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作为制冷剂,不但具有较为理想的物理性质,同时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但氨又有毒性,泄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燃可爆,它的安全性成了人们的诟病。本文对一次氨的泄露事故分析,提醒人们在日常氨制冷系统的操作维护过程中要引以为戒,消除氨制冷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为了与氨压缩机配套,近几年人们在辅属设备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使得氨制冷机的应用到了一个新阶段,以下仅对新研制的辅属设备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3.
氢能是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氨硼烷(NH3BH3,AB)具有19.6%(wt,质量分数)的氢含量而受到广泛关注。氨硼烷热分解放氢具有放氢诱导期较长、有挥发性副产物等缺点。近年来,人们成功研究出几种促进氨硼烷热分解放氢,抑制副产物生成和经济、高效的氨硼烷再生技术。这些令人瞩目的技术为氨硼烷作为储氢材料应用于车载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这个角度,对近阶段氨硼烷的合成、热分解的改性和再生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晶晶 《制冷》2014,(2):74-78
受去年接连发生的多起制冷企业氨泄漏事故影响,人们开始对氨作为制冷剂的安全性产生严重质疑,并积极寻求替代制冷剂。文中对几起氨泄漏事故原因、相关制度以及各制冷剂特性进行分析,提出氨事故主要原因大都在于人为因素,目前最成熟和最经济的制冷剂仍是氨,而CO2制冷系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沈勇 《冷藏技术》2004,(4):52-53
氨作为一种古老的制冷剂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随着氟里昂的出现,其使用范围愈来愈小。近年来,由于氟里昂对环境的影响,已被许多国家逐渐禁止使用,在新型替代制冷剂或制冷技术末取得决定性突破时,人们对天然制冷剂氨在制冷行业中的使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但氨的毒性和可燃性是人们对它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氨制冷系统贮氨的主要部件——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氨—水和溴化锂—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二元吸收工质对,但各有缺陷,为此人们希望采用三元吸收工质克服这两种二元工质对的不足。国外许多学者对三元吸收制冷尤其是氨—水—溴化锂三元吸收制冷作了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国内未见这方面的文献发表,该文从物性和循环两方面对这些研究作简单介绍,并对三元吸收制冷研究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7.
姜海磊  胡彦君  孙晶 《硅谷》2013,(10):125-125,127
氨作为室内空气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由于其污染的广泛性和危害的严重性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室内空气中氨含量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1873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林德发明了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自那时起的120多年中,氨制冷系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相当程度上得到广泛应用。 氨一度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制冷剂。直到60年代初期,我国兴建的名型冷库和冷冻冷藏设备、非特别重要场所的恒温空调设备,仍然大都采用氨制冷系统。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街头,还有为数不少的冷饮制、售商店,配置了简单的小型氨制冷系统,这些系统一般采用低转速小型开启式氨压缩机、壳管式水  相似文献   

9.
关于氨制冷装置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人杰 《制冷》1998,(1):67-70
关于氨制冷装置的新动向TheNewTrendsofAmmoniaRefrigeratingMachines费人杰(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北京100037)氨是一种人们很熟悉的制冷剂,已经使用了120多年。由于安全方面的要求,氨制冷机逐步被氟利昂制冷机所代...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非氟利昂类混合制冷的多能源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着重论述了氨、氢、水三种工质系统以及各工质的最佳参数选择分析。介绍了压力选择原则、工质充量对性能的影响、加入防腐剂的考虑、新工质的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同时,对氨、硝酸锂、氢三工质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氨作为一种天然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且绿色环保、价格低廉,被广泛用于全球制冷领域;但其有毒、易挥发、可燃,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爆炸,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在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氨的使用倍受争议。本文针对氨系统的安全性,从设计和维护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只要通过精确的系统设计,减少氨的充注量,以及细致的安装维护等措施,完全可以实现氨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近年来国内大、中型冷库配置的制冷系统,共供液方式普遍采用氨泵向蒸发器输送氨液,即所谓氧泵供液系统。由于氯泵向蒸发器的供液量均大于蒸发器的蒸发量,因此人们也称其为超液系统。氨泵供液系统有许多优点,其最主要的就是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较高,这是由于氨泵供液系统的蒸发器中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世界范围内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随着制冷剂CFC及HCFC的淘汰,并随后将是制冷剂HFC应用规模的逐步控制和减少。CO2、氨和碳氢化合物等天然制冷剂应用将会是今后中低温制冷系统优先考虑和发展的方向,本文对氨作为制冷剂从安全性的角度来探讨在制冷系统中如何减少氨的灌注量,以提高氨制冷系统运行、操作和维护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甲醛氨测定仪可以用于空气或水中的甲醛含量和氨含量测定,所以对甲醛氨测定仪校准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文章介绍了甲醛氨测定仪校准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下世纪氨系统新方案为主 例探讨新型氨制冷系统最新类型的研究开发动向,阐明氨系统螺杆式压缩机及氨制冷 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高纯氨中微量水分的测试。采用催化分解氨的方法得到氢气和氮气,测试氢氮混合气中的水分,用氦离子放电气相色谱仪检测得到氨中氧含量,换算可以得到高纯氨中的水含量。  相似文献   

17.
吉攀 《发电技术》2023,(3):392-398
在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高浓度逃逸氨条件下,对氨在脱硝下游设备中的脱除效率、粉煤灰和浆液中的富集浓度及其分布机理进行研究。对350 MW及600 MW机组分别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空预器、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系统对逃逸氨的脱除效率分别为3.37%~6.63%、75.14%~83.28%和36.36%~46.38%,这些下游环保设备对氨的脱除效率高,烟囱入口氨浓度相对脱硝出口氨浓度下降明显;飞灰中的氨含量与飞灰粒径成反比;脱硫净烟气中的氨浓度随原烟气中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脱硫系统对氨的脱除效率随浆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对机组的环保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R134a制冷剂的GWP值较高,即将被淘汰,但采用何种制冷剂来替代R134a却还未明确。鉴于此,提出将氨这种天然制冷剂应用到电动汽车空调上,作为R134a的替代制冷剂,并对研究设计的氨工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做了性能研究,研究表明:氨工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理论COP随蒸发温度、过冷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凝温度、过热度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设计的氨工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理论COP为4.09,与R1234yf理论COP相当,但经二次回路设计后氨比R1234yf安全可靠;相较于R152a,氨的GWP值更低,环保性更好;相较于CO2,氨的COP更高,节能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使用氨制冷剂的冷库发生了几起典型的火灾事故,氨冷库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从不同场所对制冷系统的选择、冷库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两方面分析了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之后从制冷机房氨气报警装置安装要求及报警浓度值的设定、氨制冷机房通风要求及通风量计算方法、冷库是否要设置水喷淋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一、氨工段的运转(一)氨系统抽真空、氮气置换及充氨操作1.氨系统气密性试验:氨系统真空度,氨的消耗量及氨的纯度取决于系统气密性,氨系统气密性良好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之一,因此对氨系统施工技术要求很严格,一般规定系统气密性试验为16表压在二小时内压降为零,但很难达到以上技术要求,石钢投产前多次系统气密性试验均未达到要求,经研究后将系统的全部安全伐均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