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产后第1次复查的96例产后42 d的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8次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行盆底肌锻炼。分别于产后6周及产后6个月对两组妇女进行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6%和76.6%,Ⅱ类肌纤维肌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7%和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肌电值及疲劳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中老年POP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其他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收缩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和电生理指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肌电值和疲劳度)。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和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POP患者盆底支持力明显低于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这不仅表现在盆底肌力方面,即便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电生理指标方面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测试盆底肌肉肌力低于Ⅲ级的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产妇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并配合日常自主盆底肌锻炼(Kegel锻炼);对照组产妇采用健康宣教配合Kegel锻炼。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电位及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锻炼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确切且比较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情况及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间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盆底中心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0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单纯的Kegel训练组(对照组)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Kegel训练联合治疗组(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患病状况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女性性功能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6.00、5.37、5.02、4.50,均P<0.05);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力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地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8、21.13,均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阴道锥训练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盆底肌纤维肌力以及盆底肌纤维平均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20,PFDI-20)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FDI-20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纤维肌力正常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盆底肌纤维平均电位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能够改善盆底肌力及盆底肌电位,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福建省某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及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盆底肌锻炼,每天2次,每次锻炼时间15min;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附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治疗2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肌电检测及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CI-Q-S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尤其是对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该院康复医学科从2018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尿失禁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治疗后评估两组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肌疲劳度、ICI-Q-SF评分及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效率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盆底肌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CIQ-SF评分降低。治疗后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高于对照组,盆底肌疲劳度和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后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盆底肌肉康复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D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融安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6周复诊且确诊PDF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盲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产后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疲劳度及POP-Q分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肌力均有所提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度治疗前后及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OP-Q分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有效提高肌力,改善POP-Q分度,达到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5例,A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行肌电刺激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B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3.95、2.86、2.86,均P<0.05);B组治疗后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OP-Q)0度比例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而Ⅰ度、Ⅱ度比例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5、5.89,均P<0.05),B组尿失禁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治疗3个月、9个月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96,均P<0.05).结论 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训练、盆底康复器训练及盆底康复器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二者联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随机将109名的产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盆底康复器训练组及盆底康复器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两者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只接受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3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阴道动态压力、疲劳度评估及治疗前后问卷调查。结果:从客观数据看以看出,三组的盆底肌力均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器治疗组治疗前后动态压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疲劳度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产妇主观评价原有程度均有不同症状缓解。结论:盆底功能训练组、盆底康复器训练组、盆底康复器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二者联合治疗组均能够改善产后患者的肌力,疲劳度的高低不能够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练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245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在产后第7天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1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产后42天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组织器官评定。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Oxford肌力评分、压力性尿失禁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痔疮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P0.01),子宫后倾后屈、腰骶痛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P0.05),膀胱膨出、腰围恢复孕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疗效,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产后42 d随访时出现盆底松弛综合征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盆底肌训练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4组产妇治疗前后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肌电、疲劳程度、盆腔器官脱垂(POP)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肌电均显著好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物反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肌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疲劳程度均显著好于其余3组(均P0.05)。生物反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产妇治疗后Ⅱ、Ⅲ、Ⅳ级肌力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的疲劳程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POP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反馈组、盆底肌训练组(均P0.05)。生物反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产妇治疗后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盆底松弛综合征的治疗中能起到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于绍兴第二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的患者共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组)和观察组(早期产后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包括Kegel运动、呼吸训练及核心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电生理检测方式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选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漏尿相关情况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4.29%,高于对照组70%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期比较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水平及POP-Q分期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CI-Q-SF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提高SUI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盆底肌肌力,缓解SUI症状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产后42 d诊断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在不同时间段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诊,产后42 d复查诊断盆底功能障碍后进行盆底治疗1疗程的产妇378例,根据产后不同治疗时间段分组,A组(314例),产后42 d~3月;B组(50例),产后3~6月;C组(14例),产后6月~2年,比较盆底治疗前后产妇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及脏器脱垂情况。结果 A组在盆底治疗前后,盆底电测肌电值、Ⅰ类、Ⅱ类肌力较训练前增强,SUI发生率、阴道前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盆底电测肌电值、Ⅰ类、Ⅱ类肌力较训练前增强,SUI发生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前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盆底电测肌电值、Ⅰ类、Ⅱ类肌力较训练前增强、SUI发生率较之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42 d~3月内,疗效显著。产后3~6月和产后6月~2年因脏器脱垂进行治疗的人群,需要增加疗程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采用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6周,对照组(150例)采用骨盆运动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盆底电生理指标,并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肌电活力、疲劳度、POP-Q分度、性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盆底3~5分肌力患者比例明显增高(80.7%、68.0%,P0.05);Ⅰ类、Ⅱ类肌纤维平均电位高于对照组(18.02±2.55μv、13.25±1.97μv,21.05±6.51μv、18.05±2.57μv,P0.05),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4.02±0.55%/s、6.33±1.02%/s,4.26±0.49%/s、6.59±1.02%/s,P0.05);POP-Q分度0度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86.0%、64.0%,P0.05);PISQ-12评分两组均提高,但组间无差异(31.5±17.7分、32.8±12.9分,P0.05)。结论: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可显著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和平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盆底康复门诊检查有盆底功能障碍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尿失禁情况及性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动态压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尿失禁、性生活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可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可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37-73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并在产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性障碍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采用GRRUG法评估患者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肌纤维疲劳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者采用多种疗法联合的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促进产后盆腔肌肉功能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孕产检查及分娩的产妇300例,经阴分娩产妇182例(A1组),剖宫产分娩98例(B1组),所有产妇均接受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另外各选取45例产妇分别作为经阴分娩对照组(A2组)、剖宫产分娩对照组(B2组)。比较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及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产后第6、12周,A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A2组(P0.05);产后12周A1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以及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A2组(P0.05),产后第6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优于B2组(P0.05);产后12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B2组(P0.05),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B2组(P0.05)。结论:无论分娩方式如何,产妇经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并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物理疗法为主,多采取盆底肌锻炼,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有利于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本研究探索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10-03-2018-10-20于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分娩且产后6周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两种盆底肌肌力变化、盆底肌D_(max)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H值。结果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8.291,P=0.004。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11.582,P<0.001。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为(4.13±1.15)级,高于对照组的(2.83±1.06)级,t=6.438,P<0.001;Ⅱ类肌纤维肌力为(3.57±1.52)级,高于对照组的(2.55±0.62)级,t=4.813,P<0.001。治疗后观察组D_(max)为(25.12±3.21)μV,高于对照组的(18.02±2.11)μV,t=14.317,P<0.001;观察组H值为(17.24±2.49)μV,高于对照组的(13.87±3.14)μV,t=6.514,P<0.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可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有效改善妇女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产后P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研究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情况、盆底检查结果、性生活水平以及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分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性生活水平、POP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壁膨出、腰骶痛、会阴伤口疼痛等发生率(0、1.7%、1.7%、3.3%、0)均低于对照组(8.3%、11.7%、11.7%、13.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PFD,有利于恢复产妇盆底综合肌力,提高产妇性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