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厦门市发展定位为海湾型城市是塑造厦门城市形象,城市分阶段发展和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使厦门更好地履行经济特区使命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厦门的区域扩大,对其发展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专业化深入推进,产业和技术分工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展开,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厦门必须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制度供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和壮大科技产业,通过实体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实体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需要不断创新制度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包  相似文献   

3.
厦门物流的发展具有区域地理优势,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等有利因素,但也存在着人才瓶颈, 土地投资成本上升,物流标准化管理体制分割等不利因素。促进厦门物流发展必须做到:发展创新机制;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护投资环境;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首位度与综合引力模型的研究方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等14项体现城市综合发展的指标,通过熵值法合理赋权后对海峡西岸城市群内所有城市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城市等级情况.结果表明:福州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综合质量为城市群内首位,但其城市引力值较厦门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稍显不足.厦门是次核心城市,城市引力最高,发展势头较好.泉州、温州和漳州等是城市群中的主要城市,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海峡西岸城市群整体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力,但是,高质量核心城市对次级城市的辐射能力不够;主要城市之间的相关影响不够密切,带动作用较弱.增强高质量城市的核心带动力和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对海峡西岸城市群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平台载体更加丰富、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加深,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6.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商贸繁荣,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首批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城市等殊荣,被海内外客人誉为"中国最适宜投资和居住的城市",今后厦门将朝着构建海湾型、生态型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智慧化已成为时代主题。"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引擎。目前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以智慧城市为载体推动信息消费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厦门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厦门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缔造美丽厦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已进入大科学时代,高质量发展急需高水平科技供给和支撑.因此,面向"十四五"和中长期,厦门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必须在整体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研发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9.
吕亮雯 《广东科技》2009,18(23):71-75
2008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8)>(下面简称<报告>)和前几年相比,作了"改变"和"创新"."改变"是指标体系有所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反映创新能力的动态指标;二是进行了指标结构的调整;三是在创新的经济绩效方面取消了居民收入水平综合指标,增加了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指标. "创新"是创新性地将指标体系分为实力指标、效率指标和潜力指标三类.通过对指标体系的调整和创新分类,能更全面、准确、科学、客观地反映全国各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杭州科技》2008,(4):12-13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组组长马俊如 --选题意义重大,具有明确的引导功能.杭州创新指数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要素,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具有明确、直接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常州应该定位为长三角沪宁发展轴上的"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其基本功能是"承接传递,汇集整合"。根据"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常州应是增强苏南经济内生性的根据地、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区和长三角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孵化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厦门建设低碳城市特色项目研究——低碳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课题研究,以综合、可持续性的视角来探讨低碳城市发展的公众参与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突出重点,典型示范;机制保障,全民行动"的低碳城市建设公众参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及全民参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  相似文献   

13.
国家、省、市科技大会召开以来,马鞍山市着力构建具有马鞍山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市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今后一个时期,马鞍山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个中心,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动力,探索具有马鞍山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和路径,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马鞍山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福州、厦门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厦门,凭借着优越地理位置,逐渐取代漳州月港,成为闽南的区域中心。近代开埠后,厦门得益于东南亚贸易及侨商的支持,发展迅速,其行政区划级别不断提升。20世纪30年代,福州、厦门同时获批建市,但在实施过程中,福州较为曲折,折射两市地位的沉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台海局势、对外联系减弱等因素影响,福州、厦门均发展缓慢,厦门更一度被内陆城市赶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市凭借沿海优势,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尤其是厦门,不仅成为首批经济特区,更成为计划单列市,福州在侨台优势未如厦门明显,未能成为副省级城市,其影响力受限。与海外贸易联系、侨商优势的发挥、城市功能的定位是决定福州、厦门城市格局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经济规模、收入水平、发展成本、生活质量、幸福感及社会进步性等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为基础,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从显示性指标体系和解释性指标体系两方面对厦门城市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力图更准确地把握厦门在国内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认识城市竞争力的优劣所在,为厦门的全面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强化创新理念,弘扬创新文化;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强化保障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鞍山如何借助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发挥更重要作用.探讨鞍山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地位、城市空间的拓展与重构、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鞍山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鞍山-海城组合城市将是鞍山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新市区的建设,鞍山最终形成 "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1世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和城市耗散结构理论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区域城市旅游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及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方法,从旅游能级、对外关联度、中心职能强度及外向功能强度等4个方面对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共生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在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等级划分中,桂林市和南宁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百色市、崇左市、北海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二级中心城市,钦州市、玉林市、贺州市、防城港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为三级中心城市.以长寿养生旅游为统一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一体化共生发展策略;与"双核驱动,三区统筹""三区一带"及"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衔接,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各市在强调区域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实施不对称性错位发展,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与通信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流动空间"的城市网络研究已成为区域空间联系的重要视角.基于福建省铁路客运数据,采用凝聚子群和弦图可视化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的城市网络结构及空间组织模式展开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节点和城市联系轴线在联系强度上具有明显的级差,且节点等级和轴线层级的重要性与城市行政等级、经济发展水平和丰富的独特性资源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征;(2)城市网络宏观格局大致为福州至厦门的沿海线与福州至南平往武夷山的内陆线所构成的"一纵一横"的"T"字型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与福建快速铁路网的"两纵三横"格局有一定差异;(3)"条带状"属性是铁路客流指示下发育的8个子群结构的基本特点,其空间组织模式有福厦沿线的"多中心、多层级"模式,分别以漳州、龙岩、福鼎为核心的"单中心"模式,武夷山-南平构筑的"双中心"模式和途径漳平、三明、沙县、光泽等的"相对均势"模式4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