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表达及其对于HSP发病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HSP患者(其中13例合并肾脏损害)血清IL-6、IL-8、TNF-α及VEGF水平,以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HSP急性期组IL-6、IL-8、TNF-α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组(P均<0.05),恢复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合并肾脏损害组(HSPN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组(P均<0.05),而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6、IL-8、TNF-α及VEGF与HS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鹤 《临床医学》2013,33(1):45-4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安阳地区医院诊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24、48 h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进行VEGF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于术后6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至正常范围,而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血运重建患者术后48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仍然较高(P<0.05),但与自身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与完全和部分血运重建患者相比,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VEGF变化规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非M3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VEGF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AL患者共114例,以本课题组2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骨髓VEGF的浓度,依据VEGF表达水平进行分组,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二聚体(D-D)、miR-13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筛选出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术前3 d,术后1 d、7 d、28 d患者血清IL-10、VEGF、D-D、miR-135水平。并分析其与介入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与术前比较,介入治疗后1 d、7 d患者血清IL-10、VEGF、D-D、miR-135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上述各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36.36%(40/110),6月后术后复发率为19.09%(21/110)。有效组术后1 d、7 d、28 d血清IL-10、VEGF、D-D、miR-135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术后1 d、7 d、28 d血清IL-10、VEGF、D-D、miR-135水平均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1 d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而一氧化氮含量低,提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相互调节的作用可能发生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调节失衡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ARF)病情的关系。方法:以2015-08-2018-12期间本院收治的24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ARF组(86例)和非合并ARF组(161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发生ARF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1β、IL-18对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RF组患者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pH值显著低于非合并组,PaCO_2、实际碳酸氢根、心率(HR)、呼吸频率(RR)显著高于非合并ARF组(P0.05);合并AR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合并ARF组(P0.05);合并Ⅰ型ARF患者TNF-α、IL-1β、IL-18水平显著低于合并Ⅱ型AR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8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AUC为0.863、0.829、0.838,三者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ARF预测的AUC为0.949。结论:心肌梗死合并AR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合并ARF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对发生ARF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同步收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 44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 41例和健康对照组45例,检测血清TNF-α、IL-8浓度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分析TNF-α、IL-8与VEGF与肺功能指标及病情变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COPD组、AECOPD组血清TNF-α、IL-8及VEGF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TNF-α、IL-8随着COPD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P 0. 05),VEGF随着COPD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P 0. 05); 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8及VEGF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最大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CV)和FEV1%呈负相关,VEGF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TNF-α、IL-8及VEGF等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及加重期具有重要意义,并与肺功能下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急性期后行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53例AMI患者,入院后按AMI诊断和治疗指南犤1犦作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在发病5~15d后为患者作PCL结果共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arteries,IRA)68支68处病变,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加支架64例,直接植入支架4例,共植入支架68枚。术前IRA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rial,TIMI)分级0~2级,术后均达到TIMI3级。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梗塞后心绞痛、再次血管重建。出院后随访5~48个月,再发心肌梗死1例(1.9%),死亡1例(术后5个月,1.9%)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6~14个月,5.7%)。再次PCI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1例,再次血管重建率5.7%。术后6~48个月无死亡。再次住院7人次(13.2%)。结论急性期后延迟性PCI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且相对安全,操作风险少。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根据手术时间被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但急诊组术后明显低于择期组,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但急诊组术后明显高于择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心输出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介入治疗,可有效预防再梗死和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其中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HSP)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疼痛、腹痛及肾脏的症状[1].为探讨炎症因子对发病机制及免疫指标的关系,作者检测了过敏性紫癜儿童患者血清水平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47例胃癌患者循环血浆VEGF、IL-8浓度,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胃癌患者循环血浆VEGF浓度为(65.12±29.5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97±9.79)pg/ml (P<0.01);IL-8浓度为(3.01±0.68)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伴有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者,其循环血浆VEGF明显升高(P<0.05或P<0.01).循环血浆VEGF、IL-8之间呈弱正相关(r=0.433). 结论循环血浆VEGF水平与胃癌浸润、转移等有关.循环VEGF、IL-8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循环血浆VEGF、IL-8对胃癌的诊断、疗效判断等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5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外,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 规范化的全程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AL)血管新生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5例初发未治、19例完全缓解、14例未缓解、11例复发的AL患者血清中OPN和VEGF的蛋白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AL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血清OPN和VE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OPN和VEGF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VEGF与AL发生、发展呈正相关。结论:OPN和VEGF与A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PN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血管生成,因而阻抗OPN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B型钠尿肽(BNP)与超声心动指标的变化关系.方法 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术后34d分别对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其心功能,并进行血清VEGF,bFGF,BNP等观测指标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室问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上升(P<0.01),血清VEGF,bFGF上升(P<0.05),BNP上升(P<0.01);心力衰竭大鼠LVEF与血清BNP呈负相关关系.与VEGF、bFGF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反馈性的引起体内VEGF,bFGF生成增多,同时心衰发生后BNP,VEGF,bFGF与LVEF等心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有可能成为评价心衰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胃癌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其生长和转移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迄今所发现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中作用是最强的。该基因虽发现多年,但对其未完全认识,本文就VEGF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定76例AMI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根据cTnI水平分为二组,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TnI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 A、B两组的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cTnI是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 n I)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76例AM I患者的血清cT n I水平,根据cT n I水平分为二组,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T n I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A、B两组的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清cT-nI是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503-2504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GCS评分13~15分)、B组(GCS评分9~12分)、C组(GCS评分3~8分)。另外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经肘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比较急性颅脑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清hs-CRP水平、TNF-α水平、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A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更高,但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对比,B组和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能够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和病情程度进行准确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青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4例A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62例)与中老年组(>40岁,692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冠脉病变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MACCE)情况。结果 青年组的高脂血症例数、BMI、心室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GRACE评分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组的BNP、肌钙蛋白I、D二聚体明显低于中老年组,AST、TG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明显少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大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组AMI患者行急诊PCI相对安全,其中肥胖、高脂血症、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心衰、猝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9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VEGF、HGF表达,分析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VEGF、HGF水平较高(P<0.05)。与研究组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VEGF、HGF水平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HGF为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两项联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高于VEGF、HGF单项检测(P<0.05)。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VEGF、HGF呈高表达,且预后不良患者表达较高,联合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