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基于洪湖湿地恢复的灌江纳苗可行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湖是长江中游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区域,由于江湖联系阻隔,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一定的退化态势:湿地面积萎缩,湿地资源遭到过度利用,湿地水质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影响。恢复江湖联系,实施灌江纳苗,是进行洪湖湿地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灌江纳苗是恢复洪湖野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是洪湖与长江阻隔后采取的保护洪湖鱼类多样性的补救性措施,对提高洪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洪湖湿地的生态功能,都具有重要价值。在实施灌江纳苗时,应充分考虑洪湖在调蓄洪涝、水产养殖、生物栖息地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洪湖自然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发能 《人民长江》2008,39(5):19-22
析了洪湖形成、演变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基本过程.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洪湖的湖泊形态、水文条件、水质状况、水生植物和水生态系统以及江湖关系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和演替.系统揭示了洪湖自然环境演变的基本过程和规律,表明近代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洪湖生态环境的退化.若对洪湖湿地重点保护,并采取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洪湖湖泊生态系统则处于良性循环中,否则,湖泊湿地可能会丧失.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多暴雨洪水,洪涝灾害频繁,蓄滞洪区是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是达到规划设计防洪标准的关键措施。叙述了洪湖分蓄洪区及其内拟套建的洪湖东分块蓄洪区的由来,论述了选择在洪湖分蓄洪区内套建洪湖东分块蓄洪区是国家实行洪水风险管理策略的必然,并对建立洪湖东分块蓄洪区良性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苗尾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保证苗尾水电工程基础帷幕灌浆的防渗效果,需要研究并采用适合该工程的帷幕灌浆工法。通过选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部位采用试验工法进行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并对灌浆试验效果进行检查,总结出适合该工程的帷幕灌浆生产工法。通过生产工法的使用,灌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提高,满足了设计要求,帷幕灌浆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洪湖水体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洪湖遭遇了70 a一遇的干旱,湖区水体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解影响洪湖水体面积变化的因素,利用1973年以来的多期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数据,提取洪湖湖区水域面积,结合同期逐月日平均降雨量数据,对洪湖水体面积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洪湖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1973~2000年洪湖水体面积和年降雨量数据、汛期降雨量数据的相关性都很高,水体面积的变化趋势和年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1973~2010年洪湖水体面积和年降雨量数据、汛期降雨量数据的相关性都有所降低,说明2000年后,影响洪湖水体面积的因素可能存在降雨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罗鲁生 《中国水利》2004,(12):34-37
小浪底水利枢纽帷幕灌浆首次引进了GIN法灌浆新技术.经过灌浆试验、试验性生产和生产上较大量的采用,形成了一套具有小浪底特色的GIN法灌浆工艺,研制出实用的浆液配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GIN法帷幕灌浆比常规灌浆法可节约水泥1/3~1/2,同时提高工效.其他相关工程从中可以得到一定启迪,使GIN灌浆法不断完善和创新,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帷幕灌浆引进了GIN法灌浆新技术,并对GIN法灌浆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该技术是建立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灌浆方法基础上,在稳定浆液的研制,GIN值的确定,结束标准的确定方面都有所发展,经过灌浆试验,试验性生产和在实际生产中较大量采用,形成了一套具有小浪底特色的GIN灌浆工艺,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洪湖市,传诵着市建委系统干部群众奋力抗洪保水厂的动人事迹。座落在新堤长江之滨的洪湖陵园水厂,占地25亩,日供水能力10万吨,担负着洪湖城区24万人的生产、生活供水重任。七月中旬以来,由于湖南、湖北连降特大暴雨,江湖水位陡涨,七月二十二日,新堤水位达到33.  相似文献   

9.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和节点区,洪湖多年来一直承接江汉平原的调蓄与灌溉功能,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洪湖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洪湖水质的提升现已成为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的重点。通过系统剖析发现洪湖水质提升的关键问题在于入湖水质不达标、内源污染较重以及水生态受损严重3个方面。要解决洪湖的水污染问题,应坚持系统思维和流域视角,做好洪湖外源控污截污、底泥清淤、湖区和湖滨带生态修复以及水资源科学调度利用等工作,并推行包括洪湖及其支流流域河湖长制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在内的综合水质提升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研究灌浆工程的生产管控现状,总结出灌浆工程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以及缺乏全面管控的问题;其次,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集控制、管理、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灌浆生产管控系统,实现了灌浆工程系统性的实时管控;最后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模式识别模型的洪湖水质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洪湖近期水质监测数据资料,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方法对洪湖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利用软件surfer8.0生成洪湖不同季节的水质综合指数等值线图进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水质介于3~4级水之间,秋季水质较好, 春季水质最差,水质随季节变化较大,湖内围网区域和进出水口区域之间水质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从普通乡村到特色城镇,从阡陌难行到四通八达,从杂草丛生到江滩绿地……这是一座城镇"颜值"的惊艳巨变,一座城镇崛起的强烈律动。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洪湖鱼米之乡。洪湖——湖北省第一大湖泊,孕育了无数洪湖人民的土地,一首"洪湖水浪打浪"生动描绘了洪湖的场景。如今,穿行在洪湖城区,一片片花草掩映的绿地,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公园,一处处优雅别致的园林小景。蓝天倒入水,白云映楼台,道路宽又直,绿树站成排……这些变化,离不开洪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洪湖市住建局站在城乡建设的前沿阵地,凝心聚力,埋头苦干。  相似文献   

13.
中卫市照壁山水库坝基处理灌浆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照壁山水库坝基灌浆试验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的分段灌浆法,通过试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统计成果,对试验孔灌浆前、后单位注入量、透水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灌浆试验拟定的灌浆方案适合本地区地质条件,灌浆参数经过适当修正后可直接用于生产,为同类地区水库坝基处理灌浆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不同的灌浆工艺,对国内数家厂商生产的灌浆料进行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灌浆材料都有泌水发生,都存在灌浆不密实的现象。真空灌浆工艺的灌浆效果优于普通灌浆工艺,但也不能完全解决灌浆不密实的问题。为此,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装置,对带垭口波纹管的灌浆密实性进行试验验证,其效果良好,能有效解决灌浆过程中的泌水问题,从而达到保证预应力筋与灌浆材料的粘结强度和防治预应力筋锈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洪湖分蓄洪区启用对降低长江水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伟  张小峰 《人民长江》2009,40(11):15-17
运用一维、二维联算洪水演进模型,对长江干流螺山—汉口河段的洪水演进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洪湖分蓄洪区的启用对该河段水位的影响,同时还模拟了洪湖分蓄洪区的洪水演进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洪湖分蓄洪区的开启,能够有效地降低该河段的洪水位,从而减轻长江干流的防洪压力。计算结果可为洪湖分蓄洪区的合理启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长江防洪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绿色,是洪湖的底色。如今的洪湖,历经蝶变,人气十足,放眼皆青翠,流水展新颜。建设绿色洪湖、美丽洪湖,已经成为水乡儿女的共识。洪湖浪里踏歌行。新时代新作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赋予了洪湖全新的意义。强力作为是对新时代召唤的最好回应,洪湖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跃马扬鞭、蹄疾步稳,奋力开启城市治理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受大坝基础的地质条件、灌浆工艺、灌浆压力、灌浆材料等因素的制约,受水工建筑物结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帷幕灌浆设计和灌浆施工中,又受灌浆压力、灌浆孔排距、灌浆材料等易误区的影响,往往出现难以形成连续有效帷幕,且在工程造价增加的情况下,也未达到设计的防渗标准和防渗要求。在工程帷幕设计和灌浆施工中,避免误区的影响,探索适宜大坝基础地层灌浆的参数,通过灌浆试验论证其合理性,指导整个生产灌浆是工程帷幕灌浆的关键,形成连续、完整有效的防渗帷幕,达到降低帷后扬压力,确保基岩的渗流稳定和减少大坝的渗漏,发挥水库效益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回填灌浆、固结灌浆的技术与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映电总厂所属渔子溪电站引水隧洞恢复生产工程的施工实践,介绍了灌浆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灌浆的技术和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隔河岩工程使用地方水泥厂生产的灌浆水泥的经验。国家大型重点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地方水泥厂生产的灌浆水泥,目前未见有先例,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施工试验,制定了控制灌浆水泥质量的6项指标,并由我院派人驻厂执行质量监督。长阳县水泥厂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采取5项措施改进了生产工艺,按质按量地向隔河岩工程供应灌浆水泥,从而缓解了施工中的一些矛盾,保证了施工进度,灌浆的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节约了工程投资并扶持和促进了地方水泥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化学灌浆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结合水电工程建设,概述了50年来,我国化学灌浆材料、技术及设备从无到有的发展及应用成果。并根据其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化学灌浆技术近期发展的方向。即开发推广无公害、耐久性好、适应工程各种要求,且价格低廉的化学灌浆浆材;改进提高化学灌浆技术;促使化学灌浆设备、仪器生产的定型化、系列化、成套化、标准化和环保化;制订化学灌浆施工规程、规范和全国性的行业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