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峰 《老年世界》2007,(10):27-27
有一则广告,大概是这样:一家人吃完饭以后在看电视,电视播放的是京剧。这时,儿子说:“看这个干嘛,看足球吧。”女儿说:“听唱歌吧。”小孙子嚷着要看动画片。过了一会老人悄悄的离开了座位。然后,儿子突然问:“噢,爸爸呢?”广告最后有这么一句:关心老人.要从细微处做起!  相似文献   

2.
文雯 《女性天地》2006,(12):46-46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字,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字》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眼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儿,正是盖住眼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解字》,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  相似文献   

3.
把大哥作一个评说的话题,可能会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以为哥们兄弟是五伦之一,司空见惯,有什么好说的?可是我觉得,越是常见的事人们越是不易于作深入的了解,越是常见的事越容易被大家忽视。“大哥”也是这样。例如您知道大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吗?是不是“大哥”这个称呼只有被弟弟或年龄类似弟弟的人称呼呢?“大哥”这个称呼除了负载兄弟之间的伦理内容外,还有其他意义吗?其实未必人人清楚的。于是,便有了我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说许鞍华要在单向街办“黄金沙龙”。身为港片粉的很多人,怀着近乎追星的心态跑去看“偶像”。结果,理所当然地希望扑空。当时主持人问许鞍华:“你认为一无所有是什么状态?”她答:“没钱了。”“有过吗?”“有。”“那会儿追求什么呢?”她抛出两个字:“有钱。”直愣愣的,不带一丝犹豫,台下哄笑。  相似文献   

5.
你什么时候最想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当爸爸妈妈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回来?”我会说:“下个星期天吧。”“等工作没那么忙的时候吧!”“迟些吧!”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回来。”  相似文献   

6.
怎样安慰     
金人 《金色年华》2008,(8):60-60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得到别人的安慰;那么反过来,安慰别人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是,应当怎样去安慰呢?一个朋友生病了,你到医院或他家里看他。你也许会说:“安心地休养一些时候吧,你不久一定会康复的。”你大概以为这是最妥善的安慰话了吧!但照谈话的艺术看来,这两句话不过是一种善意的祝愿,却不能算是安慰。  相似文献   

7.
赵强 《华夏少年》2007,(8):82-83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个“活”字。人物形象鲜活。夏清辉貌不出众,却玩得“疯”,学习也棒。“打狗救友”这件事,更见他的乐于助人,颇有些“侠义”风范,称他为“我”的好“哥儿们”名副其实。另外,文章语言活泼。如描写脱险后,“难道有哪位世外高人,使出了什么独门暗器,击中了狼?……‘跑?那太不够哥儿们义气了吧!那种不仁不义的小人,我才不耻于做呢!’”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份无邪的童趣。  相似文献   

8.
漫画与幽默     
开船之前  琼斯太太:“我把什么东西给忘了,可是我想不起是什么东西。请帮我找找好吗,乘务员?”  乘务员:“您不会是把护照忘了吧,琼斯太太?”  琼斯太太:“护照?嗯,在这儿呢。船票也在这儿……究竟把什么掉了呢?” 乘务员:“你的行李都全吗?”  琼斯太太:“让我看看,一、二、三、四、五件,全都在这儿。”  乘务员:“照我看,您没有忘掉什么东西。”  琼斯太太:“不,我确实丢了点什么,不过实在想不起来了。”  乘务员:“您别再着急,反正重要的东西都在。好了,请上船吧,很快就要开船了。哎,琼斯先生…  相似文献   

9.
又见赵老,已是数年以后。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你带U盘了吧?我把文章拷贝给你。”赵老边说边熟练地操作起来。“赵老,我自己来吧!”“还是我来吧。我从九0年就开始玩电脑了。比你溜!”复制、粘贴、存盘,不到半分钟,一切OK啦。赵老不无自豪地说:“看我像个固执的老头儿吧,凡事我喜欢自己做,不倚老卖老,我是最早玩电脑的人,要与时俱进啊!”  相似文献   

10.
我是在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接到“小三”电话的,听声音也就十七八岁吧。“我和陈然相爱了,我爱他,他也爱我。你赶紧离婚吧!”我又好气又好笑,说:“丫头,你知道陈然是什么人吗?”她愤怒地说:“陈然是个有才气懂感情的男人,你一个市井三八懂什么!”  相似文献   

11.
浪漫少年     
捷足先登电话铃响了,你抢先一步拿起了话筒。“哈!找我妹妹?”你拿着电话防止妹妹抢去,“我是她哥哥,你一定要同她讲话吗?好吧,那么你是谁?让我来猜一猜看。你是理查德?不是理查德。杰史?史蒂夫?唐纳德?都不是。那你是谁?哦?是戴维!你知道什么!我妹妹把你的什么都告诉我了,唷!……我们正担心你不来电话呢。太好了,你终于来电话了。哎,是什么事使你耽搁了这么久?”  相似文献   

12.
神奇的阴囊     
寒冰 《现代妇女》2006,(9):40-40
性科学家皮伊罗·罗伦佐尼将女性的乳房和水果形状对照,并以此判断女人的性格:想知道自己的“性”趣在哪几呢?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3.
情人节就要到了,你们的计划是什么呢?去优雅的餐厅享受浪漫还是疯狂shopping?出行时穿上情侣装,彼此服饰上独立又和谐的呼应加上你依我依的感情,真是羡煞旁人!可是如果你还以为情侣装只是两件颜色款式一模一样而型号不同的服装,那就大错特错了。情侣装的搭配要义已经不再一味地寻求“形似”,而更注重“神似”,穿好情侣装也是时尚品位的~种体现,让我们看看那些吸引眼球的明星情侣装吧!  相似文献   

14.
焦阳 《老年世界》2007,(22):1-1
有一天,女人问男人:“你说,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男人想了想,说:“是生与死吧!你想啊!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去死,舍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还不是爱的最高境界吗?”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典故     
欧尔古卜的诺言从前,有一个阿马里格人(祖居巴勒斯坦),名叫欧尔古卜.一天,他的兄弟因生活拮据,前来向他求助.欧尔古卜指着他的一棵枣椰树说:“等它开花的时候,我把它送给你!”到了那枣椰树开花的时候,欧尔古卜的兄弟来了,要求欧尔古卜兑现诺言.但欧尔古卜却对他说:“你现在要花有什么用呢?等结了枣再来吧!”  相似文献   

16.
永春 《当代老年》2010,(10):57-57
古时人们说到官吏廉洁;往往都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这“两袖清风”与“廉洁”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7.
童眼看婚恋     
1、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岁~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也许听起来傻傻的,但是……谁说小娃娃一定不懂事?1、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84岁吧。那时候什么也不用做,有好多时间彼此相爱。”──朱迪,5岁。“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妻子。”──汤米,5岁。2、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呢?“我听人说,这和身上的味道有关。大人们都很喜欢用香水。”──简,9岁。“我想大概会被一支箭之类的东西射中吧……应该不疼的。”──哈伦,8岁。3、爱上一个人的感觉会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18.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句佛家经常的教诲(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也不专指索命的器具,是说一切执迷),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可见嗔心确凿,是要放下的。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  相似文献   

19.
有些老人退休后,对社会活动、周围人群全然不感兴趣,整日“宅”在家里,专家提醒——最好不做“宅”男女对于许多老人来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和他们朝夕相伴?答案是电视!对此,专家提醒说:老年朋友看电视要有选择,不要单纯看一些电视连续剧,尤其是一些肥皂剧,长期如此可能让人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被电视剧带着走,思维也由此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20.
《公关世界》2009,(9):9-10
这篇文章作为《迟浩田传》的“序”,写得坦荡、平易、谦虚,读罢让人肃然起敬,现将此文精发如此,以飨读者。 在开始布置写《迟浩田传》时,我是不同意的。像我这样的人,平常得很,在全军数以万计,还写什么《传》呢?!我对军委办公厅的同志讲,别人的《传》可以写,我的就免了吧。但他们说,按上面的规定,到了您这个份上(意为军委副主席这个职务),一定要组织写《传》。传记组成立后,查阅档案资料,进行访谈,历经数载,几易其稿。成稿后,我认真看了几遍,对人生和终生为此奋斗的事业有了新的感悟。值此《传》出版之际,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