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剖腹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及产科合并症的常用手术,是挽救母儿生命的主要方法,有效地降低了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但剖腹产毕竟是开腹手术,存在着切口感染及愈合问题.轻者皮下脂肪液化及伤口浅层感染化脓,重者腹部伤口全部裂开,宫腔感染及子宫切口裂并造成大出血、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了病人住院时间长,加重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正> 剖腹产是产科解决难产的一种常用手术。随着手术操作及麻醉的进展,输血输液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围产医学的兴起等等,使剖腹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剖腹产不只是停留于解决难产,而是对加强围产期保健,保护产妇免受伤亡,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手术难度虽然不大,但如何能更准确地掌握手术指征?则是值得产科医生慎重考虑的问题。现将我院一九八○年元月至一九八三年12月底四年间189例剖腹产进行临床分析,以资同道共同研讨。一、剖腹产施行率:1980年元月至1983年12月底,住院分娩共3485人次,其中剖腹产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了186例为冒着很大感染危险的病人所进行的首次剖腹产手术,以便确定腹膜外剖腹产是否能减少感染的发病率和其它并发症。有些妇女,从理论上来说,能从腹膜外剖腹产获得很大好处,但由于技术的原因,她们不顾接受这种手术;而另外一些妇女,虽然很健康,但不顾这种手术方法对她们是不适宜的,仍志愿做这种手术。除了严重的毒血症之外,予防用的抗菌素能显著减少发热的发病率。如果采用了腹膜外剖腹产技术,还不能诊断大量的、重要的、不可怀疑的病理情况。结论是:予防用的抗菌素和腹膜内剖腹产是首选的技术,甚至对于显然伴有羊膜炎的妇女,也应首选予防用的抗菌素和腹膜内剖腹产。再次提倡腹膜外剖腹产,把它做为减少产后子宫内膜炎,严重的肠梗阻及腹膜炎的一种方法。最初,Lotiko、Waters和Norton记载了这种技术,并且在抗菌素出现以前,就广泛地在某些中心医院应用。有人提出,增加腹膜外剖腹产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剖腹产患者的发热的发病率,因此,这种方法应该适用于做剖腹产时感染严重的妇女。另一方面,作者们的经验指出,术中和术后予防量的抗菌素的使用,对于减少剖腹产手术后的发病率,同样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剖腹产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壁取出胎儿的手术,对解决分娩和保障母婴健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和麻醉方法的改进,加以输血和抗菌素的使用,使其适应证不断扩大。本文拟就如何正确掌握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操作和手术后再次妊娠等问题提出讨论。那些情况下需要剖腹产一、难产是剖腹产最常用的适应证,几占总应用率的半数以上,但它不是解决难产的唯一办法。遇到难  相似文献   

5.
剖腹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母体方面:适用于产妇产程进程缓慢、骨盆狭窄阻碍产道;有剖腹产史;产前出血,为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妊高症或心脏病;生殖道有感染.  相似文献   

6.
腹膜外剖腹产手术自问世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在1970年以前,因手术操作当时感到较困难,所以我们只用于早破水和感染之病例。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腹膜外剖腹产术比较广泛的开展,我们的临床应用亦稍有增多。从70年-77年,据不完全统计,腹膜外剖腹产70例数虽然不多,但却明显体现了腹膜外剖腹产术在对产前感染、不能从阴道分娩而胎儿又有存活希望的病例的优越性,並减少了术后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100例剖腹产术病人的住院情况、手术指征及处理。重点讨论骨盆狭窄、感染、合并症等情况在认识上与处理上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剖腹产手术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基本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选择更为人性、全面、专业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中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开裂都要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强于对照组。结论对剖腹产手术患者选择更为人性、专业、全面化的护理方法,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唐巍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8):501-502
<正> 1988年至1993年我院分娩总数为7 643例,剖腹产为1319例,剖腹产率为17.3%,发生严重并发症共13例,均为首次剖腹产,其中术后晚期出血9例,严重感染2例,手术中膀胱损伤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腹产后CRP特征改变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剖腹产术后患者分别手术前、手术后,2d、1、2周以及4周进行CRP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出观不同程度的CRP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期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P是早期诊断剖腹产术后患者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术后常筛选检查指标,且动态监测时间越长,升高越快,诊断价值越大。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选择亚洲心脏病医院29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11例切口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1例切口感染患者全部表现出术后高血清葡萄糖和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其中75%耐苯唑西林。结论 高血清葡萄糖和低蛋白血症是该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革兰阳性球菌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对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较低。医护人员的洗手质量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探讨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法对阑尾炎并发穿孔病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病例报告]选择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阑尾炎并发穿孔患者21例,实施麦氏点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阑尾切除术,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2例术后切口处出现少量渗液,拆线后处置1次,愈合.[讨论]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法治疗阑尾炎并发穿孔可预防切口感染,降低术后感染率,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频电凝在急诊清创术中的实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866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盲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2例患者行常规外科清创,治疗组934例患者应用高频电凝清创,对比清创手术时间和创口感染、创口愈合率.结果 常规外科清创手术时间(23.32±5.42)min,术后创口感染率3.2%,应用高频电凝清创手术时间(14.11±5.03)min,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率0.8%,治疗组清创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创口感染和延迟愈合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在急诊清创术中使用高频电凝能缩短清创时间、降低创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瘤腔使用VSD装置7-10d,观察引流及拆除VSD装置后患者的全身及伤口局部情况。结果15例患者在引流过程中伤口无需换药,局部红肿逐渐消退,全身无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拆除VSD装置后创面较干净,渗出物少,肉芽组织新鲜。经术后1~2个月随访,伤口愈合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戒断综合征而死亡,未能继续观察伤口情况。结论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术后使用VSD装置,能引流彻底、很好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换药次数,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1978, 71 patients were the subject of a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use of tinidazo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wound infection after elective colonic surgery. The trial design wa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d double-blind with tinidazole or placebo given at the last oral intake before operation. The objective endpoint of the trial wa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wound infection manifested by pu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standard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of bowel washouts, and a standardized surgical technique included, in all cases, the use of wound drainage. At the end of the trial there were three wound infections in 4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tinidazole, and eleven wound infections in 31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placebo. The difference in wound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is significant (x2 with Yates correction = 7.3; P less than 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行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治疗的效果,探讨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1例颌面部狗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缝合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20例)和延期缝合组(11例)。一期缝合组患者伤口周围常规肥皂水冲洗,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彻底清创,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冲洗,转移皮瓣,缝合伤口,术后应用抗生素并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延期缝合组患者伤口周围常规肥皂水冲洗,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彻底清创,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定期更换敷料,伤口延期缝合,术后常规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全身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结果:一期缝合组20例患者中,有2例(10.00%)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无全身性感染出现,均未发生狂犬病及破伤风;延期缝合组11例患者中,有2例(9.09%)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无全身性感染出现,均未发生狂犬病及破伤风。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VSS评分(Z=257)高于延期缝合组(Z=2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缝合患者伤口感染率与延期缝合相近,但一期缝合的伤口比延期缝合更美观,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狗咬伤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李濂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18-119
目的探讨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方法我院诊治的200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26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3.0%,就患者年龄、术后感染部位、手术种类、抗生素应用以及细菌分布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16~60岁患者相比,〈16岁和〉60岁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感染部位而言,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各类手术中外伤感染率最高,两种抗生素联用时感染率最低,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结论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有效预防骨外科的手术感染。  相似文献   

18.
梁朝旭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68-469,472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 44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 16个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 46例 ,感染率 18 44 %。单因素分析发现本次住院患者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植入方式、预防用抗生素及易感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 ,又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 5个相互独立的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 :年龄、性别、预防用抗生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和消毒措施 ,其中年龄小于 40岁、男性患者、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消毒措施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给患者增加了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加强对患者的医护管理 ,特别是具有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 ,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 ,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止血 ,实施切口抗生素冲洗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施之精心护理 ,对降低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01~2008-01间115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性别、年龄、开放性伤口、手术时间、气管切开及住院时间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28.7%.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顺序依次为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及手术时间,性别和开放性伤口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不大.结论 年龄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呈现最强相关关系.可控因素中,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及手术时间为影响术后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