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护和传承洮绣文化,促进洮绣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提出洮绣纹样文化意象基因提取与应用方法,从意象风格角度探索洮绣纹样的创新设计路径。首先,建立洮绣纹样样本库,并收集洮绣纹样的造型意象词汇与色彩意象词汇,通过语义差分法进行意象值评价,从而归纳各意象维度的典型样本;其次,分析典型样本,结合形态分析法、解构重组、图谱分析法提取造型因子和色彩因子,构建契合用户感知意象的文化基因库;再次,通过用户满意度建立目标产品与文化意象基因的关联机制,并利用形状文法进行造型推演;最后,输出融合洮绣文化内涵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案。基于上述流程,以丝巾为案例开展设计实践,所得方案能够展现出洮绣纹样的特征,该流程适用于洮绣纹样的创新设计,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其他刺绣纹样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族有着本民族的语言和水书。水族水书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另外,马尾绣也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流程复杂烦琐,图案纹饰种类绚丽多彩,独特巧妙的工艺使其在我国数不胜数的刺绣种类中独占鳌头,蕴含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因马尾绣和水书有着独特的形式美,所以在现代设计和文创设计中,经常有学者把它作为设计元素来创作艺术设计作品。基于此,文章对水族文化进行了认真研读,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马尾绣图案与具有良好寓意的水书文字进行了元素创作提取设计,将其应用在屏风设计中,使这一独特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頔  张竞琼  李向军 《丝绸》2012,(6):50-54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近代民间服饰品与苏州工艺美术馆等地馆藏的画绣实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别统计、解析了服饰品绣与画绣中主要针法,并从表现方式与刺绣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发现在题材上,服饰品绣的纹样简单抽象,写意夸张,画绣底稿意境悠远,艺术性强。针法上,服饰品刺绣针法规律性强、特色明显,画绣针法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程式。在用线上,服饰品绣材质更加多样,纹理明显,画绣用线更细。在用色上,服饰品绣善用对比色,注重色彩间的呼应关系,质朴和谐,画绣以画稿用色为基色,清丽淡雅。因此,对苏绣研究体系的完善与苏绣技艺的传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绣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东方一绝"。这门根植于生活土壤的民间手工艺术,是利用头发作绣线来绣制绣品的一种传统绣种。因为我国古代仅用黑发刺绣,故亦称墨绣。由于发丝可以经耐岁月,千年不腐,这就使得发绣作品可以流传千年而不变。早期绣制人物、山水和建筑物等,白底黑丝,以质朴取胜。现代发绣运用彩绣、画绣结合,其色彩柔和,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发绣作为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5.
法绣是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典型产物。梳理法绣技艺在当今时尚服装中的创意呈现,剖析不同文化语境下法绣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特质。解读苏州文化意境中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和艺术风貌,探寻法绣与苏州地域文化交融的契合点。基于现代消费者个性化的审美旨趣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提出法绣与苏州文化融合共生乃至共美的创新发展思路。从审美价值、创意语境的融会创新视角,拓展法绣融合之美,结合具体设计实践,研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与表现。以期法绣与苏州地域文化碰撞后的和合之美,可以塑造出更多具有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的服装形象,并给现代时尚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以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7,(2)
夏布绣是以绣地材质夏布命名的刺绣,由民间麻布刺绣演变而来。通过对新余的夏布生产基地、渝州绣坊、新余夏布绣博物馆及夏布绣传承人张小红大师的调查走访,追溯新余夏布绣的源流,揭示其技法要素,归纳其风格特征。研究表明,新余夏布绣在制作技法上,绣地采用定制的纯手工夏布保留其天然的肌理和色泽,针法上在吸收其他绣种针法的同时,结合夏布的特点,创新了适宜于夏布上刺绣的针法;其在风格上,利用"留白"手法凸显夏布的肌理艺术特征,同时结合文人书画的笔墨情趣彰显地域文化风情,使之走上了"中国刺绣艺术中的文人画"之路。  相似文献   

7.
羌绣是流传于羌族聚居地的手工制品,是展现羌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工艺形式之一.羌族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民族,只能通过心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基于此,通过分析羌绣在传承中的展现出的内涵与价值,探析将羌绣引入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对羌绣的保护传承和产业融合提出初步设想,希望能为羌绣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汴绣产品在河南旅游业中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汴绣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足迹、地位及现阶段发展状况,分析了河南省文化景区旅游产品的现状,并提出了汴绣产品在文化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八大举措,对于制定汴绣产品在河南旅游业中开发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棒槌花边绣曾作为山东省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闻名国内外,而当前面临着传承形式单一、公众传承意识缺失、后继无人等问题。文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走访棒槌花边绣的现存区域,梳理棒槌花边绣的技艺特征,通过实物归纳法对其编织工具、制作工序、编织技法、图案特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当代文化传承的新语境,从传承主体、传承实践、传承能力三方面提出棒槌花边绣活态传承的新思路,以期突破棒槌花边绣传承“瓶颈”,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接受、认同棒槌花边绣,实现棒槌花边绣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0.
在对贵州省黔南三都县九阡镇水昔村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黔南三都水族马尾绣的发展历史、工艺流程、纹样图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都水族马尾绣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刺绣工艺相比,在织布、染布、搓马尾线等马尾绣制作工艺流程上独具特色,尤其在织布与染布工艺上,注重自然生态的制作方法。三都水族马尾绣纹样朴实,类型丰富,艺术表征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展现三都水族人民的审美理想。研究对于传承与保护水族马尾绣的传统工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为现代绣品制作中的刺绣技法与图案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收集法、实地调研法及案例分析法,总结了破线绣在施洞苗族盛装中的应用规律、制作工序及纹饰的内在意涵,探讨了将当代多种设计语言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实际价值,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多元化需求接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汴绣发源于北宋时期的宋绣,并且作为河南地区代表性刺绣,在我国刺绣工艺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汴绣屏风这种家具结合了汴绣吉祥美好的寓意与屏风的特殊作用,从家具方面推动汴绣产业的多方面发展。通过分析汴绣屏风的历史特征、制作工艺、纹样题材并通过当今汴绣屏风的创新案例,探究汴绣屏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是传统手工技艺的根脉所在,湖北的民间艺术汉绣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受当地荆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从汉绣的绣色、绣理和绣物3个角度解读了荆楚文化中的崇神尚巫(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烙印。期望在绣品同质化问题凸显的当下,汉绣能够保留荆楚文化的特质,保持本色,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珠绣质感细腻、明艳,立体层次感强。珠绣可以赋予女包全新生命,使女包产品更为鲜活生动。对珠绣的含义、技法、分类进行概念界定。从文化传承、工艺技法、风格潮流等方面入手,剖析珠绣在女包设计中的艺术特征;针对珠绣在女包设计中的应用,从点到体造型进行系统阐述,并剖析珠绣在女包设计中的创新形式,从而提升女包的时尚感和溢价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志文化解读和田野调研分析,从历史文化、结构和缝制技艺方面入手,对民间马尾绣背带进行研究。马尾绣背带是贵州水族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款式结构、刺绣技艺、缝制工艺彰显了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特征。本文采用田野式研究方法,记录了一款经典民间马尾绣背带的缝制工艺流程。在进行主体制作和细部设计剖析时,深入分析孕育其中的缝纫技术和刺绣技艺,得出民间马尾绣在遵循传统技艺造物观的基础上体现的技术性、技巧性、艺术性和文化意蕴特征,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水族人热爱生活,祈福保平安的情感以及协调统一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绣光辉历史的回顾,分析其针法特点,除了学习与传承传统针法,也应拓宽广绣的发展方向,除了绣画之外将产品扩充到日用品方面,如饰品、靠垫、枕套等物件,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设计,学习并制作广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绣墩的演变、绣墩的材质进行介绍,总结了绣墩和古代女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发现:绣墩作为专属于女性的坐具是由当时的社会文化、礼教宗俗、工艺决定的,更深层次来说,绣墩并非只是一件家具,而是一种束缚女性方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宁波金银彩绣是一种传统刺绣方法,它是我国浙江宁波独有的一种绣种。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特别是电脑刺绣的兴起,金银彩绣衰退到历史最低点,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本文将研究宁波金银彩绣针法和制作技艺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国内外其他绣种针法进行创新,融入于时装设计中,研究出满足现代人们需求的时尚产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宁波金银彩绣在浙江地区及全国的知名度,推进宁波金银彩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服饰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汴绣源于北宋的都城汴京,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汴绣根植于宋绣,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特征,其纹样种类丰富多样,颜色运用古朴吉祥,绣工精致细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汴绣历经兴衰沉浮仍顽强发展.从河南开封汴绣的历史发展、针法特征、题材类别和纹样色...  相似文献   

20.
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以针为笔、布为纸、线为墨,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羌绣图案,而这些图案就是他们的特殊文字。羌绣承载着羌族的历史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文章分析了羌绣的特征和技巧,探讨了羌绣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通过结构、重组等设计手法,进行服装设计,实现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流行趋势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当代服装创新设计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为保护和传承羌绣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