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少儿业余田径训练中,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较好掌握技术动作是训练的主要目的,作为跑的专门性练习中的后蹬跑和跳跃练习中的跨步跳,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的练习手段。后蹬跑的练习是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跑的蹬地与蹬摆配合技术,跨步跳是提高下肢力量、全身协调用力能力的主要的跳跃练习方法,它们对提高全面身体素质、短跑及跳跃项目的成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三级跳远的训练中,有很多教练大多采用的是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分开进行,包括快速力量练习手段和快速跳跃练习方法。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笔者认为:一部分快速力量练习后再进行快速跳跃练习或技术练习时,队员的技术动作就会显得僵硬,动作的协调性、空中动作的向前性以及滑行效果都不太理想。例如:利用“杠铃”进行的一些专项化的力量练习、跳跃练习等等,虽然下肢的动作与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接近,然而上肢的动作就远远不同了。  相似文献   

3.
<正>跳跃是人的一种基本活动能力,也是发展下肢力量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练习内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和学生身心特点,把足球作为一种辅助练习器材,在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发展速度、灵敏和耐力素质,提高奔跑和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等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将练习方法梳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万寿 《中华武术》2008,(11):17-18
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是高强度的极限运动,要求助跑的速度、踏跳的力量。转向跳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跳远专项力量训练,即根据跳远的技术特点,采用与跳远技术相适应的增强下肢和上肢力量训练手段,增强起跳腿快速起跳能力。而提高快速起跳的关键是加强快速起跳的专项力量训练。训练过程中的营养强化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达到训练后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1.对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方法的新设计 加强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是提高短跑成绩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杠铃负重练习是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最主要的方法,但是人们根据肌电学,人体解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发现,以礼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中,有某些手段在方法和要求上与短跑技术和能力的发展脱节。实际上,短跑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下肢肌群协调作用的结果,并具有专门的动作结构。因此,从提高训练效率的角度来看,选择短跑需要的肌群进行训练是最合理的。同时,短跑的下肢力量练习,应根据下肢的动作结构来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6.
刘辉利 《中华武术》2006,(11):18-19
跳跃练习是青少年短跑训练体系中速度一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三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周期性、针对性的科学安排跳跃练习,对提高短跑训练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逆向思维,通过理论与实践对单腿力量训练在改善田径跳跃运动员下肢力量方面进行了论证。证明单腿力量训练对于田径跳跃运动员是一种优化的练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田径运动中,立定三级跳远是跳远、三级跳远项目发展快速跳跃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在教科书中都是一带而过,没有详细资料。我在训练中采用下面一些手段提高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所带学生成绩都超过8米多,效果较好。 一、加强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连续跳跃能力的练习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三次连续的跳跃技术动作组成,要完成这个复杂的技术过程,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跳跃技能——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因此,必须重视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的发展。具体手段如下。 1.双腿跳栏架 在平整的跑道纵行排列10个栏…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起跳效果取决于起跳的速度,力量。起跳的速度、力量取决于起跳相应工作肌群收缩的力学效果。显然,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是提高运动成绩最主要的途径。径赛和跳跃运动员尤其要提高工作肌群的相对肌肉力量。近年来,国外体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十分重视与运动有最直接关系的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生化研究,十分重视提高肌肉速度力量和肌肉质量的研究与实验。本研究通过教育学的对比实验,以训练中下肢工作肌群神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支撑运动器官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效果为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旨在探讨跳跃训练中“退让”与“克制”两类练习对跳跃成绩和工作肌机能状态所产生的影响差异,确定下肢肌群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训练的典型练习——跳深练习的训练价值,及其对下  相似文献   

10.
发展跳远爆发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肌肉绝对力量、运动速度,运动中枢同步调节,Ⅱ型肌纤维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是决定跳远运动员爆发力的生理基础。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将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运动速度的协调中产生专门性适应变化,提高速度性力量。根据17年来跳远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体会,提出杠铃力量练习、跳跃练习(速度跳跃练习和远度跳跃练习),跳深练习、踝关节力量练习、.关键肌群力量练习等是发展跳远爆发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快速力量训练不仅指爆发力训练,起动和二次启动、制动、反应力等快速力量对运动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负重训练法、跳深练习法、组合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对运动员提高不同形式的快速力量都有一定效果,但要偏重提高具体的快速力量,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 ,对专家发展跳远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手段中筛选优化 7种训练手段作为提高专项弹跳素质的最优手段 ,并应用到体育学院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中 ,实验证明 ,优化后的训练手段更有效、更全面的提高跳远运动员的弹跳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不同效应指标影响的确切效果,为促进INT训练在运动员训练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截至2020年8月10日,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CNKI、Wan Fang、VIP数据库中关于INT训练对运动员群体力量、速度、跳跃、平衡、灵敏协调等素质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效应量合并、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异质性检验,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回归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16篇文献中108份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低偏倚风险11篇,中等偏倚风险5篇,纳入分析总样本量80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1) INT训练对最大力量有显著性影响,对于受试者下肢力量促进效果优于上肢;(2) INT训练对短跑能力影响的合并效应量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除Lindblom研究外,其他2项测试结果呈阳性,INT训练干预后,成年受试者短跑测试成绩明显提升;(3) INT训练对跳跃能力有显著性影响,训练周期和测试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效应量异质性较高的原因;(4) INT训练对平衡能力有显著性影响,训练周期、干预频次/周和测试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效应量异质性较高的原因;(5) INT训练对灵敏素质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年龄和干预时间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异质性较高的原因。结论:INT训练对于青少年组,男性组运动员最大力量水平产生更好的效应,且对于下肢力量促进效果显著优于上肢;对于成年组运动员短跑和冲刺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未成年组;对于成年组、女性组运动员跳跃能力产生更好的训练效应,总效应量随干预时间的减少而降低,且对于纵跳、单脚侧、前跳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多级跳;能显著影响并提升运动员单腿支撑平衡能力;对于运动员在变向、加减速度灵敏协调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INT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促进效果大小与受试者运动经历、训练目标的导向、干预的周期、频次和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饶县第一中学的12名篮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其弹跳力训练进行了三个月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实验组成绩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所采用的负重半蹲训练正好使弹跳所动用的肌肉群(股后肌群和腓肠肌)得到加强,其弹跳力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浅谈跳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跳高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的方法,并指出在快速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强调快速力量训练必须同跳高专项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浅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对排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进行了探讨,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弹跳能力的种种因素,并提出了弹跳能力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青少年跳跃运动员的训练、专项技术及素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提出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应“扬长避短”,抓好关键技术环节的速度问题,身体训练应全面化,手段以专项化、多样化,以跳跃能力为专项能力的评价指标,思想工作应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18.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对40名自愿参与的男性大学生施加8周的功能性力量和传统力量训练,以期通过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探究功能性力量与传统力量的训练效果,进而为大学生进行功能性和传统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建议。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了8周的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了下肢内外翻力矩、FMS和运动能力测试。研究结论:(1)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功能动作质量(FMS),但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并没有对功能动作质量的提高带来更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要显著优于传统力量训练。(2)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更能提高大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敏素质,然而其对下肢的弹跳能力的影响却远不如传统力量训练,弹跳能力仍需要进行大的抗阻力量训练才能得到显著提高。(3)功能性力量训练不能替代传统力量训练对于肌肉的力量、爆发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当考虑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0.
女子七项全能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七项全能分别由跑、跳、投三大类田径单项组成的综合性独立项目。技术要求全面,要求运动员能跑、会跳、善投。七项全能运动以速度为核心、素质为基础、技术为栽体。训练中强调以发展动作速度来提高各单项水平;以发展速度能力,促进速度耐力的提高;把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