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探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为高校开展健康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江西省某高校1 870名大学生中筛查出56名可能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其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试及追踪测试的实验设计,以综合幸福问卷(MHQ)、抑郁症自评量表(SD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为评估工具,最终完成所有实验内容的大学生为45名.结果 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综合幸福感得分生活满意因子提升了0.22,正性情感提升了3.86,自我价值提升了0.40,友好关系提升了1.59,幸福体验提升了1.34.抑郁水平由前测的(59.91±2.35)分降至后测的(53.36±2.84)分,心理韧性水平由前测的(57.22±2.59)分提升到后测的(59.50±2.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4,-3.05,P值均<0.05);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辅导结束3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抑郁倾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心理韧性和幸福感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灾后中学生心理重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北川中学和绵阳东辰国际学校470名学生作为干预组,进行积极团体心理辅导;以安县中学、北川西苑中学、安县桑枣中学458名学生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测量。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学习压力、焦虑、情绪不稳、人际敏感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上,干预组学生有明显改善。结论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有效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在白血病化疗患儿中的应用及对患儿心理韧性、自护能力和家属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及其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儿及40例家属.对照组化疗期间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相似文献   

4.
李晶晶  蔡翥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419-1420
评价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进行干预的效果,以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安徽省某高校的30名大学生(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弹性干预,并将干预效果与对照组30名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被试实验前、后及追踪6个月的心理弹性水平分别为(91.37±11.88)、(95.37±10.89)和(97.40±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18,P=0.000);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弹性,实验前、后及追踪6个月测试结果分别为(92.00±11.48)、(92.10±9.90)和(92.5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P=0.942).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有着正向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希望特质测评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600名大学生的希望特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以希望特质水平现状调查得分由低到高选择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30名学生为试验组,其余3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为期8周,每周2h;对照组只进行观察.试验组在每次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状态性希望感测评问卷测量被试的状态性希望感水平,采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参与意愿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参与意愿测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获取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0.57) (2.96±0.36),P=0.03];试验组希望特质水平在干预前得分为(2.97±0.35),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活动完成后,愿意参与组的希望特质水平(4.21±0.41)与不愿参与组被试的希望特质水平(3.6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3).结论 希望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希望特质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基于每日成功小组(achieving success everyday,ASE)模型的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对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现实指导.方法 采用2(实验组/控制组)×3(前测/后测/追踪测)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新疆南疆某校618名初中生进行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共8周,每周1次,每次60~90min),验证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心理韧性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分维度,核心自我评价、应对倾向及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8.93,3.78,6.62,3.17,6.13,5.18,4.01,2.91,P值均<0.01),心理健康、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前测(t值分别为-4.24,-3.01)及对照组(t值分别为-2.58,-3.11)(P值均<0.05);心理韧性及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分维度,核心自我评价、应对倾向及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8,2.84,3.18,4.19,3.68,2.49,P值均<0.01).追踪测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分维度,核心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仍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5.69,3.50,2.26,2.80,2.64,4.13,3.39,2.13,P值均<0.05),心理健康得分低于前测(t=-4.62,P<0.01).结论 基于ASE模型的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提升核心自我评价改善应对倾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乳腺疾病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劲  杨惠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294-4295
[目的]了解北海市城区部分学校、机关乳腺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数,指导其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预防和缓解乳腺疾病的发生或加重.[方法]对北海市城区部分学校及机关患有乳腺疾病的94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再进行团体辅导或选择性进行一对一咨询访谈(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进行积极心理治疗).比较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以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在总分敌对性、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指标上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映出高竞争性职业者心理健康有一些问题,及时发现给以干预后心理问题可以得到缓解.[结论]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团体或个别心理访谈咨询,在调节高知识层次的乳腺疾病患者心理适应能力、降低抑郁焦虑情绪、缓解人际关系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尊团体心理辅导在士兵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为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2006年8~9月以某部队90名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的士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8次自尊心团体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缺陷感量表(FIS)分别对两个组的士兵施测,检验自尊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团体辅导组士兵采用自编自尊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在干预后进行主观评估.[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士兵的自尊水平有明显提高,缺陷感量表的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分值都有增加,辅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日常的军事生活环境下采用自尊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士兵的自尊水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士兵应付方式的影响,为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以某部队90名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的士兵为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15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分别对2个组的士兵施测,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干预组士兵采用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在干预后进行主观评估.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以及干预组自身比较,团体辅导后,成员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变化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帮助士兵更多采用积极有效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0.
温娟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42-544,548
了解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探索高职新生适应状态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评工具.整群抽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8个班级,分成实验组(186人)和对照组(169人),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的心理选修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每周1次,每次2课时,每课时50 min;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新生适应教育.结果 干预后,除学习适应外,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择业、情绪、自我、满意度总体适应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干预前(t=-5.29 ~-3.14,P值均<0.01);在人际关系、择业、情绪和满意度和总体适应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2.14,3.86,2.60,3.08,2.14~3.86,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评估报告最大的收获是积极应对大学生活(89.78%),其次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86.55%)和积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85.46%).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选修课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新生适应水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层次护理专科生考试心理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05级三年制和03级五年制护生进行心理调查,于干预前对341例护生进行考试前的调查(其中三年制护生173例,五年制护生168例),并于干预后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考试前护生主要心理问题为躯体化、抑郁、恐怖、偏执和焦虑等。五年制和三年制护生在考试前的心理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措施实施后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护生与其他学校学生一样也存在考试焦虑现象,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护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护生考试前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剧在护生共情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月选择大学护理专业的6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抽签方式随机选择34人作为观察组,33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设置课程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采用的模式为传统教学与心理剧教学融合,同时对护生存在共情的基本心理护理技能进行重点培养。对照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后两组护生普通、临床共情能力[(86.86±11.09)、(76.26±6.94)分与(123.40±28.49)、(109.25±28.6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生课程实施前后普通、临床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47、3.496,均P0.05)。结论心理剧可以有效提升护生的普通、临床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庆峰  汪杰 《中国校医》2011,25(2):93-94,96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网络成瘾高职学生心理控制源及身心健康的效果,为高职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网络症状调查问卷,对吉林省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分>5分并符合网络成瘾临床界定,结合面谈甄选18人作为研究对象,组成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4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将为达到网络成瘾临床界定标准的27人组成对照组。辅导前后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有势力的他人(t=2.81,P<0.013)和机遇因子(t=2.891,P<0.003)较团体心理辅导前显著降低,内控性因子显著提高。症状自评量表除强迫和精神病2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辅导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辅导前2组多数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辅导后除精神病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地改善网络成瘾高职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及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帮助医学生增进自我认知,合理表达情绪和感受,解决实际困扰,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协助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方法按照学院任选课开课要求开设易术心理剧选修课程,在课程结束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体会材料,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课程效果。结果学生表示选修易术心理剧课程受益匪浅,在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中认知和行为得到调整,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结论在医学生中开设易术心理剧选修课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其团体辅导工作坊模式可进一步推广,也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使之完善升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社区居民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的影响,为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干预提供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危机脆弱性评估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BCQ)评估社区居民的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社区居民危机脆弱性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②心理辅导后居民的危机脆弱性评分下降,消极应对减少;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因子对危机脆弱性的线性关系最密切。结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降低危机脆弱性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在社区层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治疗的本质、特点,以及在灾后心理辅导中的作用和应用情况.方法 主要采用元分析(文献分析或综述)的方法.结果 积极心理治疗作为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疗法,具有积极性视角、整合化理念、人性化原则、自助式治疗、跨文化色彩和社会化效应等特点,为当今心理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或方法,逐步在灾后心理辅导中加以应用并已显现出明显疗效.结论 积极心理治疗在灾后心理辅导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开展灾后心理辅导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社区居民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的影响,为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干预提供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危机脆弱性评估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BCQ)评估社区居民的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社区居民危机脆弱性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②心理辅导后居民的危机脆弱性评分下降,消极应对减少;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因子对危机脆弱性的线性关系最密切。结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降低危机脆弱性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在社区层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围绕城市幼儿的焦虑问题,探讨城市幼儿焦虑状况,通过系列表达性游戏辅导策略,对幼儿的焦虑进行纠正和治疗。方法通过访谈法、现场观察法、个案分析法、问卷法,在表达性游戏辅导前后进行比较,干预对促进幼儿心理成长,促成团体关系方面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幼儿活动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表达性游戏辅导策略对幼儿焦虑状况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大心理学者的高度重视,日趋成为国际军事心理学研究热点.为此,分别从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现况、影响因素、干预效果3个方面概述了我军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的研究情况.指出特殊作业环境、军事应激、生活事件、个性、应对方式等因素均对飞行员心理健康有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等心理干预方式对提高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64-1066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造成孕妇焦虑和恐惧的主要因素,指导其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248名孕妇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期选择性进行一对一访谈咨询和团体辅导,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比较干预前后孕妇心理适应水平,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指标上都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表现出一种普遍的高分趋势,反映出整体比较低的心理健康度,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访谈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孕妇心理健康,提高其适应性、降低焦虑水平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