品种中部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外观质量总体变异较小,但所有品种中部叶色度以及红大和KRK26烟叶油分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2)7个烤烟品种常规化学成分和烟气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品种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云烟85、秦烟96和龙江911烟气品质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红大、NC55、翠碧1号和KRK26烟气品质变异较小;(3)云烟85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最高81.99分、翠碧1号烟气品质综合得分最高64.64分,翠碧1号、云烟85、红大和KRK26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优于龙江911、秦烟96和NC55。  相似文献   

18.
张海棠  王宏付  柯莹 《纺织学报》2019,40(1):175-181
为提升应急救援类防护服装的功能及舒适性能和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从应急救援防护服的面料选择、服装结构设计以及主要测试方法3个方面,阐述了应急救援类防护服装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应急救援防护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为确定应用需求、明确重点防护对象、设计初始方案、初始设计方案评价及确定最佳方案。指出目前应急救援防护服的研究瓶颈是功能兼顾困难、标准建立复杂以及舒适性评价精度控制难,预测了应急救援防护服在差别化高性能纤维、多功能智能化防护系统、更高的穿着舒适度以及健全规范的测试评价系统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制浆过程中碱回收蒸发工段黑液液位控制直接影响着黑液浓度和蒸发效率。针对黑液液位非线性、大时滞及时变性的特点,传统PID方法控制精度较低,使用标准粒子群算法可以优化PID参数,提高精度,但是收敛速度慢,整定时间长。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来整定PID参数,通过动态调整惯性因子和加速因子,以及改进收敛准则等方法来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平台上,比较了传统PID方法、标准PSO算法和改进PSO算法对黑液液位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改进PSO算法优化的PID控制缩短了调节时间,降低了超调量,说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黑液液位PID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以新鲜白玉菇为原料,通过测定其营养成分、色泽、复水比、感官评定、质构测定以及微观结构测定,研究热风变温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红外恒温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热风变温干燥组和红外恒温干燥组,真空冷冻干燥组的白玉菇样品样品营养成分最高,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21.16mg/g和74.25mg/g。同时,真空冷冻干燥组的复水比、色泽、感官评定和质构特性最好,电镜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组的样品组织结构完整性最好。综合比较,真空冷冻干燥是3种干燥方式中最理想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